商品售后服务网

《工资条例》再难产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1-08-25 14:42:17 点击率:]

  □ 王一茗

  

  近日,《工资条例》出台时间被再次推后,至少年内很难出台的消息成为关注的焦点。一份条例的出台为何受到如此期待?又缘何如此艰难?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据了解,《工资条例》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作为牵头单位,加上全国总工会、中国企联等社团组织在内的十多个国家部委,联合组建起立法小组,经历6次草案修改,并被列入了2010年国务院立法规划。如今的难产成为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难题。因为这样的一份条例,涉及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抱着一份美好的愿望,成为这份条例的受益者。

  

  再次难产

  

  据悉,《工资条例》将是一个高于一般部门文件的法律规定,对象包括除公务员等特殊群体之外的所有企业,而不分央企、民企。旨在重点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底层工人欠薪等问题,同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协商机制等。《工资条例》将包括总则、工资支付、正常工资增长条件、工资协商谈判规定等相关内容。 2008年1月,由劳保部牵头,联合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在内十多个部门组建的立法小组,结束调研,开始起草《工资条例》。

  但《工资条例》此后的进程并不顺利。2009年-2010年的两年间,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又开始相继就各自重点问题进行调研。其中,国资委企业分配局的调研主要针对央企,其内容涉及央企的劳务用工总量、用工形式以及劳务派遣等方面。在调研中,国资委提出,要逐步将其他从业人员工资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规范使用和规范管理外部劳务人员。这一问题,此后被描述为《工资条例》中争议较大的有关“同工同酬”的规定。而全国总工会则侧重通过建立工会组织,来建立起企业工人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2010年7月,人社部下属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永琦对外称,《工资条例》草案已经完成,不久上报国务院。同年,《工资条例》进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不过,很快《工资条例》出台的希望就破灭了。今年7月25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对外明确称,《工资条例》还在研究和论证中,没有具体出台时间。《工资条例》再一次难产。

  

  三大难点

  

  《工资条例》的出台为何如此艰难?一位全国总工会人士对外透露说,这份条例中,设定最低工资、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以及同工同酬是各方争议不下的焦点。

  涉及提高工资,国资委、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都有不同意见,认为如果增加工资比例、每年调整的话,就增加了企业负担。今年4月,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的目标。在关于最低工资的规定中,全国工商联和人社部有关部门经过测算,若要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国最低工资标准赶上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40%-50%,那么从2011年开始,每年全国的最低工资上调幅度应该在14%-15%左右。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原主任陈永杰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促使企业给工人涨工资的基础指导线。不过,如果仅仅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话,对于企业来说,将会导致其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政府要下决心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减税减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使其留出更多利润空间用于员工加薪。

  相对中小企业来说,国企对职工最低工资问题的意见不大。国资委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要是对劳务派遣问题比较敏感。一份由全国总工会完成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称,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这比此前人社部公布的2700万多出逾一倍,在央企,千万劳务派遣大军与央企正规军之间,收入差距甚大。《工资条例》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于央企来说,意味着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这也成为央企反对的焦点。

  

  翘首以待

  

  《工资条例》“卡”在哪里?民企与国企情况不同,“卡壳”因素也不一样。国民收入蛋糕无非包括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三大块,政府分得太多,企业就没有太多蛋糕分给职工。政府不能只规划工资增长蓝图而把落实的责任全部推给企业,不能一边大分蛋糕一边要求企业涨工资,而要通过减税、降费让利于企业,然后由企业让利于职工。所以,工资条例首先被“卡”在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卡”在政府让利于民的决心不大、诚意有限上。

  国企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国企拥有特殊优势,盈利能力较强,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并非力不从心,关键是他们不愿意让所有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一方面,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悬殊,高管们获得高额工资,正是以普通职工获得较低工资作为代价,拥有决策权的高管们焉能赞同 “同工同酬”?另一方面,国企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人,国企正式职工的平均高收入,正是以劳务派遣工人获得低廉收入作为代价,所以,工资条例也“卡”在一部分国企等既得利益集团那里。

  在这里,笔者想呼吁的是,法律法规在酝酿起草过程中,应多听听底层弱势群体的声音。我们希望,不管经历怎样的坎坷,这部事关全国劳动者利益的法律法规能够早日出台,因为这毕竟代表着亿万劳动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