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陈莉莉
始于2000年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让一批中国体育用品爱好者成为其粉丝。10年以后,“一切皆有可能”变为“Makethechange”,李宁公司开始向外界传递一个声音,他们急于吸引更年轻的消费者,继而将90后作为核心目标消费群,提出概念“90后李宁”,同时价格开始向国际化路线迈进,低于耐克、阿迪达斯价格的30%-40%,高于国内品牌如安踏、361等。随之而来的是口号和标识的全新换血,李宁正在进入创业20年后的方向更替。对于一家已经在市场上有极高认知度的企业,这次转型能否成功?
一年多以来,无论是季报还是半年报,李宁呈现出来的数字远不如转型以前那般“彪悍”。
8月24日,李宁公司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李宁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2.9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82亿元减少了49.5%。此时,多个运动品牌半年报均已出炉,其中,安踏表现良好,销售业绩和利润分别达到44.5亿元和9.3亿元,与此同时,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均在国内积极参与大型赛事,依然保持国际品牌特有的“范儿”。
外攘内忧中,李宁的“转型期”显得格外漫长,其间,或许还有免不了的阵痛。
不得不转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同一年的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日趋成熟,同时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高速增长遭遇瓶颈,行业也迫切需要升级。此情形之下,李宁的消费者结构略为老化,在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夹击之下,李宁定位不清晰、品牌缺乏文化属性、个性不鲜明、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逐渐凸显。此时,李宁想继续高速发展,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问题。
曾是李宁员工,现为关键体育之道营销公司创始人的张庆说:“面对转型后的李宁,90后是否买账?此举面临着可能会失去原有消费人群的风险,李宁如何规避?借助重塑和转型,能否在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否顺利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品牌定位?这些都是李宁公司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两年后再论成败
实际上,换标、换口号,改变路线,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形的不仅仅只是李宁一家公司。
“2002年联想换标业绩一样走下坡。要想突破瓶颈,阵痛很正常。企业国际化的阵痛,谁也躲不过。”张庆认为,除此以外,“华为、腾讯、长虹等中国本土企业均有相关经历,它们通过换标向外界传递信息:将有新的招数出牌。”
国际上也有知名品牌的换标转型案例。2011年3月,星巴克实行全球换标,星巴克的换标与李宁的换标一样,“都让老用户一下子无法接受新标,认为没有以前好看了。”在星巴克看来,“换标被看作进行多元化战略的尝试,同是也对外传达公司形象和价值观的变化。公司换标远远不是好看不好看那么简单,星巴克和李宁的换标都是因为,公司的战略和营销要发生重大变化。”
“转型阵痛期通常前后需要3年的时间。不能短期论英雄,两年后,即为李宁转型成败的关键点。”张庆说,“李宁今天的困境也不完全是战略转型造成的,体育产业整体的调整是巨大的外部影响。市场竞争有如长跑,只要品牌还在,比赛就没结束。现在,必须要坚持下去。”
上一主题:中国企业家的“绿色行动”
下一主题:哈佛商学院推出“家族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