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杨婷婷
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无需上高架行驶,只需十分钟车程,就能抵达C&A在上海世贸商城的中国总部。他们的前台宽大明亮,洁白的墙壁,到处可见穿着休闲的员工。和那些常常把办公室设立在恒隆广场和淮海路上的时尚品牌比起来,这里随意的装修风格真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创立于荷兰、如今总部设立在德国的家族企业。
即使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成衣制造都源于中国,但从品牌归属性来看,仍然没有人能撼动欧洲在时装方面的创造力。高级男装、女装界是意大利、法国裁缝们的天下,高街品牌则由瑞典的H&M和西班牙ZARA集团,以及荷兰人创立的C&A英国的TOPSHOP几大品牌统治。
欧洲人有什么秘诀把他们的品牌推销到全世界?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什么一家靠平价崛起的时装店能顽强走过170年?在服装界,拥有这个数字的品牌屈指可数。
Mark Siezen是C&A中国区新上任的CEO,他有一个非常港式的中国名字——席震恩。从席震恩2003年开始调研中国市场以来,伴之左右的是高街时尚疯狂崛起。老实说,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时尚从百姓生活中消失30余年之后,以洪水般的速度席卷城市。人们从只知道消费名牌,到今天“时尚民主”意识的觉醒,用一件H&M的T恤搭配LV、GUCCI包,北京、上海随处可见。高街再也不是奢华的对立面,在更多人观念里,他们能够和谐共生。
无论是顶级品牌,还是更亲民的时尚快餐,他们都更善于利用这一改变进行营销,H&M和LAVIN的合作款,尽管1500元一件连衣裙售价仍然算不上便宜,但年轻人依然通宵站在前门大街店门口等待抢购。
见识过这种场面的人,才能理解人们都多渴望拥有一件名牌。这些疯狂的举动,让H&M拥有了比平时更高的关注度,ZARA的故事更是一说再说,每年它抄袭大牌设计接受巨额罚款的同时,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普通消费者蜂拥而来。
C&A在中国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们,正是通过一系列疯狂事件扎根在消费者心中的这些品牌,尽管这些品牌的历史要年轻得多,H&M 1976年才在英国开了第一家店铺。从价位上来讲,C&A更像是日本的优衣库,后者几乎只售卖大众服装的基本款,但却成了一个商业上的奇迹。C&A比它野心要大一些,一直以来,它的服装就以售卖全线产品为特点,儿童、学生、白领都是它的受众群,成衣则被分得更细,适合都市人上班、休闲、甚至夜店装和比基尼也包含在内,这种提供全线产品一站式购物的商业模式,如今被绝大多数零售商店所学习。
除了服装种类外,他们同样打算做出些改变,当其他高街品牌都在坚持“全球化”战略时,席震恩计划让它的品牌更“中国化”。他们并没有像H&M或者ZARA,在全球销售同样的服装,在席震恩眼里,每个国家、地区的人对款式、颜色都有不同要求,“这不应该是一样的”,C&A在中国建立了一个14人的设计团队,只有1人来自德国,其余皆是中国人,他们会把在欧洲设计中心的衣服用中国人的眼光进行再加工,同时变得更适合中国人的尺寸。
价格是C&A目前的优势,但人们对高街品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做工粗糙和低廉面料的使用为很多高街品牌招来了批评。为改变这一现状,许多品牌在内部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操控流程,C&A也不例外,他们和在中国合作了30年的供货商们签有质量合约,并在全球总部设立质控中心。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继续延续自1913年起和大牌设计师的跨界合作传统,提供一些更有质感的服装。
这和传统印象中的北欧人刻板形象不符,席震恩和他背后的公司显然更灵活。他们更变通,更懂得如何招揽生意,但今天快餐时尚行业并不只是要比拼设计,服装质量,更要倚赖集团财力、物流高效程度、甚至是专业的橱窗陈列。C&A过去在历史上改变了服装零售业很多次,他们推翻了历史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时装特权、第一个在商店里售卖比基尼和童装。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和过去相比,要复杂得多,尤其是面对中国市场开放,是否能再创出惊人之举,还是打规矩牌发展?眼下只有席震恩知道。
上一主题:小米网上线小米手机电商渠道布局初见雏形
下一主题:渠道下沉 家具企业开打限购遭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