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台商掘金 欲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1-09-11 16:46:49 点击率:]

  □ 刘欢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大陆在台商心中的定位已发生重大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着更多以外贸为主的台资企业逐步转向发展大陆内需市场。

  

  台商来大陆投资了

  

  据赢周刊报道,1994年,朱中兴来到广州,成为众多到大陆掘金的台商中的一员。

  广州女神钟表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中兴离开台湾可以说是“被迫”。作为传统产业之一,钟表业对劳动力有着大量的需求,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也非常之高。而当时,台湾“材料涨、工资涨,招工十分困难”,导致众多传统企业经营成本迅速提升,无奈之下,只好寻求异地迁移。当时,中国大陆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中国台湾,甚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都要便宜,便成了他们理想的避风港。

  “劳动力成本降低,就相当于公司经营成本降低,利润就这么出来了。”朱中兴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两岸政策还没有开放前,就有不少台商来大陆投资了。“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是1988年,我爸爸当年就回了一趟大陆,1990年又再次回来看市场,我们搬到广州,是九几年进驻的这一批台商。”

  

  劳工荒再成难题

  

  劳工荒对朱中兴而言并不陌生。“工资涨、原材料价格涨,大陆现在的状况跟1994年的台湾十分相似。”早先,朱中兴选择的是从台湾搬迁到大陆。而现在,朱中兴也有心将企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二三线城市转移。

  朱中兴认为,富士康的“跳楼门”给劳工荒埋下了伏笔。“郭台铭很有钱,他可以提出两年内给工人倍增工资,但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不如他们雄厚,也不像富士康一样拥有跟上游厂商谈判、要求更多代工费的筹码,更不能转嫁给下游客户。”

  朱中兴觉得,虽然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好事,但对于弱势人员却还存在有疏漏的地方。

  “以前基本工资低,工厂可能无所谓,也不会过多地计较员工的学历、经验,但随着工资的提升,工厂对工人的要求会相应增高。如果这些工人没有跟着时代一起进步,就很有可能被淘汰。现在的缺工现象,很大部分是因为存在这种状态。并不是因为工厂找不到工人。工厂如果愿意牺牲利益,很多工人都会来。但工厂的生存压力就会愈加大了。所以今年的经营环境对于传统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是困难的。我们今年的经营也要冷一冷。以我们的经验看来,今年有些企业可能会倒闭。”

  

  开辟新营销渠道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称,台企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考虑增加科技投入,开发自主品牌,加快进行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有组织转移和异地搬迁。

  朱中兴则称,自己并非无心升级,但是怎么转,怎么升,升什么,企业并不清楚。“升级是在自有产业上进行提升,而转型的话有可能是转投其他产业。做这些都必须要找到相对应的技术、材料、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会尝试去做,但目前还没有什么头绪。”

  朱中兴自认为目前可以做的,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客户对接,提升利润。“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自己做终端,在阿里巴巴和淘宝上做网页,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没有什么业绩,但后来随着慢慢懂得了怎么去操作,销量也逐渐有了起色。除了网上商城的年费、押金等投入,我们的钟表生意每笔交易要付出5%的佣金,但网络确实是为工厂开辟了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另外,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开实体店,不过其难点还是在于人员的招募。”

  

  害怕产业“被边缘化”

  

  随着转型升级之风愈刮愈烈,朱中兴心中的隐忧也日益加深,他很害怕自己所处的传统产业会被边缘化。“我们现在所在的开发区内有很多大型企业,不乏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值的企业,我们作为污染相对较高、产值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似乎已经不那么受欢迎。”

  朱中兴知道,尽管工厂有做一些环保防治措施,但因为钟表需要喷涂,所以对空气多少会有点污染。而且钟表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钟表的装配环节完全用的是人工。所以,他正在考虑搬迁。“我们并不希望搬迁到国外,而是希望能够迁移到二三线城市。”

  “国外经营并不容易。有同行将厂搬到了越南,反馈回来说,在那边做经营管理实在太累。比如教导一个员工,没法直接沟通,中间需要配备翻译,翻译过去的东西能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成问题。而大陆不同,大陆与台湾有相通的文化,语言也相近。”

上一主题:商人语录

下一主题:名流会所 成就生活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