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特约记者 方令航 文/图
一群20出头的女孩子,半年前与陌生人讲话还会不时脸红,如今却每天用流利的外语与全球客商讨价还价,4个月创造贸易额120万元,不仅每月拿到了1000多元月薪,还找准了自己的职业定位。
日前在金华浙江贸易学校,率先推出该省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实战版”,学校与永康奥维斯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创建浙江地球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充分体现“校内实训生产化,校外实习教学化”,通过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和永康五金行业的实训资源,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大二学生VS外贸白领
金华市区东关的一幢写字楼里,是浙江地球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运营总部。记者在公司业务部看到,电脑前有20多名外贸业务员在忙着各自的工作。单从她们娴熟的操作、职业化的语调来看,几乎就是一帮精干的外贸白领——而实际上,她们还是浙江贸易学校(金华电大)的大二在校生,除了处理这里的外贸业务,空余时间她们还得回到隔壁校园参加自习、阅读。大二学生与外贸白领,今年6月这样的角色转换在她们身上开始,转眼间这群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角色,并开始规划起了自己的职业旅程。
来自丽水龙泉的方慧华,最近又接到韩国客商一批沙滩椅业务的定金,出口总额达到6万美金,她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是我入校以来进步最快的阶段,我读的是商务英语专业,前面3年只知道埋头读书,根本不清楚怎样做外贸,现在我已经单独带着老外客户下车间看样品了。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实战训练我找到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并可以在剩余的学习时间里有针对性地努力赶上。”
从单纯就业率到就业竞争力
在“地球村”这些大二学生完全执行企业的运作规律,“一对一”服务于公司的客户,学校先制定“6人小组”,根据学生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计、现代物流等专业分别设置“正副组长、美工、会计、接单、单证”等岗位,学生熟悉流程后再兼起其他角色,最后独立接单,这种“学习即工作,学生即员工”的工学结合模式,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一个时期以来,中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高就业率低就业力,折射出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矛盾。“就业形势对院校办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与经济和生产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中职教育与劳动力就业市场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加强专业改革,强化就业能力对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浙江贸易学校的另一块牌子就是金华电大,与市场化办学有着天然的基因联系,去年开始我们从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教学多方面着手,对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团队、实践实训、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市场化配置,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成从单纯就业率到就业竞争力的深度变革,从而改变毕业生的整个职业规划。”浙江贸易学校校长黄宏伟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把电子商务作为探索校企合作的一个突破口,现在看来已经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抢得头口水的地球村公司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其他一些企业也慕名前来。金华发展服务业要特别处理好产前、产后环节,将本该属于本地的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环节产生的附加值留下来。做好产业融合大文章,金华的城市和城市经济都将迎来新的腾飞,而我们的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建设,以后都将围绕市场做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多年从事职教工作,黄宏伟认为金华要继续优化职业教育格局,统筹整合现有职教资源,推进高职教育普及化、中职教育特色化、继续教育系列化,全面打响浙中教育品牌,为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浙中城市群服务,为打造精品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上一主题:最有“人缘”
下一主题:“72%雇员想转行”说明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