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豫光:政策与岗位助推人才成长
[发布时间:2011-11-03 17:28:05 点击率:]

  

  □ 屈联西

  

  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技术改造;企业技术改造,依靠是高素质技术人才来支撑。作为资源性企业的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董事长杨安国的口头禅也是:“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呢?

  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10月23日采访了河豫光金铅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拥军。

  

  为人才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王拥军说:“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肯定干不成事。人才的成长,要有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和合适岗位。这就像种树,不仅要选好苗子,还要有好的土壤、水分、阳光,加上园丁的施肥、修剪等。”

  就豫光而言,近些年,为人才成长出台一系列制度。2006年公司实施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首批聘任了29名区域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区域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津贴每月从200元到2500元不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专技人员的工作业绩。为了培育一支有技术、能战斗、高素质的技工队伍,2008年又出台了《技工技能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2009年6月,首批聘任40名技工为一级技师,15名技工为二级技师。聘用人员每月享受从100元到400元不等的技能职务津贴,每月随工资发放。这些制度,打通了各类人才成长渠道,形成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技工三条发展通道,使每个员工都能寻求自己的发展和努力方向。

  这些制度促进企业形成了十分浓厚的学习氛围。今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豫光制氧厂运行工段,多年来坚持每月召开“空分讨论会”,开展“评选明星员工、巡检王、点子王”、“职工绩效考核”等活动,并推出“你问我答”、“闯关”、“导师带徒、区域竞赛”、“岗位代理”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培训模式,为公司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空分人才。

  该公司参加自考、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人数也逐年递增。短短几年,公司已有10余人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李庆芬是豫光一个普通的员工,1992年毕业于南阳商业学校。业余时间,她坚持自学。先后取了会计师、审计师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及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现任股份公司人事企管部部长的孙兴雷,1995年毕业于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分配到豫光精炼厂后,业余时间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先后取得财务会计专科学历、经济管理本科学历,通过了经济师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并被公司选派参加清华大学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接受MBA核心课程的系统培训。他由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走上公司重要管理岗位。

  

  给人才提供适合的岗位

  

  豫光十分重视给人才提供合适岗位。公司董事长杨安国说:“我们利用世界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是给年轻人搭建了成长的舞台。”

  豫光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技术改造,技改人员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让他们在技术改造中得到最好的锻炼。工程完成一转入生产,主要技术人员便顺理成章成为各生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王拥军原来也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他长期在一线工作,积累了炉窑生产的丰富经验。由于他好学,责任心强,1992年被选派到西安冶金建筑科技大学学习。2002年,豫光在国内第一家采用富氧底吹工艺炼铅,他成为生产负责人。2003年12月,豫光上了第二条底吹炉生产线。他不仅参与了生产线的设计方案制定,并在施工、安装、调试过程中,对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技术完善。他走上豫光金铅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后,又负责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生产线。

  愿意学习,给你政策;想要干事,给你平台。这种传统,使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毛泽东说过:“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用这段话阐释豫光的用人文化,恰如其分。这种良好的用人导向,促进企业一大批人才迅速成长,促进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视野延伸】

  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在人才建设方面,《决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