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文化企业“文博会”捕捉“新”商机
[发布时间:2011-11-15 09:12:38 点击率:]

 第六届“文博会”期间,有一场特别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企业的目光——中国企业家文化年会,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企业家参加了本次盛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寻找东方商业文化之魂,探究企业生命百年之道。本届年会围绕什么是真正的商业文明,企业如何百年不倒,引导中国企业从西方商业逻辑中走出来,从“做大做强”的经营观点向“做好做久”方向转变。

  □许博 侯雪静

  

  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题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科技将助推中国文化产业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未来应通过打造名牌文化企业推出名牌文化产品,提升国家软实力。

  

  16个大项目 总额达263亿元

  

  11日下午,第六届北京文博会的“重头戏”之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长富宫饭店举行,近263亿元人民币的“总单”也创下此项活动签约额的最高纪录。

  据了解,本次签约活动围绕第六届文博会“文化融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坚持产业带动文化创意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促进高端化、科技化、集群化的文创项目落地北京,加速产业资源整合、资本对接、合作交易。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参加本次签约的16个项目涵盖了园林设计、会展、广告、汽车制造、数字出版、文物保护、金融合作、动漫游戏、文化演出等十个行业的内容,是历届文博会推介签约活动涉及行业最广泛的一次,其中园林设计、文物修护和保护、金融服务等多样新颖的行业首次出现在文博会推介交易板块活动中。

  在所有签约项目中,北京数字出版基地建设项目总金额为80亿元人民币,位居签约金额首位,该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增强北京市数字出版、产业研发的整体实力。  

  

  两大融合创造无限商机

  

  “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互动体验式娱乐。通过数字技术,文化产业可以大大延长产业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陈少峰预计,在未来5至7年当中,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将占到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的50%至70%左右。

  透过近年来火爆的电影大片,我们看到的是科技和文化的完美融合。除了《阿凡达》外,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15名影片,《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无一例外,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业内专家认为,文化产业要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传播中国文化,应当研究从科技寻找突破口。

  “我国数字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说。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催生数字出版业、网络视频业等新业态,还可以延长产业链,盘活现有文化产业,以动漫为例,“植入数字广告,这部分收入可达到动漫投资的一半以上,极大地缓解文化产业一直以来资金短缺的局面。”陈少峰介绍。

  如果说文化产业因为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飞得更远,那么传统科技产业也因加入了创意的元素而相得益彰。

  即便是传统硬件生产商,也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焕发了新的生机。《阿凡达》热播后,国内各商家竞相将3D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推出3D液晶电视、3D裸眼手机等新产品,带动文化消费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注脚。

  

  打造名牌产品:

  呼唤知名文化企业家

  

  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在高科技的带动下,开始紧跟国际潮流,各院线上马IMAX屏幕、应用3D技术制作等,但华丽外衣背后难掩资本炒作的“短视”行为。

  论坛上国内外专家“把脉”中国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一大困境:优秀的文化项目缺乏资金的支撑,无法负担高成本的制作是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社会并不缺少资金,很多风险投资现在都看好文化产业,但资本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无法产生好作品。文化产业需要具有长远目光的文化企业经营。”陈少峰表示。他认为,“中国最缺少的是既懂文化产业,又懂文化项目的文化企业家,通过创办名牌企业来推出名牌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