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十年前,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弱势”产业;十年后,它们成为竞争和改革的受益者——对中国的银行业、农业和汽车制造业来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2001年,中国的银行业刚刚经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不良资产得到部分剥离,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体上仍资不抵债;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科技水平低;汽车制造业长期享受高关税的保护,产销量小,成本高,质量和服务落后。
在当时这些中国最不具竞争力的行业,入世后的关税大幅削减、降低外资门槛,一度让业内人士对前景感到恐慌。但现实证明,引入外国竞争者并没有击溃中国的“弱势”产业,反而让它们大有收获。
今天,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并成功抵御住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基本保持在95%以上;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分析人士将上述成功归因为引入外部竞争带来的“鲶鱼效应”、政府大力推动改革和产业振兴、稳健有限度的市场开放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入世初期还十分脆弱,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仍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并成为支撑经济应对危机、带动复苏的力量,成功通过了这一外部测试。
“这说明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转化成了市场改革的动力,成为我们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大力推动行业重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动力。”巴曙松告诉记者,“银行业是否能避免受到入世的冲击,关键就在于外部压力能否转化为内部的动力。”
中国政府在入世前后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巨额不良资产,并自2003年以来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它们注资近800亿美元,助其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先后上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学者张军生认为,根据中国入世时的承诺,中国金融业本身开放程度并不大,因而金融业受到入世的冲击也有限。
“政府对金融业开放比较谨慎,考虑到了它的承受能力。”他说。
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高路易也表示,在金融业的一些领域,中国并未完全开放,外资公司在这些领域仍面临一定的市场门槛和限制。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仅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5%。
在农业领域,政府的支持和改革措施与有限度的市场开放也提供了有力缓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专家郭晓鸣告诉记者,入世前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农业是“暗流涌动,风险巨大”,但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农业发展和调整,使得入世对农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据他介绍,中国过去十年间农产品关税削减幅度达72%,现有关税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农产品贸易2004年首现贸易逆差,2010年逆差额达231.4亿美元,是2004年的5倍。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大豆、食用油、棉花的自给率仅分别为30%、50%和60%左右。
“但整体上看,我国农业所受的冲击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农业发展总体呈现健康稳定态势。”他告诉记者。
过去十年间,中国政府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出台了停止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支持政策,并引入大量社会资本,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中国连续第八年实现粮食丰收。
而在中国的制造业当中,汽车产业无疑是入世时最令人悲观的行业之一。根据中国入世时的承诺,到2006年7月,中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胡茂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外资汽车企业相比,上汽入世时面临成本价格、品牌技术和服务贸易等多重挑战。
“为此,上汽苦练内功,从质量、服务、技术和成本四个方面全面对标国际先进企业。”他告诉记者。
在五年的WRO保护期内,上汽完成了降低成本30%的总体目标。此外,上汽积极参与国内汽车工业兼并重组,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并做强自主品牌。2010年,上汽实现销量358万辆,位居全球汽车公司销量排名第八位。
高路易指出,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得外国汽车企业更愿意在中国生产、而非进口汽车。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也表示,中外合资使得原本对外国进口车冲击国内市场的担心消失了。
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4.34万亿元,是2001年的近10倍。吉利、奇瑞等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在过去十年间开始崛起。与此同时,中国人均GDP从2001年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2010年已经超过4000美元。
专家说话: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说,一般家庭买车倾向于从低价汽车开始,而入世初期国外企业只做中高价位的汽车,使得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壮大发展。
张军生认为,与汽车产业类似,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由于和外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不同,因而没有构成直接竞争。
“但随着我们(在价值链上)往上走,而外国汽车企业在欧美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更多地转向中国市场,再加上交通、能源、环境等外部条件限制,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贾新光说。
上一主题:徐捷:创业者要执着坚持
下一主题:大江“大关爱”的成功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