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本来是一篇再寻常不过的学术报告,但其中阐述的中国产业竞争力居全球首位的说法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确实,随着近年来各种报告、排行榜的增多,一些诸如幸福感、宜居指数的排行倒也出现过和公众感受不一致的情况,但产业竞争力我国世界第一的提法,引起公众尤其是网络民意这么大的争论,也着实出乎意料。
不是说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非强国吗?不是说我们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以透支人口红利为代价的吗?那么怎么又突然成了产业竞争力第一的国家了呢?要掰扯清这个有点绕的问题,首先要结合社科院报告的具体语境来充分理解竞争力的含义,其次还要看到,这次大家对竞争力第一的质疑,很大程度上也是有些网媒进行标题渲染、网友不求甚解所致,是一个新闻操作的技术性问题。
所谓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压制对手、占据市场份额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竞争力的最终依据是产品质量和价格这两个刚性因素,竞争力看的不是那些“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还存在着血汗工厂,不管你是不是在一些生产环节中污染了环境,不管你的生产率是高是低,只要你的产品质量过关且价格低廉,那么你就会在竞争中胜出,同对手相比你的产品便更具有竞争力。竞争力看重的是产品终端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从前些年就开始的“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到我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至少在市场份额的角度上,社科院根据100多个国家的贸易指标分析得出中国竞争力居全球首位的结论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意识到,我国在全球占据优势份额的,大多是袜子、衬衣、玩具这样的劳动密集、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社科院的报告中也指出在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格局中,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些低技术产业,而最欠缺的就是中等技术产品(大多集中在如汽车、IT等民用科技和装备制造领域)竞争力,虽然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航天、核能、大型计算机等)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由于和民生领域的距离相对较远,给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加分”的主要是低技术产业。要清楚,这些产品的竞争力,很多时候靠的是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和高能耗、高污染,尽管这样的竞争力也是竞争力,也能赚回外汇,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毕竟是不可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不能仅仅满足于低技术产业的繁荣,或者为国外高端产业充当低端代工。必须时刻抱有“人口红利”和“环境红利”并非取之不尽的忧患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以此倒逼“中国制造”的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而打造中国真正的全球第一竞争力。
下一主题:民间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