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央企给力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12-01-10 10:13:04 点击率:]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百余家中央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负责人云集杭州,参加央企与浙江省对接洽谈会。相关央企与浙江对接,并签订5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2个合作项目,协议金额超过2700亿元。

  一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国有经济的代表,一方是号称“中小企业王国”的民营经济大省,中央企业与浙江“牵手”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 王政 李亚彪

  

  央企牵手浙江

  给民企注入活力

  

  2011年1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与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市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主题是“合作、发展、共赢”。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大唐集团、中交股份、中国兵装集团等五家大型央企与浙江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这次签约仪式上,几十家央企还与浙江省有关部门、市县,以及各类所有制地方企业,签订合作项目52个,协议投资规模超过2700亿元。这标志着央企巨头正同浙江这个“中小企业王国”密集建立伙伴关系。

  浙江是长三角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此次央企与浙江对接,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共同推进浙江省三大国家战略实施。有关人士注意到,央企与浙江省签署的合作项目涉及石化、能源、交通、汽车工业、机械装备、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其中不少同浙江省的三大国家级战略关系密切。

  国资委主任王勇希望央企抓住这三大国家级战略的实施机遇,主动融入浙江省经济建设布局。“央企资产是国有的,是全国人民的企业,也是浙江人民的企业!”王勇在签约大会上表示。

  实际上,央企与浙江的对接合作早已开始。据国资委统计,到2010年底,央企驻浙江各层级企业共519户,职工约14万人,资产总额456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28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金275亿元人民币。

  前来参加签约的央企巨头对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合作表示了极大兴趣。作为与浙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央企之一,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浙江投资800亿元以上,建设一批像镇海炼化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的大项目。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则表示,除炼化、油道管线建设外,还将与浙江重要骨干民营企业深化合资合作。

  

  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谋共赢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中央企业集聚了资源、政策、管理、人才和技术等优势,目前已有300余家企业跨入世界500强。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2011年前11个月,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到11月底,央企资产总额达27.8万亿元人民币。

  而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灵活的体制机制、多元的经济结构、较高的开放程度,赢得了改革发展的先发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1%的国土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万元。浙江已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实力、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浙江的区位、资本、投资环境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国企。王勇认为,央企与浙江各种所有制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不仅优化了自身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了企业跨越式发展,也将带动浙江产业结构的升级。

  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说:“在重大产业提升项目上,浙江省与央企对接后,可以彻底改变省内产业‘低小散’的状况,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实力突出的民营企业同央企进行战略合作,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他表示,双方的合作,将实现国企与民企、国资与民资、“国字号”与“民字号”的“强强联合”。

  除了参与浙江省三大国家战略建设外,央企在浙江具有多元投资选择。据夏宝龙介绍,浙江省将与央企携手打造一批重要战略发展平台,合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工程,联动推进一批重大产业提升项目,联合培育一批重点优势骨干企业,共建共享一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此外,央企也看重浙江民营企业量多、灵活、快捷的优势,将与浙江企业资本开展并购合作。中海油能源发展管道工程公司总经理闫嗣伶认为,如果纯以国有企业参与海外竞争,自身反应可能会比较慢,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浙江民企具有优势和经验。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在签约会场,宗庆后、楼忠福、南存辉、郑元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浙江民营企业掌门人也悉数亮相。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此次签约的项目大多在能源、交通领域,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优势。在这些领域,浙江中小企业应该联合抱团,走专业协作之路,为大企业、大产业做专业配套协作同样大有可为。

  

  国有、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成“浙江模式”新成果

  

  民间经济活跃是“浙江模式”的主要内容,但是,浙江省的“国字号”企业发展态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010年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不含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2万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7162.2亿元人民币,利润452.7亿元人民币。12家浙江国企进入“2011中国企业500强”,浙江物产更成为首家跻身世界500强的浙江企业。

  此次对接签约,浙江省属国有企业一共有10个项目,但是总投资却占到签约项目总额的52.5%,浙江“国字号”实力可见一斑。

  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与央企一共确定了四个合作项目,是签约最多的省属企业,总投资额711亿元。董事长余健尔表示:“此次合作涉及两大领域,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二是义乌国际数字商贸城项目,属于现代服务业,都要借鉴央企优势,通过合作实现企业产业战略优化布局。”

  国有、民营企业的合作正带来新的聚合优势,产生巨大效益。在浙江省湖州市,浙江金洲集团与中海油2006年实现对接并联合组建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后,金洲管道已成为多条中外管线的主要供应商。

  “大型国企的规范化管理、现代企业制度,都值得民营企业学习。”浙江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说。同中海油的合作,让这家民营企业的活力得到迸发,4年内销售额增长64%,产品从以国内市场为主拓展到亚洲、欧洲、南美洲,企业还于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有关专家表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国有经济在与民营经济的博弈中,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这种“挤迫力”正是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策动力;同时,浙江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和充裕的民间资金,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创新“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难题。

  王勇将这两种经济的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比翼齐飞格局,称为“浙江模式”的新成果。有关人士指出,这次央企带给浙江的“大单”以及接下来的项目实施,将缓解当前浙江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生存压力,并可能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浙江省产业结构,为这个增速放缓的经济单元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