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浙商再度面临“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2012-02-05 00:37:06 点击率:]

 尽管真实的温州并不像部分媒体渲染的那样糟糕,温州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民营经济或者浙江经济,温州商人也只是浙商群体的一部分。但浙商头顶的光环,较之于高峰期确实有所暗淡。

  □ 杨轶清  

  一直以来,浙商素以稳健长寿著称。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7年,而浙商的存续周期达到7年(2007年中国民企峰会发布)。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前后二部《大败局》所列19位败局主人公,没有一例发生在浙江。

  创业40余年的鲁冠球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常青树,从打铁铺起步,到公社农机厂到乡镇企业再到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今年已经68岁的老鲁依然宝刀未老。冯根生则是国有企业的不倒翁,第一届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得主中最后的硕果仅存者。服役国企超过60年,76周岁才全身而退。这两位前辈创下的纪录,在全国都罕有其匹。

  但是2008年以来,浙商却成为一系列负面新闻的主角。2011年,曾经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策源地的温州,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尽管真实的温州并不像部分媒体渲染的那样糟糕,温州也并不能完全代表民营经济或者浙江经济,温州商人也只是浙商群体的一部分。但浙商头顶的光环,较之于高峰期确实有所暗淡。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企500强,这是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官方排名,浙商毫无悬念地取得该排行榜“十三连冠”。但上榜浙商144家,比上年骤减36家。而在2006年浙江省上榜民营企业203家,一个省相当于广东山东江苏三个经济大省上榜中国民企500强的总和。在这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快节奏时代,浙商能否一直领跑,并非毫无悬念。

  2011中国企业500强,浙江企业上榜数由上年的35家增加到44家。与中国民企500强不同,前者以国企为主,后者全为民企。这两张榜单的一增一减,透露的正是转型期浙江民企升级突破的紧迫感。

  盘点浙商三十多年的演进史,浙商民企正在经历其成长道路上的“第三个十字路口”,或者说“第三个关口”。前面两次更多的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制约与束缚,而其时民营企业自身的生命力和成长性蓬勃旺盛不可遏抑。但这第三个“关口”,既有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总需求不足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素质能否适应新的复杂环境?如何从再创业的激情(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和文化价值观等三大方面持续提升,进而持续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成为浙商在第三个十字路口“不会走错”的关键。

  (作者为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