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汉能李河君:歪打正着“咬住”水电
[发布时间:2012-02-09 13:48:07 点击率:]

  □ 林 琳

  

  要不是在金沙江上建设了一座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很少人知道汉能这家民营企业。同样,作为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而且还担任着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职务的李河君,知名度也远不及李书福、施正荣这些民营企业家。

  就是这样一家似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和一位异常低调的企业家,却做出惊人之举。汉能投资近200亿元,历时八年建设的金安桥水电站今年3月投产发电,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由一家私营公司建设的单体水电站。两年来,这家企业又在四川、江苏、广东、山东等地投资200多亿建设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太阳能电站,从传统清洁能源进入太阳能领域。近日,记者走进汉能控股集团位于北京的总部,专访了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记者:大型水电站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投资大,周期长,因此属于长线投资。而民营资本的特点是热衷于“赚快钱”,通过提高资金周转率实现收益最大化。汉能当初却把身家性命都投到了水电领域,这样的战略选择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河君:水电建设的确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比如金安桥水电站,我们一干就是8年,投入的将近200亿元在这8年里是不会有产出的。而且,由于是民营企业首次进入大型水电站建设领域,政策风险也很大,如果不能顺利并网发电,就根本见不到效益。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坚信,我们能成功。因为在做金安桥之前,我们已经在水电站建设和经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储备了足够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记者:由于汉能的低调,我们的确不清楚汉能在金安桥之前还做过什么,包括汉能到底从哪里完成了如此巨大的原始积累,这方面方便透露吗?

  李河君:上世纪90年代初,我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5万元和几个同学在中关村创办公司,和很多当时中关村的企业一样,我们靠商贸起家,然后涉足了一点物流和房地产。或许是运气,我们做得非常顺利,到1994年左右,就积累了上亿元资金。

  这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手里有了这么多钱却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下一步干什么呢?有人建议我们进入股市,用钱生钱,去赚快钱。还有人建议我们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到资本市场去圈更多的钱。还有人建议收购小水电站,资金不大,而且管理简单,只要河里有水就能赚钱。于是就在我的老家广东河源花了200万元买了一座装机只有350千瓦的小水电站,就这样歪打正着地进入了水电领域。

  搞了水电以后,我们的发展思路开始转变。民营资本要做大做强,必须依托实业,仅仅在流通甚至资本领域,可能是能赚钱,但很难真正做大、做久。

  有了第一次尝试,我们很快又在浙江建设了自己的第一座水电站,规模也比以前的大了一点,达到2000千瓦。此后的六七年,我们先后在浙江、广东、青海、广西等地又建设了上万千瓦、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

  记者:能够在一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应该是汉能成功的关键,这样的定力是缘于你的个性还是其他?

  李河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两个要素最重要:前瞻性和定力。首先你要比别人看得远一点,不能只跟随别人,看人家什么赚钱就搞什么,这样最多只能成为二流企业。此外就是定力,不能受诱惑,要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动摇。

  这些年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诱惑很多。比如房地产项目,来钱多快呀。但是我们没有动摇。因为我认为,90%的民营企业禁不起诱惑,因此在行业选择上定位混乱,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后果很少有好的。而定力好的企业,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些。

  汉能这十几年的发展也证明,坚持和定力对企业至关重要,左右摇摆很难做大、做久。

  “企业要做大,行业选择至关重要。做纽扣,做到10亿元规模,那已经非常了不起。但是做石油,做到1000亿也就是中等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