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金融与电影如何“联姻”
[发布时间:2012-02-11 13:53:50 点击率:]

  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跃居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一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式各样资金的涌入。在欣喜之余,人们也不无担忧地指出,目前电影资金在取得与运用上仍有一些问题,直接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的确,由于滥拍、重复和无创意之作不乏其例,电影业长期被视为规模小、投资回报低的“高危行业”。为规避风险,银行界一直都持谨慎投资态度。上世纪末以来,大片层出不穷,票房日渐火红,开始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2004年,华谊兄弟从深圳发展银行借贷拍摄 《夜宴》,打响了民营电影公司向银行贷款的第一枪。2009年4月,工商银行放贷1.2亿元拍摄《唐山大地震》等4部影片。去年,建设银行等单位共同倡导并创设了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杭州银行向乐视娱乐投资公司提供1亿元综合授信……

  一时之间,众多银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蜂拥而至。投资电影的钱突然“多得花不了”,投资比例失调情况随之显现。例如,一部影片的明星酬金超过总成本的一半,而真正用在影片制作上的费用偏少,结果是电影整体质量大受影响。再如,大多数投资倾向于放在由大导演、大明星担纲的商业大片上,对有新意、有潜质的文艺片甚少青睐,这显然与电影行业作为一个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提升中国电影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任何时候,金融业与电影业的“联姻”都不应急功近利,切忌“一窝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固然要从市场化和产业化角度来考虑投资,讲求回报和利润,但也要与时俱进地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和拓展。比如,与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合作,借用投资银行管理风险的功能,衍生出文化金融、电影融资等新形式,积极介入影片周边产品包括网络游戏、手机视频等业务的开发等。同时,还可与信托业联动,让制片方把作品版权抵押给信托公司,由后者担保申请贷款;积极推行银团贷款,让制片方实现在较长时间内拍摄多部影片的“打包”融资。此外,从长远来看,金融业还可帮助成熟的电影公司完善预算、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推动上市步伐,进而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句话,银行在电影融资上应更具灵活性,做到渠道多元化。

  (摘自《解放日报》严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