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两头冒尖的高材生
自古以来,长江沿岸绵延不绝的大山阻断了这里农村少年眺望远方的视野。
20世纪70年代初,郭代军出生在重庆市忠县长江南岸郭家湾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郭仕川只粗通姓名,妈妈文佑芳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家妇女,爸爸当了8年兵退伍还乡后,县上几次招工、招干,都是雷声大无雨点,起初群众推荐、基层上报,他爸爸都榜上有名,而最终还是名落孙山。无奈,只好外出干起了缝纫手艺,一家人靠父亲挣得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难免捉襟见肘。
郭代军青少年时期的艰辛还不仅于此。童年的深刻记忆还包括:为了减少父母负担,懂事的代军时常跟随院里的哥哥姐姐们上山打猪草、捡柴禾、学做家务活,很受邻里夸赞。上学以后,他坚持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上学读书,很少由父母接送,从不无故缺课。进入中学,天生就听话明理的代军,这时像懂了很多。吃不起学校的伙食,他自带红苕、土豆、蔬菜和少许杂粮在学校搭伙。他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深得老师的喜欢和同学们的羡慕。可是,好景不长,他慢慢地向反的方向在变,起初是上课不专注、开小差、打瞌睡,继而是缺课、逃课,甚至幕后策划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就连房顶上也留下了他的脚印……老师批评教育他、学生干部帮助他,他仍我行我素。学校施用激将法以逼他屈服,多次对他突然袭击:或抽他回答问题,或让他在黑板上演算试题,都没把他难倒,他次次都交了满卷。老师说他是两头冒尖的学生,学习难不倒他,干坏事管不了他,拿他很头疼。学校对他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忍痛割爱。郭代军受到了学校最严厉的处罚,被开除学籍。
“开除学籍”,这下可把一家人气坏了,爸爸八方求人去学校说情,请求恢复儿子的学籍。经过好心人的撮合,学校总算放话了:先旁听一段时间,再视情而定。那些天,爸爸一手牵着郭代军,一手握根黄荆树枝“押他上学”。一天,父子俩来到一处岩边,郭代军不依了,对爸爸生气地说:“你再这样对我,我就跳下去摔死,你我都省事。”爸爸七哄八骗,总算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可是怎么也没想到,爸爸回到家里,见他悠闲自在地躺在长板凳上。原来,郭代军从大门进入学校后没有回到班里,直接从小门出去就回家。
这一夜,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没有合眼。第二天,他们集体找郭代军谈话了。知书达理的爷爷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无读书子,哪有做官人……”;“现在不读书,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哪有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军队熏陶多年的爸爸比三比四,以理开导;爷爷从过去讲到现在,从大道理讲到小道理,循循善诱,丝丝入扣。郭代军聆听着,不时点下头,一言不发,倒像是明白了许多。
你别说,这场别开生面的家庭帮教会还真灵。郭代军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请您们放心,我再不像以前那样啦,我一定好好读书。”他向爸爸、妈妈及家人做了保证。打这以后,郭代军一改昔日的恶习,奋发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1988年,他以全年级第一名、全县前几名的优异成绩,被省城一所重点院校录取,学习工业民用建筑专业。
这下可轰动了,全校师生都以郭代军为荣,送他毕业的老师罗卫平至今仍把他当作学校的榜样,逢人便讲:“能教出一个这样的好学生,我一辈子也感到幸福!”乡亲们也为郭代军而骄傲和自豪。
少年的艰辛,令郭代军对社会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也成为他今天专注建筑行业的情结。
志存高远事竟成
完成学业后,郭代军被分配到成都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公司安排他当工长,不久又当了责任工长。郭代军满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决心扎根一建司走好人生路,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聪明才智。无论领导叫他干啥,他都欣然受命,从不讲条件。工作中他积极主动,踏实肯干,每天坚持与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狠抓班组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优质工程为宗旨,努力实践“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他善于动脑,注重文明施工,狠抓安全隐患,两次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多次帮助公司攻克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他用事实赢得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认可。五年来,他年年被公司评为先进,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这句标志性话语深刻地揭示了当今社会的现实。它无疑像一根火药引线,咝咝地点燃着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地位开始受到动摇,学者、教授、高工为此惊愕、感叹、愤慨!然而,向来醉心知识的郭代军却坚定地认为,乌云终归遮不住理性的光芒。他说:“在生命的长河中,人生的价值,在于崇高而无私地追求。能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用最大的热情和向往谱写人生的人,如同夜空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自身,也感召了他人。”他初衷不改,依然忠于职守,安心本职。
正当郭代军事业红火时,一次同学聚会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看到同学们个个事业有成,有的在外闯荡出了十分风光的事业,感触颇深。“我应当向他们学习”;“在公司干不如自己干”。到外面闯荡世界的心灵开始躁动,郭代军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他经过反复思虑,然后权衡了国营和民营的利弊,最终于1997年决定辞去公职,搞民营企业来作为人生中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这令最理解最支持他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也难以接受,他们几乎都对他表示惋惜,甚至埋怨。但郭代军做出的这一选择是慎重的、理性的,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当时的政策鼓励机关人员下海,当时的环境也为个人的创业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加之郭代军对建筑领域十八般武艺得心应手,什么经营管理、工程预算、现场施工也游刃有余。
开始,郭代军拉上几个同学、朋友,搭起了一个暂时还没有名字的公司就干开了。他们以小商小贩的劳作方式,员工们每天分头跑机关、学校、企业、街道收集信息、联系业务。几天来,员工们骑着自行车追星赶月,几乎跑遍了成都市几个主城区,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却一无所获,丁点业务也没找到,员工们有些气馁。郭代军深知前进的路上凶多吉少,举步维艰。但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鼓励大家:“万事开头难,我们一定会风雨过后见到彩虹”。话是这么说,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公司接到了几处家装小工程,但也只能暂时勉强维持生计。这时有的员工开始闹情绪了,旁人也投来了白眼,风言风语也随之而来。
“公司该往何处投足?前面的路又能走多远?”郭代军好困惑好困惑!突然,他眼前一亮:“人应当坦然面对艰险、困难,回味生活的光明”。他对员工们讲:“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答案很明确,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就是一个无穷数。”讲到这里,他把话峰一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我们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光明就在前头。我们应当放下包袱,挺起胸膛,昂首前行,去拥抱美好的明天。”郭代军一席话,让员工们疑虑顿消。
凡是接触过郭代军的人,都说他为人低调。这话一点不假。他说,做人先做事是我职业人生的信条;自强不息,是我战胜挫折的法宝;认真负责,是我自信的源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团结合作的原则;洞察入微,是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断否决,是我创新的魅力。郭代军正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员工们的信任,赢得了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公司的发展。
世纪之交,成都市政府掀起了旧城改造浪潮。郭代军带领他的团队勇敢地跨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潮中,他们相继拿到了中国西部化工市场、成都新桥商住楼等几个像样的工程,总造价3000多万元。几个工程的相继交付,使公司转危为安,并开始有了积累,员工们看到了曙光,思想稳定了下来。
2004年,郭代军成立了四川弘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预计最迟今年有望获批升级为一级资质证书,到时注册资金将增至1亿元),同时与湖南省第一工程公司合作,成立了四川分公司,两个公司分别由他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时来运转,郭代军的公司刚成立就一炮打响,中标修建了当时成都市少有的一个单体工程,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造价一个多亿。
“修行无人见,诚心有天知”。郭代军和他的员工们付出了真诚和辛劳,同时也得到了信任和敬重。近三四年,郭代军领导的公司如日中天,工程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有时多达四、五十个工地同时施工,年均做工程总造价30亿以上。主要业绩有:荆竹小区、成都军区总医院传染病大楼、龙瑞花园、龙泉驿航校新区、西林新区、西山新区、都江堰蒲阳居民新区等。他狠抓安全防事故,坚持文明施工,所做工程大多被评为省、市标化工程。他和员工们一起奋发努力,不断创新,把企业成功带入了成都市建筑领域的领军方阵。
2010年3月,为了进一步适应建筑业飞速发展的需要,拓展公司的业务,增强公司的实力,郭代军又组建了成都忠盛投资有限公司,意在积极投身于房产、地产、矿产、BT项目投资,公司以“服务社会,创造未来”为宗旨,竭诚为广大民众多服务,服好务。
视质量如生命
正午时分,某省道施工现场,一场铺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歼灭战正在紧张进行。突然,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传来:“这段路得返工重来”。说话如此果断的人,正是该施工单位——四川弘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郭代军。
郭总为何要下令整改那段路面,原来是平整度略有误差,主要原因是供料速度不匀、机械起步和刹车过猛、摊铺速度不均匀引起的小波浪。作者惊叹,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在繁重的行政和社交事务中,还能保持如此深厚的专业素养!难怪他和他的企业始终保持着朝气十足、活力四射和富有责任感。
“不同流俗,不欺暗室!”郭总的话语中依然凸显出丰厚的涵养。“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利益。在市场如此残酷的竞争中谋取我们企业的生存之道时,更要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他语调沉稳,语气凝重。
郭总告诉作者:“弘盛达是处在发展中的企业,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完善的管理理念,坚持对质量的重视,并正在完善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质量通病预控措施。”
因职业的习惯,作者又踏访了弘盛达的几个在建项目,虽然不同的项目经理有不同的管理风格,但是都体现了该企业高度的质量管理意识和透明度。
这是一个较大的居民安置房项目,因为设计调整,导致部分楼栋回填深度加大。项目部提出回填材料的改良和底层设置抗裂筋,被项目管理者以投资增加为由拒绝。但是郭总还是果断决定: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即便该项签证不被认可,项目部也必须保证回填压实系数。他坚持并对底层地面设置抗裂钢筋。
郭代军深情地说:“我们坚持此举,虽然会单项亏损10多万,但是我们赚取的则是我们的安然的良心,是弘盛达被认可的潜在竞争力。”
的确,受国家房控的影响,在相对疲软的建筑行业,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多数企业都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多少放弃了质量的保证力度。事实证明,弘盛达这些年能够在残酷的市场挑战中逆流而上,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郭总正确的质量理念和责任感。数据表明,弘盛达承建的项目,投诉率几乎为零,少数的维修服务也收到社会的高度满意。正因为郭代军把工程质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认真把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才能使自己的企业跟随同行一路同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铸造有生命的企业
谈到弘盛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郭代军站起来手指墙壁上一幅精美的油画笑答:“这就是弘盛达未来的蓝图。画中这蓝天白云和一马平川的草原表示天高地阔,前途无量,在这充满无限生机的环境中唯我独尊,任我驰骋。”站在画前的郭总,两眼炯炯有神,谈话间不由自主地传递出一种兴奋和期待之情。他深有感触地讲,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并非是钱能解决的,抓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凝聚强大的团队精神,求强不贪大,努力打造有生命力的企业,公司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常言道,进了这道门,就得念好这门经。不熟悉专业,咋个办好企业。郭代军深知此话的含义,他有句口头禅:“学习可以改变人生,知识创造财富。”他是个爱书爱学习的人。郭代军的爱人何春仙告诉作者,在女儿郭湘从小到大的记忆里,星期天、节假日常常是爸爸妈妈带他从家里走出来,先到新华书店买书,然后再去附近的公园或广场随便逛逛。回到家后,爸爸迫不及待地翻开他买到手的新书。确实,书,帮助郭代军进入一个个新的工作领域,并很快成为行家。他广泛搜罗建筑方面的书籍。工地多了,工程做大了,面对的头绪更多,责任也更重大,他拼命给自己充电,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武装自己。什么领导学、经济学、管理工作、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市场经济的理论书籍,他无不涉猎。1998年至2000年他在职到四川大学读研究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2004年参加了中央党校培训班的学习。他相继取得了高级工程师和建造师资格证书。他还计划到北大、清华学习深造。
郭代军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能耐,都无法玩转一个企业,唯有靠团队的力量,企业才能生存。所以,他特别注重吸引人才,收获员工真心,培养团队精神,让员工安心在弘盛达这个舞台大展伸手,绽放光芒。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序地安排公司副总经理吴海、樊吉祥、何春仙和员工们参加培训和听讲座、听辅导。长期以来,他坚持每周六组织机关人员或与公司几个副职领导分头带领员工深入工地检查施工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公司管理人员272人,专科、本科61人,中级职称16人,二级建造师18人,一级建造师15人。公司业务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四川、重庆。
一腔真诚献爱心
采访中,郭代军多次谈到:这些年,我国开放改革让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如果先富起来的这些人都能尽其所能,济世扶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传递和播撒爱心种子,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将会更加兴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强盛,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向来不善言辞的郭代军,却把这两句古诗倒背如流,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是来自山区的农家子弟,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人民的哺育。幸福不忘本,吃水记住挖井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服务民众,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幸福。”这是郭代军的肺腑之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公司的发展走上正轨以来,郭代军一直念念不忘感恩社会,反哺社会,长期坚持扶贫济困。如若你问,郭代军慈善义举扶贫了哪里,捐赠了多少财物,恐怕郭代军也记不清楚。但是他却忘不了那些生活在贫瘠恶劣的环境中需要帮扶人群的眼神,忘不了那些在猝不及防的苦难和伤痛中挣扎的呻吟,忘不了那些无力对抗病魔的绝症患者的渴望……从而使他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慈善情缘。他认为做善事献爱心,解决贫困,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5·12”大地震后第二天,郭代军带着公司的员工和满载着帐篷、雨衣、衣物以及干粮、蔬菜、饮料等数十万元救灾物资的3辆汽车,来到灾情严重的绵竹市九龙镇慰问受灾群众。本来就山高坡陡的九龙,地震造成了断层破碎带多,岩体常有塌方滚落,郭代军带领大家冒着余震、塌方、山坡滑坡的威胁,把一件一件物品分别送到灾民手中。灾民们拉住郭代军的手,饱含热泪,喊出了心灵的最强音:“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感谢你们这些救命恩人。”此情此景,郭代军眼眶挂满泪珠,深刻地理解到灾民话语的内涵,感悟自己肩上的责任。
打这以后,郭代军每年都要组织公司的同志,带上丰厚的物质赴灾区慰问,而每次去都让他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2008年灾区人民遭遇了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造成了难以言状的苦难和伤痛,凡是有点良知的人都会流泪。第二次进灾区,看到援建大军和灾区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得掉泪。随后去的几次,每次都能目睹到新的巨大变化,深感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在希望工程建设上,郭代军舍得下功夫花力气,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从2011年起,他对口帮扶了甘孜地区丹巴县丹东小学一年级拉玛斯佳、二年级尼玛泽仁、三年级加姆初等4名贫困生,每年给每个学生资助1000元,一直资助到这些学生大学毕业。他还拟对其他山区的贫困学生予以帮扶,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够上学读书、读好书,共享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丹东小学四年级女生吴雪莲在给郭代军的感谢信中写道:“……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报答您郭叔叔。”
郭代军对军人、烈军属、残疾人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初,他听说一位叫彭燕华的农村妇女患白血病晚期,家人四处举债救治,生活非常窘迫,便立马赶去捐赠1万元,感动得患者家人泣不成声。又一回,当他了解到湖南青年曾作涛,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幸患脑瘤,一家人急如热锅上的蚂蚁,马上捐赠1万元。在他的倡导下,人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把时间倒回到2006年春节,郭代军举家还乡看望亲人,见有的贫困户和身患疾病的老人无钱买过年货,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逐户送去慰问金200元,仅春节期间,他挨家挨户送了两个村庄,共计两万多元。后来他把这件善事活动当成一项不成文的制度坚持下来。今年还把金额提高到了500元。乡亲们哪个不夸郭代军心眼好,想得周到,行善积德。更令人感动不已,交口称赞的还在于郭代军捐资为家乡人民修筑公路。他说:“种十里名花不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今年春节期间,他去乌杨镇上坝村看望亲戚,见这里有段羊肠小道,山高坡陡且弯多弯急,行走很困难,曾有多位老人因此而摔伤。经过实地勘查、估算,他回到成都就打去现金12万元,现在这里改变了模样,修起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其实,早在2000年,郭代军就与同村的另一位企业家郭云河合资修了一条长达五、六百米,能够直通镇上至县城的一级公路,大大缓解了这一带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郭代军就是这样用真诚,帮助父老乡亲把千百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为社会为人民奉献爱心,传递美德的事迹,在他的家乡乌杨镇,在忠县,在重庆,在四川广为传颂。
这些年,郭代军在建筑领域的影响不断提高,地位在日益上升。但他有一种东西仍和以前一样强烈,那就是坚持的信念,不变的忠诚,执着的追求,勇敢的挑战,永远进取的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无边春色在前路。我们坚信郭代军一定会像英雄的登山运动员那样,自强不息,力排万难,无往而不胜,成功登上一个又一个顶峰。
上一主题:市场化改革的关键还是政府退出
下一主题:疏漏造成客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