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民资如何打破限制门槛?
[发布时间:2012-07-07 00:55:03 点击率:]

面对从前的“玻璃门”、“弹簧门”,“国资14条”无疑为促进民营投资金进入一些以前“望尘莫及”的重要领域开启了一扇未曾有过的大门。“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不流动的风险。”在该负责人看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产权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实现流动发展。

 

曾经,民间资本丰富却苦于找不到出口,民间投资在寻找投资领域的过程中不时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的限制,看得见,进不去;或刚进去一半,又被弹了出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打破限制民企进入的各种“门”,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的重要内容,国资委日前发布了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14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要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份写满诚意的对民资之邀,将开启哪些国企改革的新篇章?

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一大步

国企改革无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国资14条”的出台发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改革信号,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框架下重新启动。

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不是新鲜事,但是经由监管部门发文促进尚属首次。“这是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总目标出发,为促进国企改革、国企与民企共同繁荣而制定实施的一个文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国资14条”的出台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此举使国企改革朝市场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二是在发展道路上把发展混合所有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促进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面对从前的“玻璃门”、“弹簧门”,“国资14条”无疑为促进民营投资金进入一些以前“望尘莫及”的重要领域开启了一扇未曾有过的大门。

“对于民间资本而言,不是政策不鼓励,而是缺乏有效的‘游戏规则’。”在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刚看来,“国资14条”中关于称“民间投资之间及其与国有企业之间可以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无疑是此次政策的一大亮点。他认为,多数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需要剥离一些产业,但这些产业对于单个民营企业而言又显得太庞大,使得这些民营企业只能“看”却“吃不下”,这无疑阻碍了民间资本和国企之间的“对接”。“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民间资本撬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杠杆。”

之前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对民间资本投资比例,是否可以参与公司治理,以及其在股东会中的席位均有所限制。“此次‘国资14条’明确规定了民间资本进入国企不得单独设置附加条件,这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同时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也有利于国企治理结构的改善,有利于股权平均化。”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