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从理论思考中找出实践途径
[发布时间:2012-07-10 10:26:01 点击率:]

低碳发展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低碳农业在低碳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晓燕博士撰著的《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关注这一前沿问题,对低碳农业的内涵与功能、低碳农业的发展途径、四川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应用,还有对策建议。

  第一,理论探讨。该书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提出应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低碳农业。如何发展低碳农业?该书又提出了生态经济路径:一方面研发并推广各种节碳固碳技术,改变农业传统耕作、经营模式,包括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推广农业固碳技术、重建农业湿地系统等,以实现其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功能;另一方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包括碳汇交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农民利益共享机制、低碳农业产业链等,保障效益实现的渠道畅通,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其农村金融功能。

  第二,区域实现。该书梳理了四川省5大农业区域(成都平原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特征,对四川不同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农业固碳节碳潜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平原都市型农业、丘区基地型农业、高原山区优势特色农业这3种农业形态的低碳化发展。该书提出,平原都市型农业为近郊农业,应实施保护性耕种,推广观光农业、循环农业;丘区基地型农业多为粮食主产区,应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农业,使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率;高原山区优势特色农业应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发展立体农业,创建具备“名、特、优、新、稀”属性的低碳农产品品牌。

  第三,对策建议。该书针对四川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如缺少区域性碳交易机构和相应的交易机制、企业自愿购买碳减排指标以弥补超额排放的意愿不强等,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成都气候交易所和交易机制,加强对低碳农业的宣传教育,研究制定鼓励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激励涉农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完善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加强低碳农业试点,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

  该书从实地调研中形成理论思考,从理论思考中找出实践途径,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经济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