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第一,理论探讨。该书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提出应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具备“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农村金融”多元功能的低碳农业。如何发展低碳农业?该书又提出了生态经济路径:一方面研发并推广各种节碳固碳技术,改变农业传统耕作、经营模式,包括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推广农业固碳技术、重建农业湿地系统等,以实现其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功能;另一方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包括碳汇交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订单机制、农民利益共享机制、低碳农业产业链等,保障效益实现的渠道畅通,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其农村金融功能。
第二,区域实现。该书梳理了四川省5大农业区域(成都平原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特征,对四川不同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农业固碳节碳潜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平原都市型农业、丘区基地型农业、高原山区优势特色农业这3种农业形态的低碳化发展。该书提出,平原都市型农业为近郊农业,应实施保护性耕种,推广观光农业、循环农业;丘区基地型农业多为粮食主产区,应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农业,使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率;高原山区优势特色农业应改良固碳型农业品种,发展立体农业,创建具备“名、特、优、新、稀”属性的低碳农产品品牌。
第三,对策建议。该书针对四川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如缺少区域性碳交易机构和相应的交易机制、企业自愿购买碳减排指标以弥补超额排放的意愿不强等,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成都气候交易所和交易机制,加强对低碳农业的宣传教育,研究制定鼓励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激励涉农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完善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加强低碳农业试点,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
该书从实地调研中形成理论思考,从理论思考中找出实践途径,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经济学著作。
上一主题:成都十堰商会农村扶贫救助发展示范项目启动
下一主题:高管 为何愿付高昂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