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阿迪达斯关厂折射中国经济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2-07-23 09:47:08 点击率:]

 事件回放

  继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太仓工厂后,另一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也准备在今年10月关闭在华唯一自有工厂。中国各类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经让“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

  转型:重塑魅力

  □ 周俊生  

  阿迪达斯在中国大陆的这家唯一的工厂,位于苏锡常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这是中国大陆吸收外资直接投资的一块“黄金宝地”,多年来吸引了全球各地众多的跨国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中国吸收外资企业的一块“高地”。但是,最近几年,这块“高地”却开始承受外资工厂外迁所带来的资源流失。

  早在2008年,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纳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这是一个很直白的理由,但是,它正好说明了我国多年来吸收外资企业所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软肋。中国曾经存在的大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赚取高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吸引外资,一些地方政府还将政策倾斜于外资企业,赋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这种发展路径甚至被一些学者总结为“中国模式”,视为中国的一大发展成就而加以褒扬。

  这种以牺牲劳动者基本权益,甚至以制造市场不公平格局换来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高潮,注定了是不可持续的。

  外资企业开始离开中国,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在中国经营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市场竞争,谁也不应该吃偏饭。阿迪达斯的离开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应该致力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以规范而高效的市场建立起对外企的吸引力。

  方向:创新和服务

  □ 韩哲  

  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中国市场已经是阿迪达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并且继续保持着大幅增长,可见并不是中国市场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失去了吸引力。

  阿迪达斯是个典型的逐低成本而居的跨国企业,生产基地从最初的欧洲,继而迁向日本,迁向韩国和中国台湾,再迁向中国内地,然后又将眼光投向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所以,迟早会有更多的大型外企离开,将生产线迁至成本更低的地方,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中国生产成本的上涨,要求中国企业进行转型。

  转型的方向已有共识,那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再是依靠要素资源的粗放投入,而是依靠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创新为驱动。而企业,也不能幻想可以将过去三十多年的低成本经营模式进行到底,依靠于低价而获得的竞争优势总是不稳定和受制于人的。至于还有一些企业,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所谓的“关系密集型”企业,跟政府官员跑得过于亲近,既让自己的企业充满了风险,也无法真正推动市场环境的成熟和完善。

  因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就全在中国目前的转型能力了,我们不仅要突破劳动力密集型的单一增长模式,同时也要摆脱关系密集型这样走歪了的企业发展模式,更多地转向创新和服务。而如果实现这样的转型,必须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转型,前者需要将资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需要变成服务型政府;后者则需要努力减少身上的江湖习气,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摒弃赚快钱的思维。这实则是一个互动,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和转型。

  警钟:必须尽快转型

  □ 江德斌  

  眼看四年一度的奥运盛典即将拉开帷幕,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却陷入了“血汗工厂”的舆论压力中,媒体指责其设在柬埔寨的服装加工厂工资低、工作时间过长,有压榨工人劳动的嫌疑。而就在阿迪达斯回应指责不实之后没几天,又宣布要关闭在华唯一自有工厂,引起舆论对其加大产业转移力度的关注。很显然,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已经波及更多的行业领域,就连我们最具竞争优势的服装业、制鞋业,也已风光不再。

  种种迹象显示,我们曾经最引以为傲的成本竞争优势,则正在快速消失,至于“世界工厂”的名号还能戴多久?阿迪达斯的经济理性选择却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生产成本优势的丧失,已将中国制造的长板变为短板,亦敲响了经济转型的警钟。

  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施所造成的人口增长率下降,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将随之减少,不再可能是无限量供应,“人口红利”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已步入拐点。当下不仅是工资成本,土地、水电、原材料、运输等成本均在上升,而环境污染、税收优惠取消、行政效率过低、生产率低、生产质量差等因素,也都对制造业形成压力。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外资制造企业相继撤离中国,提醒我们不能再走依靠低廉成本的老路,必须要尽快实现经济转型,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现代化制造产业的人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加快制度化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坚持依法治理,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给企业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只有这样,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才能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