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三一重工 多地公司大幅裁员,规模化扩张埋下祸根?
[发布时间:2012-07-30 09:31:06 点击率:]

 三一重工一度对于收购“大象”的资产重组做大企业非常向往,但当时即有人指出,三一最高管理层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他们不得不应对中国建设狂潮可能放缓的局面。如今,昔日中国首富制造者梁稳根疑似提交了一份自我修正报告——裁员,但更大的危险或在于涟漪效应,他是否能经受考验?

  □ 肖隆平 高杨  

  7月5日,90多名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机)的研发工程师,因为被告知要转岗到一线车间当钳工、下料工、焊工,齐聚奉贤区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求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给个说法。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沈阳、昆山、常德三地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的相关企业。

  激烈的一幕发生在沈阳。7月6日中午,沈阳三一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三一重装)的100多名员工,到沈阳市信访局上访,他们认为遭遇到了所在单位的变相裁员。两天前,他们一度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堵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前,等待公司领导答复“被优化”的通知。

  多家媒体称,此次三一重工的裁员仅工程师就涉及800多名。其中,沈阳三一重装200人、三一重机(上海工业园和昆山工业园)300人、三一集团泵送事业部300多人。

  这是自1994年以来,经过18年令人眩晕的高速发展后,这家国内市值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所遇到最为严重的问题。

  颇为反讽的是,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只领1元年薪、董事全体降薪90%、高管降薪50%,但承诺对员工不裁员、不减薪。

  不幸的是,在这个行业里三一重工第一个结结实实地摔回了地面。

  让三一重工体量迅速膨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快速的并购战略。

  2012年,三一重工突然发力海外收购,让这家在2011年晋升为全球工程机械第六名的大型企业披上了一层新的光环。

  4月16日,三一重工与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普茨迈斯特)联合宣布,双方正式完成收购交割。普茨迈斯特仍将保持经营上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其总部埃尔西塔被定为三一重工在中国以外地区混凝土机械业务的全球总部。

  这次收购被业界认为是三一重工向海外市场大举进军的标志。2011年,三一重工仅有约6.75%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外。分析人士认为,三一重工此项收购意义重大。因为它是三一重工的第一笔海外收购,并将在一夜之间使其国外销售扩大三倍。

  这将得益于普茨迈斯特在全球的分销和售后服务渠道。同时,三一重工通过向普茨迈斯特的组装工厂供应零部件,还将产生潜在的协同增进效应。

  三一重工沉浸在自身营造的美好景象之中。梁稳根对于收购“大象”是非常向往的一件事,但《金融时报》刊文指出,三一最高管理层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他们不得不应对中国建设狂潮可能放缓的局面,因为届时混凝土泵领域的扩张很可能急剧冷却。

  更为紧迫的是,三一重工与普茨迈斯特的融合问题。分析人士对此表示,鉴于迄今为止这两个业务部门的经营风格彼此不同,要完成这一任务可能并不容易。

  但自2003年,三一重工开始加速扩张。其主要的方式是,在各地兴建产业基地。短短几年间,三一重工迅速进入混凝土机械之外的起重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煤炭机械、风电、机床等多个产品领域,而随之搭建了以事业部为发展主体的分治架构模式。

  三一重工也曾试图做出改变。它曾斥重金邀请美国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简称美世)为其内部管理制订方案。而最为美世所津津乐道的3-P管理系统也的确落实在了三一重的员工考核及薪酬体制之上。  

  【资深点评】

  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改变效果并不明显。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徐浩洵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如果想真正做成世界一流企业,成就基业常青才是根本。这就要求企业不光要有足够的规模体量,还需要改善管理架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上一主题:简讯

下一主题: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