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企业创新,须破哪些拦路虎?
[发布时间:2012-08-07 08:57:30 点击率:]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再次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几位企业家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谈了对创新的看法和感悟。

  □ 李乐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距离技术创新主体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还存在哪些困难,面临哪些障碍,应该如何突破?对此,企业的负责人体会最深,感受最多,也最有发言权。

  王东升:

  呼唤宽容失败的国民心态

  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认为,企业若想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有造福人类的理想主义情怀,必须有几代人百折不挠的执着奋斗。同时,企业也离不开鼓励创新的制度设计与支持体系,也需要“宽容创新失败”的国民心态和文化氛围。

  王东升说,京东方走的是“技工贸”发展道路。在当今世界,若想在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平板显示产业立足并崛起,自主创新能力是必要前提,持续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然而,自主创新很难,持续自主创新更难,一路自主创新成功难上加难。社会心态与舆论环境并不理解“自主创新道路的艰难与坎坷,曲折与漫长”,而对企业创新普遍抱有“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不切实际之期望。

  最近王东升去美国考察,既为一种“大生态”而感慨,也为一个“小企业”而感动。他感慨硅谷的创新生态,每隔十年便孕育而生几家改变全球产业格局的创新型公司。而令他感动的是,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创办的一家小公司,为创造一种世界顶尖的新材料,整整奋斗了40年,去年才有盈利。那位创始人故去后,他的学生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继续坚持,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刘迎建:

  保护好知识产权这个命根子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标准、商标等无形资产可以说是创新型企业的命根子。如果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造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很好保护,假冒伪劣盛行,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会输得很惨。

  汉王的创新技术始自实验室,分为货架技术、合同技术等;之后进入研发周期管理,进一步工程化,最终形成产品。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这个过程,看到哪个东西好,就拿来拆装,稍加改动后就可仿制,省时省力又省钱。比如,汉王研发的人脸门禁考勤机,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创新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外观专利,然后产品推向市场。但是一年之后就有很多家企业推出了同样的产品,跟汉王设计的一模一样,没有一点自己的创新。大家只好展开价格竞争,不是拼技术,而是拼价钱,把利润空间压得很小。这样一来,前期研发投入巨大的原创企业受伤害最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刘迎建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把现有法律法规落实到位,真正做到有法必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让那些从事假冒伪劣的山寨企业收到应有的处罚、最后得不偿失,专注于发明创造的企业才能“创有所值”,获得持续的创新动力和积极性。

  李玮: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难找  

  罗克佳华工业公司董事长李玮指出,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中,最难的是找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方面,希望政府有更大作为。

  罗克佳华工业公司是由李玮和另外两位海归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他们秉承“高科技要深入基层,面向应用”的理念,立足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国计民生中的应用需求,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目前,罗克佳华已成为国内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的领先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矿井综合灾害预警等解决方案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在开展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李玮感到困扰最多的,是创新型产品的应用和推广问题。

  创新型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市场的应用和认可。而在应用的过程中,最难是的找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进行应用示范。如果没人敢吃螃蟹,新产品、新技术就很难进入市场,其性能就得不到实践验证,不仅无法进一步完善,甚至会“胎死腹中”,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