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珠三角代工企业
[发布时间:2012-08-23 14:45:17 点击率:]

  劳动力价格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传统的代工模式也已经难以为继。从珠三角外迁、从外销转内销、从简单代工向上游研发延展,这是摆在代工厂面前的三条转型路径。

  □ 稿件撰写 宋菁

  

  阿迪达斯在华最大的供应商台湾永京集团高层8月14日告诉记者,阿迪达斯在华的采购一直在逐年缩减,在华的采购额占全球采购的比重已经从十年前的60%下降到当前的30%左右。

  数字的背后,实则是中国外贸转型升级这一大课题——劳动力价格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传统的代工模式也已经难以为继。

  2011年,几部委出台政策,给予加工贸易重镇的珠三角三年时间让其自主完成加工贸易的初步转型……

  民资、国资、外资三类代工企业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转型景像。中国的外贸结构中,民资和国资是一般贸易的主体,而我国港澳台资为代表的外资则是加工贸易的主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鹤飞表示,从珠三角外迁、从外销转内销、从简单代工向上游研发延展,这是摆在代工厂面前的三条转型路径。

  

  民资vs国资:

  艰难的内销尝试

  

  南海的新怡内衣算是从代工厂转型内销的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稳步的内销拓展计划使其历时10年的转型已经收到明显成效。

  这家依靠欧洲订单发展了20年的出口商,在2000年启动了内销计划,10年时间其内销比例已经从最初的不足5%调高至超过65%。

  该公司总经理陈伟强告诉记者,日益微薄的加工利润使得工厂生存日渐艰难,服装行业中3%左右的出口利润,与超过15%的内销纯利润相比,逼迫企业选择了市场转型。

  实际上,新怡的内销启动虽早,真正的转型却发生在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外部订单的急剧萎缩逼迫陈伟强必须重新找出路维持工厂的运转,2009年,他推出了公司的第二个国内品牌,当年即实现4000多万的销售额,部分弥补了欧洲订单下滑的影响。

  自此之后,陈伟强开始逐年大幅调高公司内销的比重。

  国资背景企业的内销尝试就不那么容易。广东省一家国资背景的大型纺织服装出口集团高层告诉记者,旗下两个内销服饰品牌推出多年却始终未能实现盈利,该集团亦是中国最大的服装出口商之一。

  他说,最初创建内销品牌也是为了呼应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创品牌的思路,品牌每年的维系费用多则3000多万,少则一两千万元。“过去一直依靠出口的利润来弥补内销的亏损。”他说,而近几年外需的萎缩使得内销的品牌维护费用也不得不节节缩减。

  上述受访人士在谈及内销的转型尝试时,都一致认为,民资的出口商更容易调整和转型,体制性的因素不容忽视。

  前述国资出口企业高层说,民企的压力仅仅来自市场,企业负责人拥有充分自主权,而国资企业高管则是两头受压,要考虑市场和企业未来,更要考虑国资委的种种短期的考核指标和任务,“比如内销转型,短期内并不会有利于完成企业上缴利润等各项任务,以至于企业层面也无足够动力来真正推进各种转型”。

  他说,比如当前糟糕的外需背景下,企业应该采取收缩战术,但事实上上级单位仍然要求企业将精力放在主业上,且目标任务未有明显调整。“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说增长几乎就是空谈。”他说。

  事实上,除了转向内销,扩大进口以及业务多元化的尝试也是国资类企业转型的方向。

  外资:

  去留的困惑

  

  中国外贸中的外资成分主要盘踞在加工贸易领域。以加工贸易重镇广东为例,该省的加工贸易额占进出口额比重大约在六成左右,而加工贸易中,外资占比超过八成。

  广东省外贸系统官员介绍,通过这两年的调研已经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了大致的分类,代工企业顶端是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放在珠三角的生产环节,这部分企业依赖的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类工厂候鸟的特质无从谈转型,只有生产环节的迁徙,我们的思路是分类指导,争取他们能逐步把研发等环节放到国内。”

  他说,广东省采取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转型的主体其实是港澳台资以及民营资本的加工贸易企业,这类企业能否完成从低端向中低端产品生产的转型至为关键。

  上述台资永京集团亦是代工者中的典型。

  台湾永京集团上世纪80年末到珠三角设鞋厂以来,原本是生产主力的广东地区的数家工厂近两年产量上几乎已经没有增幅,而江西、湖南以及越南、印尼等地的工厂产量却在大幅地增长。该集团是阿迪达斯和耐克公司在华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产能迁徙和调整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耐克这类的采购商虽然已经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的采购国,但是其全球采购版图中,劳动力更便宜的越南、印尼等地的采购份额正在急速上升。采购商们在新疆土的开拓中发现,不论是生产效率还是工艺水平,东南亚等地工厂仍然比不上珠三角的工厂。

  让珠三角的工厂主们去经营、管理越南等地的工厂,这一想法开始发酵。

  在经过数年的采购经验积累和深度分析后,这些大型的跨国采购商们开始推动永京这类的台资鞋企赶赴东南亚投资设厂。

  当前,永京集团每月的产量中有一半来自境外工厂。

  上述高层说,面对国际需求的萎缩以及中国大陆越来越昂贵的劳动力成本,外资工厂们面临三种选择: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境外去开厂,到劳动力成本略低的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去开厂,或者直接收拾包袱关闭工厂。“现实中,大部分台商选择了第三条路。”当前越南等地的劳动力成本还不到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