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古城酒业记忆:老人的背影
[发布时间:2012-09-10 09:36:06 点击率:]

 一个背影,一个故事,一段记忆。目送王老离开古城酒业大门的那一刻,我心颤抖,这背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田。这背影虽然有点老态,但没有一点萎靡,却写满了坚韧与执着。透过老人的背影我看到了他留给古城酒业的是永远。永远的思念、永远的留恋、永远的期盼。古城酒业的每一点变化,每一处发展,都会让他感到欣喜和感动。正是源于这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情感,王庭亮老人用一生牵挂着他的事业,用一生守候着他不变的追求。

  王庭亮说:“自己这一辈子没个啥爱好,说也奇怪,从来不沾任何酒,也不知酒是啥味的人,却和白酒有着千丝万缕的情丝。一辈子,只在一个地方干了一行工作,就是奇台酒厂酿酒工作。”40多年来,王庭亮从一名普通的酿酒小工到技师,到装甑酒大师,到设备技术员,到工会主席,直到退休,始终没有离开过酿酒事业。

  

  坚守信念

  困难挫折面前不后退

  

  上世纪60年代末,偏远的边疆小城奇台,百废待兴。那时酿酒工坊环境简陋,没有门窗,没有火炉,没有电。工人们身着破衣烂衫,腰系草绳,脚踏着没后跟的鞋,昼夜辛苦劳作。入夜,工坊各个角落点燃起用铁皮筒制作的煤油灯,映射着工人们弯曲的背影,浓重煤油灯熏的人们眼睛都无法转动。入冬,工房内外气温差不多,由于空气冷热不均匀,工坊内弥漫着雾气,能见度仅一米,扬曲、出窖只有去摸着干,交流只能喊着说。要是不熟悉场地,那是寸步难行,弄不好还会掉进窖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庭亮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他被分配到徐发谓师傅班子里。据说,这个班子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红旗班组。管理严格,有严密的工期计划,限时间、定任务。徐师傅给每个成员分包负责一个责任段,每个小组承包一个酿酒流程,全员参与。这个班子的成员个个身健体强,技术过关。但凡新入厂的酿酒工人必须要过他们自创的考验关,过不了这关,只得走人。王庭亮硬是咬着牙闯过了这两关,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在那个机械化相对薄弱年代中,传统酿酒行业核心技术基本是耳传口授,很多在酿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质的好坏基本都是以经验来鉴别。王庭亮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在实践中自己去获取经验和认知。尽管厂子很穷,各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工友们身上看到了古城酿酒事业的希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通过劳动与工友们建立了纯朴的感情,体会到了工友们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

  

  信守诺言

  金钱诱惑面前不动摇

  

  一个人一旦许下承诺,就得信守诺言。如果不能坚守对集体的承诺还有什么诺言会铭记。70年代末,酒厂电器、机械设备逐年增加,大批需要维修电机的送往市场,大量资金外流。为了拓展发展渠道,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厂里决定派他去新疆综合电机厂学习电机修理。他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刻苦钻研学习,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便掌握了电机修理技术,一人独当一面,全面建起了电机维修,保养档案,彻底堵绝了维修资金外流的缺口。他精湛的维修技术在边陲小城广为流传,许多家维修电机店纷纷登门拜访,高薪聘请他离厂去为他们带徒弟。他婉言谢绝了,并向他们表明:“我就是工资再低,生活再穷,也不会离开养育我的酒厂。”

  中国走上来改革开放的道路,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活好起来了,企业进行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那时,他是厂领导的得力助手,一方面协助厂领导抓改革,抓管理,建制度,协调各生产车间的工作,建立和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改革生产工艺。另一方面,他积极为扩大企业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出谋划策,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名优酒厂考察学习,签合同,订设备。淘汰了年产几十吨的小作坊,建起了两个年产千吨的现代化酿酒工房。全厂六大车间、化验室,机械设备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职工人数达到500多名。古城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在国内久负盛名。也就在这时,奇台县医院得知他独到的管理才能,执意要调离他去负责医院的锅炉及后勤管理工作,他又婉言谢绝了。他说:条件再好是人家经过努力创造出来的,我不能去享受,只有自身创造出工作环境和条件去享受,才是心安理得的。就这样,他始终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承诺。

  

  身居他乡

  心系古城酒业不离不弃

  

  2002年,王庭亮退休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按照政策他可以申请退还个人1.5万元股金,老伙计们担心企业亏损想方设法退股,也劝他退掉股金。那时,老人生活并不宽裕,带着多年有病的儿子四处求医。可他义无反顾坚持不退股还要补股,一定要为古城酒业未来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远在北京女儿家的王老无时不刻牵挂着企业的发展,委托老伴来厂办理补股手续,老伴和子女都无法理解,这简直就是把钱往凉水里扔,难道不怕有风险。他说我不指望入股赚钱,只想为企业走出低谷解决一点燃眉之机,就是亏了,我无怨无悔。

  2005年,王老居住北京已经四年了,女儿经营的饭店也从100平米小饭店发展到第二个400平米的大酒店,拥有职工50多名,酒店里代销全国各地名酒,也有新疆其他厂家的酒,唯独没有600年历史的古城酒。王老心痛了,做了一辈子古城酒,却销售其他酒。他向女儿提出了销售古城酒的设想,女儿非常支持他的建议,并通过古城酒业河北站进了一小批各种高中低档次的古城酒。由于没有库房,酒只能堆放在王老睡觉的卧室里,夜晚,瞅着那一箱箱古城酒,就像见到了亲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抚摸着酒箱,感觉就像和亲人在唠嗑,嗅着古城酒的香醇进入梦乡,无数次梦中回到了厂子的怀抱,古城酒的醇香勾起他对家乡切肤的思念……

  在销售酒的过程中,难度确实很大,客人对古城酒非常陌生,对服务员介绍不予理睬。他便和女儿不厌其烦商量配合着推销,一次又一次介绍古城酒悠久的历史,产地、产品质量,并开始培训服务员,由他们向客人推荐,介绍古城酒,根据古城酒的档次建起奖励制度,每天个人推销的古城酒有记载,月底统一奖励,调动服务员销售古城酒的积极性。我问王老:都说人至暮年求心静,您老却乐此不疲忙销售,为啥?他由衷地笑了:“在暮年,还能为古城酒业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我很兴奋,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啊。”

  

  发挥余热

  做绿色酒文化的传承者

  

  一路走来,王老心如醇酒,他因古城酒快乐,见证了古城酒几经苍桑变迁,由衰走向鼎盛。与他促膝共饮,才渐渐打开他历尽沧桑的话匣子。2012年,古城酒迎来她60岁的生日,这位陪伴古城酒40年的老人琢磨着,一定要把古城酒业发展的历史延续下去,以供后人借鉴。他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访着老职工,用心勾画出一幅70、80年代古城酒业发展的机构管理图,要为建厂60周年献上一份薄礼!这是一幅画着一个一个小方格,用刚劲有力的正楷字体生动形象勾画出来的历史画卷,映入我眼帘时,我感动得无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震撼了!这幅网络管理图清晰标明那个年代每一个部门、车间、班组,辐射到古老酒厂的个个角落,是那么的清晰明了,说明备注更是将历史延革描述的淋漓尽致。这幅图透着人世间如泣如诉的感悟,讲述着一代代古城人沿着老一辈的足迹传承着600年的酒文化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强烈的爱厂之心油然而生。我想:唯有古城酒这清醇而稳重的口感,才能衬得起我们深深的自恋和才情;唯有这浓烈而深沉的酒香,才能令人忘我至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