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小打小闹” 万向书写国际化版图
[发布时间:2012-09-19 09:03:15 点击率:]

  小步快走,量力而行,尊重理解,而且,像阿甘一样“跑下去”是万向在海外的立足之本。

  □ 稿件采写 马吉英

  

  没想到梦寐以求的机会来得这么快,年近古稀、头发花白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他身着白衬衣、深色西裤,快步走进集团杭州总部会议室,迫不及待地和我们分享了那个让他喜形于色的好消息:“你们听说了吧?美国那边今天又公布了!”

  

  收购美国新能源标杆公司

  这一天是8月17日,同一时刻,一万公里外的美国伊利诺伊州爱琴市,机场高速路88号,万向美国公司高级管理层也处于兴奋之中。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Inc。)刚刚宣布与万向集团签署确定性协议,根据协议条款,万向集团将对A123投资最高达4.65亿美元,相应拥有其股票比例可达80%。

  万向美国公司所在地是一栋蓝白相间的二层建筑,建筑风格中规中矩。鲁冠球的照片被挂在会议室和办公区域最显眼的位置。倪频,中等身材,有中国南方人的典型相貌,他是万向美国公司总裁,私人身份是鲁冠球的女婿,在这里协调运作投资A123的大部分工作。8月8日,A123宣布与万向签署了非约束性战略投资意向书。

  此次并购所产生的影响迅速震动中美商界。A123是奥巴马政府新能源刺激政策的标杆公司,曾获得2.49亿美元政府拨款,虽濒临破产,依然是明星企业(可以想象,如果麻烦缠身的无锡尚德要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美国各界对于此举是在救助纳税人还是使数十亿的纳税人资金流向海外争论不一。

  然而鲁冠球的收购意图却十分坚决,在他心中,如果有一颗棋子能改变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它一定来自A123。他的电动车梦想并非秘密,万向为此每年有几千万元的资金投入。

  

  永不停步的“阿甘”

  很多年以来,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版图上,万向看起来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它似乎有点“土”,与联想、华为、中海油等巨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收购计划相比,它的动作看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

  不过,潜行的万向实际上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美国是许多中国公司的噩梦,在这壁垒高耸的市场,万向却站稳了脚跟。近十年来,它在美国已收购了10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至今拥有28家工厂,6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近25亿美元。除了汽车零部件,它还涉足房地产、能源等领域。而在欧洲、东南亚与南美,也早有鲁冠球布下的棋子。

  “我们是一件、一件、一件事情地做过去。”鲁冠球依然一口浓重的萧山话,“你们看到万向现在成功了,实际上我们第一个收购是失败的,因为当时小,人家报道的不多,我们自己也不讲了。实际上是天知地知自己知。哈哈。”他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鲁众所周知的绰号是“常青树”,他的笑容爽朗、亲切,显得毫无心机。他是否也用这种笑容融化了美国市场的坚冰?《阿甘正传》的男主角福雷斯·甘,靠点点滴滴的坚持与真诚打动了世界。“跑下去”,是阿甘的人生信条,也是万向在海外的立足之本。万向提供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外一种可能:低调;尊重对手与收购对象;量力而行,不定过高目标;高度依靠本土化人才。

  最让鲁冠球自豪的是,2011年初他与美国前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见面,保尔森对鲁说:“我原来是高盛的,我也跟你们一样赚钱。但我们无论是从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那里了解你们,他们都一致说你们好话。这在美国非常不容易。”

  突然与这样一家明星公司联姻,万向并不是一时激动心血来潮。鲁冠球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

  最初拨动他心弦的,是上汽集团某高层无意间说的一句话。

  两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为了给电动车寻找电池供应商,上汽几乎把电池厂家跑了个遍。在第二次到万向后,上汽向鲁冠球下了订单。这并非因为万向的电池产品已经完美,而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好的还是A123的电池。”该上汽集团高层无意中说。

  鲁冠球是个有心人,他暗暗记下这个名字,并且交代倪频在美国要关注这家公司。

  今年5月份,万向的技术团队开始在A123进行调研。7月份,Charles再次飞到中国见鲁冠球,后者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把A123调查得彻彻底底,告诉我我所不知道的问题。第二,想出一个办法把这件事情做成,因为这家公司跟万向的蓝图非常契合。此时,A123公开表示自己的资金只能勉力维持四五个月。

  8月份,万向收购A123的消息正式宣布。从启动收购到公布消息,只用了三个月。

  

  视界延伸

  保持饥渴感的“小公司”

  

  截至目前,这起合作还要等待美国CIF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中国政府审批。

  如果成功,A123将是万向在美国的第四个新能源项目。在此之前,万向参股了电池公司Ener1,与新生代能源公司签署了建设40兆瓦太阳能基地的协议,还参与了史密斯电动车项目,这些项目很少受到关注却一直稳步推进。在参股Ener1和并购A123之后,万向可以在电池研发力量上得到补充,弥补在技术方面的短板。

  Charles看来,万向美国“能够在雷达的监测范围之外飞翔”。虽然已是一家大公司,但万向的状态就像一家小公司,很灵活,对商业成功保持着饥渴感。

  事实上,何止是饥渴感。对于万向来说,国际化从一开始就是场生存之战。

  “没有美国,我们万向哪有今天?!”鲁冠球感慨。

  鲁冠球曾告诉倪频三条计划,这可以说是奠定万向美国道路的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是本地化发展。底特律的人喜欢万向的产品,万向也曾经把产品卖给过他们。如果万向的零部件能更多地被底特律接受,那么其他城市的工厂也会接受公司的产品。

  第二个锦囊是收购其他公司。以中国公司为后盾,去收购那些可以使用和销售万向产品的公司,以及那些工程师导向的公司。在底特律获得成功之后,下一步会是联合开发,万向需要补充开发能力。

  锦囊三,不要让万向被指责成那种只从当地攫取利益而不做贡献的公司,而要成为一家扎根美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