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MBA要向本土国际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2-10-10 10:57:25 点击率:]

从20多年前中国引进MBA教育之日起,“国际化”这个标签一直伴随着其发展。开设全英课程、争相引进三大国际认证、大量引入具有海归背景的老师……近几年,国内各大商学院几乎都走着同样的国际化道路。

  然而这样的国际化真能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吗?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看来,包括商学院教育等很多中国教育模式,其实都出现完全本土化或完全照搬国外模式的两个极端,未来商学院教育必须向本土国际化转型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舶来式教育内容与本土脱节

  

  作为一个“舶来品”,中国MBA教育一开始就打上了“国际化”烙印,直至今日,国际化几乎是中国所有商学院的不二选择。

  此现象让仲伟合有所担忧。“国内不仅MBA教育,很多教育都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完全本土化,有些MBA课程设置仅是完全照搬原来工商管理学那套理论,甚至有些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完全生硬地复制西方的课程设置,在师资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随便抓一些懂外语但没有MBA教育背景的老师,如此国际化并不见得教学效果会好。”在仲伟合看来,国际化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念和内容,必须做到“本土国际化”。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引入国际先进的理念,再结合本地企业管理、发展及走出去的需求,整合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很多商学院提到国际化,被大家诟病最多的是只讲西方的东西。这样产生另一问题:部分企业高管学完MBA课程后发现在自己企业用不上。”仲伟合表示,这就要求国内商学院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做本土的融合,比如本土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案例的本土化。

  “中国的商学院要充分开发反映中国企业创新的案例。”据仲伟合透露,广外设立了MBA国际案例研发中心,专门设立了一笔基金以支持案例研发的撰写,约占学费净收入的5%。2010年,广外有1个案例入选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导的全国百篇案例中,并收录到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今年更有两个案例入选,正在等待最终评审。

  

  “起步虽晚,但起点不低”

  

  “广外是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既有外语学科的优势资源,又有着商学学科的经验积累。如果不做学科的交叉融合确实很可惜。”仲伟合道出了广外上马商学院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获悉,广外2007年获批开办MBA项目,2008年才正式开班授课,明显晚于中大、华工和暨大等本土院校。

  “我们起步虽晚,但起点不低。”仲伟合认为,起步迟恰好给了广外一个更有利的发展平台。仲伟合认为,MBA教育要走本土国际化之路,广外有着语言和国际研究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据其介绍,一方面,广外有15个外语语种,今年将增加到17个。另一方面,广外本身已设有加拿大、欧洲及东盟、东亚等研究中心,这为MBA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向调整都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此外,广外目前跟世界各地200多所大学有合作交流关系,这些庞大的国际合作网络为MBA教育国际化提供天然的国际教育资源。

  手执上述先天优势,广外MBA学院一开始在师资、生源等方面都打出了本土国际化的旗号。仲伟合告诉记者,广外MBA的国际化体现在课程、师资、学生、教学方法,以及国际交流等整个教育过程。目前广外MBA学院有超过10%的老师是外教,此外所有老师具有国外留学的经验。而在生源上,外国留学生比例约为10%,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据仲伟合透露,广外MBA学院采用纯英语教学,是国内传统大学中为数不多有实力进行全英教学的MBA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