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一个以课改推动,常态实施的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10-16 09:42:14 点击率:]

 一、教育是发展人的事业

  

  关于素质教育的话题,这些年,在教育界和社会上都是热门话题,只要谈到有关教育孩子的问题时,都要提到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又怎样去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探索,教育专家在探索,校长、教师在探索,甚至家长也在探索。口头上虽然有很多新的观念,到头来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书包越背越沉,学业的负担越来越重,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课堂上老师依然是主体,唱主角,该填鸭依然填鸭,该一讲到底就一讲到底,该死记硬背就得死记硬背,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读死书,死读书。学生倒也学得不少前人留下来的书本知识,也能对付教师设计并预先让学生练习过的考试。考得了高分,学生高兴,教师满意,家长兴奋,皆大欢喜。可是,我们的学生却不会动手实际操作,知行不能合一,更为可怕的是创造的灵性和潜能被淹没在传统教育的阴影和思维的荒漠中。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状。

  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健全来推动人自身的发展。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高志文曾对笔者说:学生是人,是有思维,有灵性,有创造力的人,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任务是开启他们灵魂、智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健全他们的人格。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人的发展需要了,所以,教育要改革,必须改革,除旧布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努力探索、找到符合发展人的教育规律和变革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顺应规律并加以实施,而素质教育就是发展人的教育。

  那么,又怎样去实施素质教育呢?

  中肯地说许多校长、教师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做了不少努力,但至今不是片面的,就是茫然的,还未找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认为让学生学学书画、唱唱歌、跳跳舞等就叫素质教育了。其实,这只是对某种特长或兴趣的发展,对某种学科或技能的学习,跟背诵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没有什么两样,到头来,学生只能鹦鹉学舌,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育还不能说是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是发展有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人。

  要真正地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制度的保障。唯有合理方法的运用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为此,笔者专程采访了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路径或者说形成了一套有效模式的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高志文,并将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案、合理措施、成功经验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四化”理念指导办学

  

  当你走进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时,就会感到有一种不可阻遏的,提振精神,让人积极向上而又寄予了无限希望的景象迎面扑来——红色的教学楼群中庞大的太阳门仿佛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照耀着校园、教师和学生。

  2003年,正值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该校从国家级示范校双流中学初中部分离出来,引入民间资金,在双流县城西北方绿色的大地上拔地而起。校园占地130余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目前,该校有初中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290余人,是一所现代化股份制民办学校。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利用体制新,机制灵活,办学自主权大的优势,在短短的九年中,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已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高品位办学的创新之路。

  在建校伊始,高志文校长经过深入思考,创造性提出了“人本化、规范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办学思想,以此来统领和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长对“四化”的解释是:人本化是指要相信和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规范化是指要按规律办学,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创新化是指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意,在管理、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内容、方法上都要不断更新,不能墨守成规,日日年年简单重复过去的东西;现代化是动态的,是指学校将不断吸取全国、全世界的先进教育成果,结合实际为我所用,要使学校始终走在教育的最前列。在四化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他又提出了“自主、合作、务实、求新”的校训,它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也是该校的教风和学风。在此基础上,该校确定了高品位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充分显示出实验性、示范性、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并充分参与国际交流的现代化学校。在办学思想和建设目标的引导下,该校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导向,不断地寻找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几年地艰苦努力,在高志文校长的率领下,该校目前基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道路——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建立并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

  因而,在建校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里,该校在学生的人格培养,教学生成,自主探究,潜能开发,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方面创下了惊人的成果——

  2008年该校学生机器人代表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韩国亚太地区机器人选拔赛以及美国机器人锦标赛均获冠军;

  2011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该校学生一举夺得四川赛区总冠军,进入中央电视台参加决赛;

  2011年“新人杯”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学大赛,该校学生获特等奖4人,一等奖56人,二等奖78人,三等奖55人;

  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该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8人,二等奖52人,三等奖20人;

  2011年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该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8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28人;

  2011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该校学生获全国一等奖8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32人;

  在第四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上,该校少女合唱团代表四川省参赛荣获“小黄鹂”奖;

  该校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关注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双流县白河水体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建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四川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该课题2009年在全球聚焦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展示,受到了英国BBC广播公司高度评价;

  2011年该校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课《承载希望,放飞梦想——走进四川省科技馆》获全国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该校外出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展示课《走进棠湖公园》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展评一等奖:

  2012年,该校学生活动课课题《走进双流黄龙溪》获四川省一等奖;

  另外,该校学生的科创作品有90余件被授予了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证书……

  先进的思想,合理的课程,优质的教学,学生的成果,使该校名声大振,有口皆碑。

  

  三、构建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

  

  当全国都在热火朝天地抓素质教育的时候,对从教三十多年,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并在苦苦探索教育的合理性的高志文来说,他清楚地看到学生负担过重,学习被动,个性压抑,片面发展,潜能得不到开发,理论脱离实际,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极差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他认为虽然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不少原因是学校难以克服的,如体制的,社会历史的,就业压力的等,但是,就课程的设置及实施这个问题学校是有较大主动权的,是能够合理设置并能有效实施的。

  高校长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和必须的路径,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实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为,学校的教育只有以课程的形式推动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没有课程所包含的目标、计划、内容、范围、过程等就没有教育。而传统课程存在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以及课程管理的过于集中的弊端是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障碍,所以必须改革传统课程,实施新课程。

  于是,他大胆地提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抓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抓课程改革,并通过课程改革带动学校的全面建设。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在高校长带领下通过艰苦的探索,构建了能充分体现“人本化、规范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办学思想,符合教育规律的以课改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并充分展示个性特长,而在教学过程中该校则重点抓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该校首先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基础学科课程,然后开发系统化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德育课程以及学校文化隐形课程,还举办了学科特长实验班。其中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它包括学科综合拓展型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型选修课,其科目菜单极其丰富多样,基本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德育课程化的提出,使该校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另外,学校的文化建设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都充分体现出办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四、创新建立三级管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并呈现出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其特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高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的界定是:是指围绕在学习社会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现象,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或任务,由学生自主和师生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去进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或进行实际的制作、创作从而完成任务或作品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目标取向不是为了掌握学科知识点,而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探究和操作的过程,学习研究的方法,提高手脑并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智(想方设法加巧干就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表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生活、生产、社会实践的认识。

  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课题学习、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三大类,各类活动课的目标各不相同:课题学习类是该校开设的重点活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能力;劳动技能类主要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在劳动中体会家长的辛苦,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的情感;社会实践类主要培养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加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该校确立了各类活动课都要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扩展和综合应用;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手脑并用中加深体验;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于探究中,解决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特别是与生产、生活、社会或自然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总的育人目标,以指导活动课的开展。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顺利、科学、有效的开设,该校制定了“三个落实”和建立起了三级课题开发体系,从制度和组织形式上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三个落实:1、课时的落实,周一至周五校内活动课均安在课表中,占总课时的10%;周六外出大型活动课及社团、小组研究性学习课占总课时10%;社区服务、职业体验及劳动技能由学生根据学校方案和教师的指导,分散利用节假日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2、人员的落实,该校除了组织专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外,还对全体教师进行开设活动的培训,规定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活动课的研讨和开设中来,这就有效地解决了活动课“谁来教”的问题,为活动课开设提供了人员保证。3、资金的落实,开发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到人员培训、资源开发、外出考察、开课补贴等大量的资金,该校充分运用办学自主权大,机制灵活的优势,将活动课开设所需经费全额纳入预算,落实到位。三个落实使该校活动课的开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级课题开发实施体系。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学校采取普遍宣讲,一般号召,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自行开发的方式,起到了大面积动员,大面积开设活动课的作用。但随着对活动课研究的深入和要求的提高,该校发现人人开发的方式存在着课题分散,随意性大,学科封闭,缺乏综合性,各课题目标散乱,没有一个总体目标和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及开展过程都很不规范的现象。为克服以上的问题,该校通过认真研究,借鉴科研课题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了三级课题开发建设体系。

  一级课题组:是该校成立的总课题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及主研教师为成员。总课题组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实施和管理的总方案,明确所开设的活动课的总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并对课程进行界定和分类,指明课程资源及实施途径,提出课程设计、实施及成果总结的规范化要求,建立评价及奖惩机制。总课题组对活动课开发、实施、管理提供人、财、物的保障,对下级课题开发建设进行检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实施奖惩。

  二级课题组:该校建立了三个二级课题组。

  第一个是理科探究性学习课题组,负责周一至周五校内理科类小课题,周六外出理科类课题及理科类社团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发开设指导;

  第二个是文科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负责周一至周五校内文科类小课题,周六外出文科类综合大课题以及文科类社团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发开设指导;

  第三是负责社区服务、职业体验、劳动技术开设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实施的指导。

  二级课题组分别由相关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参研骨干教师组成,学校在其中任命热情高、开发能力强的老师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二级课题组还负责对三级课题组的开发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价。

  三级课题组:由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负责课题开发并实施。具体说周一至周五的分科小课题主要由各班学科任课老师负责。学科老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二级课题的基础上,根据二级课题规定的领域和指明的方向发现并提出几个三级小课题,由学生自愿组合分成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一个三级小课题,在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自始至终扮演参与者、帮助者、组织者的角色。周六外出大型综合活动课由当天外出的几个班相关老师和班主任负责三级子课题开发和实施。在外出活动中,学科老师主要负责课题活动的指导,班主任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安全,并协调课题探究。

  社区服务、职业体验、劳动技能能则由班主任负责,先组织学生学习二级课题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自行选择三级课题项目,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回家在家长协助下实施,班主任则对学生交回的活动记载资料进行初评,而劳动技能类的评价则由二级课题组组织统一测试。

  社团活动类由二级课题组提出一些活动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与,指导教师由二级课题组推荐或由学生聘请。

  小组研究性学习由二级课题组在班级集体参与的课题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再征集指导老师并按自愿原则招聘学生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较长周期的深入宽泛的研究。

  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校的三级课题开发建设体系具有学校整体设计把关,骨干人员专人开发,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研讨实施的特点,因而,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系统性强,目标明确,过程落实,有效保障了活动课的顺利实施和质量。

  活动课三级课程开发体系建立后,该校还加强了课题序列化建设。他们吸取了在此之前教师自行开发课题造成的随意性大,课题之间相互缺乏联系,目标指向分散的教训。因而,学校要求二级课题组在开发课题时,要统一规划,使开发出来的各个课题汇总起来形成序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发展的实际,让学生接触的课题在内容的深广度、方法的难度、探究性的强度上逐渐递增,并使前面的课题所涉及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为后面的课题奠定基础,课题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具有共同的课程目标指向,体现出序列化特征。

  活动课的管理评价:双流中学实验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构建该校素质教育的模式,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来抓,所以,他们加强了对活动课的管理和评价。

  在管理上。

  1、领导重视,部门负责。各部门分头负责:教务处负责周一至周五及周六外出的班集体参与的研究性活动课、负责劳动技术及各类活动课考评结果的汇总;德育处负责社区服务、职业体验;教科室负责社团活动与小组研究性学习;分管副校长具体统筹协调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管理,校长亲自抓学校总方案的制定,调配人、财、物保障三级课题从方案到实施的顺利开展,并进行全程检查督促。

  2、建立制度,落实奖惩。从课题开发人员到开课老师都落实了责任制,对各类活动课规定了严格的课时(或活动天数),对课题开发到课程实施建立津贴制度,对活动课取得的优秀成果建立了奖励制度,对违规将活动课擅自改为国家学科课程,或对上活动课不认真,敷衍应付的建立了惩罚制度。此外还建立了研究活动课的会议制度,以及评价制度。

  在评价上。

  高校长认为评价是推动课程改革最有力的杠杆,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提高师生参与活动课的积极性,并能发现和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活动课的开展。为此,该校按照新课程理念突出发展性评价,强化评价的过程性和个性化,建立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体系。

  1、健全评价标准。A、体现学生自主、师生、生生之间有效合作;B、内容超越国家学科课程,体现知识扩展和综合应用;C、手脑并用,结合实际加深体验;D、探究有价值的生产、生活、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E、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过程有探究性;F、形成明显的成果。

  2、落实评价机制。如前所述,一级课题组负责对二级课题组的考核评价,二级课题组负责对三级课题组的评价,三级课题组老师(包括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的评价,分管部门负责对评价进行汇总和监督。该校还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制定了评价表,并实行平时抽查评课和期末集中对成果汇报课进行评价的制度。

  3、建立学分制评价制度。该校实行了学分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类课学分及总分必须达到一定分值才能取得九义学习完成证。该校各类课程总学分为400分,其中国家学科课程满分为200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满分为160分(课题探究性学习为100分,社区服务、职业体验为40分,劳技课为20分),选修课满分为40分。

  4、搭建展示平台。该校实行集中展示评价。学校每年举行科技节、人文艺术节。在两节上展示优质的活动课型和学生在各类活动课中取得的成果,并现场组织评价。

  5、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将师生参加活动课的评价结果记入档案作为以后对教师学生评比的依据。

  该校完善的评价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有力地保障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该校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教师的观念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最初对课程认识的模糊转变为越来越清晰,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由等米下锅、无米煮饭转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教师在活动课开展过程中得到发展,课程意识逐渐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大大提高,学科之间加强合作,重视交流,互学互补。教学角色、教学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重视实践创新,尤其是教师把探究性学习方式还带进了学科教学中,并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了国家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各级学科大比武中重视学生活动,重视课堂生成,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比赛效果,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该校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学科课教学并不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该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自主性不断增强,研究能力快速提高,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开发,在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探究方法,学习方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体系,建立了固定的校外活动课实践基地,建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实施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而非搞形式、走过场,并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找到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该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