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盈利前景模糊 团购业陷多事之秋
[发布时间:2012-10-29 09:10:17 点击率:]

  团购泡沫的兴起与破灭与其空前的烧钱大战脱不开干系。然而持续烧钱、毛利率低下、盈利前景模糊、IPO屡次失败,致使投资者出现质疑,团购网站在资本市场屡屡碰壁。因此在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危机下,很多团购网站引发风波的最根本原因是其久未盈利,资金链紧张,急需投资方持续输血。

  国内团购数据机构团800报告显示:今年9月,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已缩减至291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2%,这相当于每天有5.9个团购网站将自此消失!团购业,正在为中国互联网创业敲响警钟!

  网站日均倒闭5.9个

  团购业:资本拉闸“烤验”盈利模式

  过去一年,拉手网、团宝网、24券等团购网站发生了较为激烈的裁员、转向、创始人与资方关系恶化等风波。风波过后,企业内部生态严重受挫,自我修复系统遭受重创。拉手网销售业绩从国内团购第一位跌落至三、四位,团宝网、24券从去年的前五位,已濒临关停状态。

  风险资本已拉闸

  国内团购业在2011年上半年前曾有过一段黄金期。由于参与门槛低,以及预付费资金模式的优越性,国内团购从2010年3月的两三家,很快就发展成2010年年底时的4000多家,到2011年6月,该数字已接近6000家。

  团宝网CEO任春雷对记者表示,从某种程度来说,资本对国内团购两年间“过山车”式的发展起到了拉杆和拉闸作用。在2011年上半年,团购概念在资本融资中几乎达到沸点。满座CEO冯晓海曾以“没融到5000万美元就不好意思对外披露”来形容那段时期的团购融资。

  2011年4月,拉手网获得1亿美元融资,估值11亿美元,率先发起了国内团购的融资潮。在资本鼓动下,拉手网开始布局扩张打法,并牵引着整个行业向规模赛跑。

  电商独立分析师鲁振旺表示,拉手的模式建立在率先获得巨额融资后的“高举快打”,让其他竞争者跟随不及,此外,企业在高速扩张期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拉手可以在上市后将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

  但令其失算的是,美国IPO市场的大门从2011年6月开始对中国公司关闭。与此同时,Groupon上市后面临的财务问题也加速了团购概念泡沫的破裂。资本对团购的理解,开始从交易额导向转为毛利润导向。此外,由于受到欧债危机影响,一些私募基金急于寻求退出,也加速着团购泡沫的破裂。

  资本的突然“拉闸”,让国内团购措手不及。拉手、团宝、24券都在2011年年底面临着无私募跟投,也无法在美国二级市场上岸的尴尬局面。

  为了抽出资金,一些投资者宁可选择流血出售。公开资料显示,拉手在此前的上市申请中估值仅约3亿美元,相对C轮融资已缩水1/3,而又因为其他方面问题,拉手于今年6月停止了IPO计划。

  为了寻求更广泛的退出机会,一些投资者开始积极寻找并购机会。团800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团购前五名的市场总量已占据整体行业78.5%的份额。除第一名美团网有较大优势外,第二到五名市场规模差距并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国内团购还有很大的并购空间。

  盈利模式待考中

  国内团购的幻灭,也有模式理解上的误区。赶集网CEO杨浩涌认为,这种误区可概括为“团购模式与O2O蓝海”的偏差。

  本地生活服务的空间的确很大,但团购只是模式之一。此外,国内团购最大的成本中心来自于销售人员成本,以及流量采集成本,但低于10%的毛利率根本无法覆盖。团800创始人胡琛表示,由于目前市场的议价权在商户手中,团购网站要想提高毛利率还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杨浩涌认为,团购立足于本地生活服务,但如果能减少大量的销售人员成本,那么团购就是一个好模式。

  事实上,窝窝团、满座、F团等团购网站也在积极寻找模式创新。冯晓海认为,团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它只是为快速切入O2O市场而存在的一种初始模式。

  胡琛则表示,用户在团购网站上的核心需求是找到实惠的服务,而并不是要强调以哪种形式的折扣;对商家来说,就是团购平台是否能帮助管理好它的顾客。胡琛认为,传统团购模式、代金券、积分会员卡,三种形式在同一平台上的整合趋势明显。对于商户来说,团购用于拉新、代金券用于拉回头客、积分会员卡则有助于提升用户忠诚度。

  有投资者认为,团购网站目前应该加快转型,通过模式创新来减少同质化竞争。他指出,国内团购的两年发展,也是处于快速上升期的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缩影。国内的互联网业态应从“快速复制、缺乏思考”的魔怔中走出来。

  (赵楠

  《第一财经日报》)

  投资方撤资 24券放“长假”

  10月19日晚间,去年一直位列全国前十名的知名团购网站24券宣布暂停营业,进入“长假期”。 

  南方日报记者从24券网站看到,曾经琳琅满目的团购如今只剩下一封声明,称因公司经营业务的重大调整暂停营业,此前已付费的团购项目也因此暂停使用。24券承诺,暂时进入一段时间的“长假期”,并表示公司在未来的几周时间内无法为用户提供服务,但等待近期调整后,会恢复服务。

  但就“长假期”的时间长短,公告中并未明示。目前,24券网站已经无法登录,商家的商品信息也无法显示。据记者获悉,此前在24券购买的团购券均无法使用,要等网站恢复运行之后才能使用。

  据记者了解,此次24券“冬眠”的原因,或许由于其与投资方陷入了对峙的僵局。曾有报道指出,24券内部一份由其CEO杜一楠和公司其他管理层及员工签署的声明被曝光。该声明显示,投资方擅自划走公司240万美元资金,并且不同意新一轮融资条款,导致公司运营陷入困境。为了争得权益,24券管理层决定全员休假以示抗议,并停止网站运营,直到投资人返还资金,否则将无限期执行停运。声明还称,此次暂停运营涉及范围包括24券北京总部、12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在内的近300名全体员工。

  另据记者了解,24券原在南京也设有办事处,不过大约在一年前就已经撤出。

  而早在一个月前,业界就曾曝出24券与投资方不睦的消息。9月下旬,24券CEO杜一楠与投资方及投资方代表KK的矛盾纠纷邮件被曝光。双方在邮件中互相指责对方意图套现退出公司。当时,杜一楠解除了投资方派驻在24券的工作人员职务,而资方代表也宣布停止向24券注资。但当时24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没有对峙只有期待,并透露24券已经实现准盈利,下阶段目标是“赚一分钱并保持”。

  公开资料显示,24券从成立至今获得过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国伟高达、鼎辉创投、VOV等,据传,KK所代表的投资方指的是马来西亚的个人投资者KennethChang。24券的6轮融资金额共计5000万美元。

  (据《网易》财经)

  预期迷茫 信任危机

  团购行业 泡沫在破灭

  面对24券乃至整个行业如今的发展局面,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更像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2010年至今,国内团购行业已披露的投资事件有21起,其中2011年国内主要团购网站融资情况包括拉手网、美团网、千品网、24券、欢购网等在内,获得投资数目都在千万美金左右,可见投行对团购的看好,而当下团购的发展逆势,导致不少资本被套牢,而24券的资本投方非法将资金抽走也是因看不到预期的发展情景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行业长期处于非常态的“爆发”,加上服务不完善、产品质量欠佳、线下与线上描述不符等问题暴露,致使用户投诉不断增多,与商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让这个半年前还被实为“明星”的行业瞬间被冠以“骗子”的名衔,甚至涉嫌欺诈等违法行为。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上半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检测报告》的数据显示团购行业依然是投诉热点,根据点半年全国电子商务用户反馈的数据统计,总结出包括24券、高朋网、拉手网、团宝网、窝窝团、一起呀、F团、赶集团、爱丽团购网、糯米网在内的“十大网络团购热点被投诉企业”。24券以12.4%的投诉率位列投诉榜首。

  另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统计,按照投诉类别划分,投诉最多的是商品类团购,其次是餐饮、生活服务类团购,之后是虚假团购。按照投诉问题划分,主要为发货迟缓、货不对板、退款难、账户被盗以及虚假团购。

  不断暴露出的问题,让团购网站的信誉“捉襟见肘”,而信誉扫地的后果就是,没有客户问津,这使得本来就是烧钱行业的团购网站经营更加困难,就此,团购行业迅速进入合并、倒闭的地步。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1年年底,24券曝出拖欠员工工资和商家结算款的消息,大批地方站被迫关闭。2012年1月,团宝网陷入倒闭传闻,网站大幅裁人,拖欠员工工资和商家的款项至今未结清;2012年8月1日,F团和高朋网宣布正式合并;2012年8月6日,拉手网因业绩不佳导致创始人吴波辞去CEO职位。随着倒闭、合并的相继发生,团购行业的泡沫逐渐破灭,进入洗牌阶段。

  对此,有专家建议,团购行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任危机,网站要和商家携手提高商品的真实性和质量,加速发展O2O模式,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并加强手机客户端的运营。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5.13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所占比例上升至69.3%,规模达到3.56亿。无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已大大超过传统互联网,未来团购平台可凭借移动互联网获得更好的发展。(杨萌)

  一元利润是抠出来的

  满座网

  成业内首家扭亏公司

  最近,位于酒仙桥附近的满座网总部里一片喜气洋洋,CEO冯晓海和他的“投资者”正为网站成为业内首家扭亏为盈的团购网站而兴奋不已。这个月满座网首次实现了盈亏平衡,账面出现一元钱的盈利。

  “这是一个标志,证明着团购不是庞氏骗局,依旧能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取得利润。”冯晓海意气风发。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满座网一元盈利意味着国内团购行业复苏将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眼下国内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依旧模糊不清,多数企业生死难料。

  “这一元钱的利润是我们一分一分从商家手里抠出来的。”在满座网市场部员工萧衍(化名)眼里,这个月网站的一元钱利润来得异常艰难。网站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靠抽成扣点,最近半年时间里,网站对于每单团购的毛利由原来的5%提升10%以上,部分品类团购产品的毛利率要求更高。

  提高毛利率就意味着让商家少挣钱,为此萧衍不得不和商家反复讨价还价,往往1个毛利点就要谈四五次,甚至为“一瓶可乐”钱争得面红耳赤。“现在谈一单生意,付出的时间是以前的3倍,困难是以前的10倍。”萧衍有些感慨。

  在开源的同时,满座网更是对于全公司支出做了一次大节流。冯晓海坦言,去年年底开始,满座网就开始减少市场投放费用,广告支出大为缩减;公司的办公地点由租金较贵的东直门,搬到了租金较低的酒仙桥;撤销了10余家亏损的地方分站,员工数量也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精减。

  即便如此,这一元钱的利润也让满座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交易额上看,满座网从此前的亿元俱乐部降至千万一级。虽然冯晓海将此解释为“精耕细作”,但不难看出在高毛利追求下,商家出走愈发严重。

  “团购网站不会永远烧钱下去。”冯晓海表示,这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利润证明的是团购网站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