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进入新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调整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的大潮。实践的发展、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进步、认识的深化,需要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理论内涵,进一步推动人们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部署上来。
需要进一步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新认识
我们可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一是观察当代发展问题的认识路线、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在这一层面,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以人为本的价值论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中的实事求是,强调把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从而赋予这一认识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其新意在于: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强调的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邓小平同志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强调的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江泽民同志指出与时俱进,强调的是思想认识的时代性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强调的则是科学理性思维,突出要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二是科学发展观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其新内涵在于它是一种新的人民观,并上升到新的执政理念的高度。在人民观方面,它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 “人”、“物”对立的认识层面,而是对“人”的内涵有新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以人为本”,但对“人”的理解的着力点,有着鲜明的时代差异。毛泽东思想的“人”是“整体论”人民观下的“人”,“人”被置于阶级集合体之下。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是“利益论”人民观下的“人”,强调对人民物质利益的满足。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权利论”人民观下的“人”,更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让人在充分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实现共享和谐,生活得更有尊严、更为幸福。在执政理念方面,胡锦涛将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紧密联系起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一贯的执政主张,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从“五个统筹”上将统筹兼顾的视野从经济发展各环节的关系、社会与区域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扩展到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的整体性规律和系统机制的互补性。
需要进一步深入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清晰地包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社会模式、发展目标、总体布局的新阐述。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社会模式问题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的新社会主义观。从理论本源上说,仅仅强调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公正和谐的价值取向及其制度建构;仅仅强调公正和谐而忽略生产力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那是空想主义。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更多的是从生产力角度和人的物质状态来表述,现在看来并不全面。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揭示了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从邓小平时代的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层面,上升到发展生产力与促进社会公正与公平这两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还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这就将公正和谐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揭示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奋斗目标上,科学发展观将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幸福。党的十三大曾经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取代了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富强、民主、文明”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近年来,建设幸福社会成为全党上下的新共识,近年来,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促进人民幸福安康”的要求,这就进一步指出了新时期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在这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五个元素中,富强是物质层面的、民主是政治层面的、文明是精神层面的、和谐是社会秩序层面的、幸福是人的生活层面的。把幸福作为奋斗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意味着不仅要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宽裕,而且要更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权益保障、精神需求等幸福方面的要求,这就更加明确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目的旨归和价值导向,体现了发展路径与发展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科学发展观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明确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此后,党中央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领导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表明党中央已经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
需要进一步深入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导方针的新认识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社会和谐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方针。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必须关注六个主要方面:
一是深入把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深入把握顶层设计的改革创新。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走回头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三是深入把握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深入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
五是深入把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建设。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六是深入把握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的党的建设论。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上一主题:黄怒波:冰岛租地尚无签约时间表
下一主题:中国如何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