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文化繁荣,曾经创造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然而,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扩张,农业社会的封闭性、封建文化的保守性日渐暴露。清朝统治者对内加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西方工业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与新兴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趋于失败,并逐步走向衰落。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主权被践踏,领土被分割。从此,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中华民族历经兴衰荣辱,是由文化和制度决定的。在农业文明和封建制度的上升期,中华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是先进文化和制度的代表;在与新兴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中,古老的农业文明和封建制度落败了,中华民族跌落到文明发展的谷底。为实现民族复兴,爱国人士奋发图强、纷纷投身于民族复兴之路。历史表明,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改革,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无论是农民阶级的起义、统治阶级的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求索,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富民强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新中国;经过63年的曲折探索,将一个久经战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建设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与自十九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追求民族复兴的理想一脉相承,也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新时期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回答。
二、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观,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惊人的物质财富,但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同时又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针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发展目标、发展方法、发展类型、发展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理论智慧。
1、发展目标:实现了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是相对立的发展观。“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奉行过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强调“物”,把物质生产的高速度和物质财富的高积累放在首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是手段、国民幸福是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主张把“物”用到“人”上,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2、发展方法:实现了由“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根本转变。
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味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忽视生产关系的调整,虽然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忽视了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进而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就是在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的同时,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3、发展类型:实现了由“破坏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
由于人类曾不顾一切地追求现代工业文明,过度的经济发展带来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严重地损害了大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危及人类生存。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多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使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当前,在见证了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消极后果之后,追求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战略共识。
4、发展模式:实现了由“掠夺发展”向“和平发展”的根本转变。
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早期,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方式从其他国家获取资源,造成了全球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西方大国之间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在工业文明时代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世界的动荡不安甚至自我毁灭。与近代大国通过战争手段、扩张方式实现民族发展的道路完全不同,科学发展观主张和平发展,拒绝掠夺式发展,提倡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加快发展步伐、促进世界和平。
三、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的辉煌,也不是简单地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而是乘着生态文明发展的东风,以对内扬民主、促公正,对外能担当、促和平的暂新形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1、科学发展观领跑生态文明发展,促进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存和发展两大问题的正确选择。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工业文明时代的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发展模式必然会被摒弃,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势所趋。在人类文明演进的新的转折点,哪个民族能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引跑者,哪个民族就是新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代中国已经站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制高点,成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引跑者。科学发展观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所遵从的“天人合一”思想,汲取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当代中国将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率先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2、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真正实现。
文明的转型推动着一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进而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与农业文明相伴生的是封建社会形态,与工业文明相伴生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相伴生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之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为一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意味着尊崇封建主义的糟粕,因为即便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汉唐盛世,人民也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权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意味着简单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因为资本利润最大化始终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跨越的利益边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首先就是体现对人的尊重。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张文明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经济繁荣、制度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造就精神健康、有幸福感的中华民族,实现当代中国各族人民所期待的民族复兴。
3、科学发展观倡导世界和平进步,实现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工业文明时代大国的崛起依靠的是掠夺式的手段,他们的争夺直接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至今让各国人民心有余悸。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与工业文明时代早期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加快发展,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有效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是对话与合作,因此,后起国家完全可以依靠和平方式实现民族振兴。科学发展观倡导和平发展,既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遵从“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和”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会重走欧美等国的老路,而是在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里,与世界各国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携手应对区域和全球危机与挑战,积极推动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主题:种业天下 粮企的忧患与出路
下一主题:中国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