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2-11-20 09:13:32 点击率:]

□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黄进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段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全面阐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内涵

  十八大报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法制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涉及到社会管理主体及其相关的法律保障,最基本的特征是合作共治。根据我国国情,社会管理的主体包括党委、政府、社会、公众,这四大主体既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共同参与、协商互助、合作共享。党委要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制定方针、统筹协调、动员资源。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像抓经济管理一样抓社会管理,做到社会管理的政策到位、机构到位、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社会各个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与政府机构同心互动、优势互补。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引导群众积极、理性、有序、依法参与社会管理。

  (二)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这次党的报告直接把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理论层次上更加明晰了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善民生。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基本要素。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特征是:在主体上,政府代表国家成为公共服务最主要的责任承担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范围上,公共服务要覆盖城乡,发挥减轻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在时效上,要具有可持续性,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持久作用。

  (三)法制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十八大报告指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第一次鲜明地、充分地肯定了现代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数量严重不足,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社会自我发育程度和社会自我管理水平。目前,急需改变两种管理方式:一是依靠行政管控手段,一管就死;二是完全脱离政府监管,一放就乱。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核心是法制规范。

  (四)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是指社会管理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些部分应当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十八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复杂,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必须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互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持久的、良性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机制。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应急处置是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必要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群体性事件不时发生,同时自然灾害也频发,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十分紧迫。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现实路径

  (一)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样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路径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改革一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法治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要求改革社会组织的行政化组织模式,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要求改革静态的社会矛盾处理模式,如此等等,都需要大胆改革和创新。

  (二)着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十八大报告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活力在基层,突破口也在基层,因此要将更多的人财物投向基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工服务站、社区自治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因此,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坚固社会管理的“腿脚”;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管理的“体魄”;加强能力建设,优化社会管理的“筋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升级社会管理的“大脑”;加强信息化建设,疏通社会管理的“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