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发布时间:2012-11-20 09:15:52 点击率:]

 ——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

  □ 四川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映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13亿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更是8000多万四川儿女的共同期盼。

  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川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过去十年,尤其是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四川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不失时机地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绩斐然;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这些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四川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人均经济水平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与我国东部许多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目前,四川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迟缓,农村劳力就业不充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四川幅员辽阔,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既有发展条件优越的成都平原地区,也有发展条件较差的丘陵地区,还有发展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山区,区域之间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不协调的状况未得到实质性改变。此外,制约四川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还很艰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保护需要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社会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等等。

  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正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为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等等,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大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省内看,四川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国家着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国内外重大产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为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努力实现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同志指出,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四川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攻坚破难,乘势而上。

  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科学把握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始终作为我省的第一要务,树立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坚定跨越发展不动摇,追赶全国发展水平,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要把努力于快、服从于好作为谋划发展的立足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努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巩固扩大优势、走在西部前列”作为努力方向,加快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要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中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面向世界更加广泛地开展交流合作,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寻求发展机遇,以开放聚集更多发展要素,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

  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产业兴省”理念,突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在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上抢占先机。注重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产城一体”要求,推动产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的主攻方向,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高度重视城镇发展的动力培育、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镇质量等,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集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到“两化”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使重大产业发展空间分布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相协调,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在全省范围形成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继续实施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