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燃烧激情岁月 超越巅峰梦想
[发布时间:2012-11-25 03:16:31 点击率:]

 编者按:

11月26日,在《经理日报》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所有经理日报人的心里,她走向的是更高的巅峰。

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厂长经理报》的创刊,到《经理日报》以及明日全新改版的《企业家日报》,其间,她凝聚了多少报人的心血和汗水,有多少人为她笔耕不辍,有多少人因她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不管世界的变化多快,竞争如何地残酷,依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并为之付出更多心血和更大的努力。

二十五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将继续秉承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奋发向上,生生不息!

商海中亮出自己的旗帜

——写在《经理日报》更名为《企业家日报》之际

□ 本报副总编辑 梅秀泉

在春风习习、波涛滚滚的改革开放初期,在浩浩荡荡、风起云涌的商海中,我们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厂长经理报》,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四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曾更名为《厂长经理日报》,也曾换名为《经理日报》。二十四年光荣与梦想同在,二十四年追求与希望共飞。

二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厂长经理报白手起步,风雨兼程,兴衰荣辱,高歌奋进,书写了中国传媒改革第一章。就是这样一面迎着改革开放大潮坚定竖起的大旗,以她不屈的奋争、韧性的战斗、高昂的斗志仍在风起云涌的商海中高高飘扬。她迎着雷雨,顶着风狂,一路高歌,一路前行,行程万里,志在未来……永远高唱希望的歌!

过去的岁月如歌似潮,船头昂首着弄潮儿,众同仁摇桨前行,难得大家风雨同舟。我们左手翻开日历一页,右手却与明天紧握,在无数浪花绽开的大海上,看雁阵正组成一个古老而硕大的象形文字……这就是我们经理日报人!狂飚摇桨舞旗人领着大伙风流所向,别去了雾障烟云;大业贵长征,同仁们奋力羽翥其时,迎来了日月星辰。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将证明我们经理日报人的不屈斗志和昂扬精神!

我们的旗帜猎猎飘扬。

二十四年的风雨前行,二十四年的探索发展,牢牢印记着经理日报走过的足迹,深深镌刻下经理日报人奋斗的年轮。我们自豪,我们走过了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历史变迁我们情缘依旧,二十四年凤凰涅槃我们更显风流。二十四年沧桑话不尽哟,暮然回首——风雨过后的历史变得更加妩媚,硝烟过后的旗帜显得更加灿烂!

二十四年的历史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证明未来。当我们为《经理日报》更名为《企业家日报》欢庆之际,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龙良贤提出的“再干二十年,我们再相会”召示我们,高唱昂扬奋进之歌,追逐永远无限度,共同谱写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旗帜猎猎飞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哪怕前面的路崎岖坎坷,哪怕前行的路荆刺难行,哪怕前方的路坡陡崖险,我们决心再以拼搏者的意志、力量和梦想,昂首阔步在未来二十年的征程上。“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我们要让前行路上的荆刺和坎坷在每一块山石上留下痕迹,我们要让跋涉的劳苦和寂寞在每一棵小草上留下注释,哪怕没有想象中的鲜花铺路,哪怕没有预料中的掌声伴随,但我们这一代人还是要咬着牙,挺着胸、昂着头继续往前冲!慎终怀远,必我之道!

商海中亮出我们的旗帜,雄壮我们队伍的军威,激励我们前行的斗志,鼓舞我们做强的决心,吹向我们奋进的号角!

和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相比,《企业家日报》也许还显得弱小,但我们有决心,让这个弱小走向强大,成长为在商界猎猎飘扬的旗帜。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大有作为的事业,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灿烂的前途!

《企业家日报》作为我们事业旅途中的一面旗帜,把我们的真诚、善良、勤奋、开拓、执着和拼搏的心连在一起。那就让我们共同携手,以自己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燃料,用全部身心去哺育《企业家日报》的壮大发展,让共同事业的火焰越燃越旺!

爱,莫大于信任。企业家朋友们,我们殷切希望您们永远支持和关心《企业家日报》,希望多多加强联系,多多提议献策,多多惠赐佳作。总之,我们希望从每一丝春风里听到您们的声音,从每一缕阳光中读到您们的笑容。

相识是缘,相知是金。朋友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拿起放不下的将是您们手中的《企业家日报》,放下又拿起的定是您们对《企业家日报》的关爱。请相信,我们将共同拥有的,必定是明天的辉煌!

我们,在商海中再次亮出了自己的旗帜!

感恩历史 开创未来

□ 本报记者 邹声都

1988年3月25日《厂长经理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孕育而生。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经理日报(原厂长经理报、厂长经理日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企业家日报》之际,引起了我与经理日报结缘的回忆,引发了25年来我与经理日报相知、相伴的思绪倒流。

早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在农村当知青时就开始写作,当年在《沱江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一直完好无损地珍藏至今。因为这是我热爱新闻的处女作。到企业工作后,一直坚持笔耕。就是在出任副厂长、厂长之后,除了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始终不忘坚持写作。1986年,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热爱新闻事业的朋友,在重庆共同创建《经济效益报》重庆记者站、湖北集体经济报西南办事处。工作中结识了当时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工作的陈晋(后任报社常务副总编),是他告诉我,曾创办过《青年之声报》《中外企业报》的龙良贤总编正在筹办一张为厂长经理阶层宣传服务的对开大报,名为《厂长经理报》的情况。对我说龙良贤是一位既年轻,才华横溢有魄力,有胆识,思想超前,又兼备求真务实的领导者素质、胸怀宽广、气度非凡的有雄心壮志,把新闻事业奋斗终身不可多得的帅才的高度评价。第一次和龙总见面经过推心置腹的谈话,这次给我留下了既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中不失谦谦君子之风,更带有几多文质彬彬礼贤下士的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具有的凝聚群体的感召力的气质品质。这次谈话,则给我留下挥之不去,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我毅然决然地辞去厂长职务忍痛离开了亲手创建的西南办事处,投身于经理日报这个富有朝气,奋进的团队中来。

在厂长经理报筹建期,陈晋不时拿些文件资料到西南办事处帮忙打印。另一件事印象较深的事是委托我和张建明(现在重庆报业集团任职)亲自到重庆市公安局有关部门办事带回刻制的《厂长经理报》第一枚钢印。

1988年3月25日中午,当第一份弥漫着油墨浓香的《厂长经理报》创刊号呈现在我眼睛面前时,心中就有一种冲动和说不出的兴奋。对《厂长经理报》创刊号,爱不释手。

留住激情岁月,记录豪迈足迹,25年奋斗历程,8000多个日日夜夜,一切都已经过去,一切才刚刚开始。25年的磨砺锻炼了经理日报人知难而上,团结奋进的工作作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2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回顾过去,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展示未来,更名后的《企业家日报》,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尽管现在,已过退休之年,仍退而不休留在报社继续发挥余热,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干事业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激情还在,就永远干下去,只有这样才对得起25年来报社对我的培养,对得起年年先进个人,数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称号。25年来,经理日报从他筹建创刊之日起,我就和他共命运、同呼吸,25年我们一起走过25年的创新与成长,25年的激情与绽放,所以我与经理日报有着特殊的情感,爱之深,情之深!在感谢中怀念历史,在铭记中开创未来。

尽心竭力为企业家服务

——写在《经理日报》《企业家日报》新旧交替的日子里

□ 本报记者 王剑兰

从1988年厂长经理报创刊就来报社工作已二十多年了,经历过风风雨雨,一直在记者岗位及报社的经营管理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为地方经济服务,把企业家的理念和精神广而告之,尽职尽责为企业宣传工作牵线搭桥,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但我始终敬业爱岗,真心诚意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他尽心尽力服务,让我备感欣慰的是好多“重量级”的企业家最后都与我成了莫逆之交。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我觉得这些年来一直为报社兢兢业业快乐地工作,始终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报社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报社劳动模范称号,把自己的美丽青春和心血汗水都奉献给了为企业服务,为报社创效的实际行动中。

我历任广告部主任(总经理),担任工会副主席、支部书记、党委委员,是经理日报成长的见证者。经历过起步期的艰难岁月,经历过辉煌时期阳光灿烂的日子,经历过低潮期风雨如晦的日子,更经历过报社起起落落之后的风轻云淡,我无怨无悔!但我更看好报社美好的未来。我把我的春春与热情都奉献给了这张深爱着的报纸,这让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总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鼓与呼。我深信一个人只要有爱心,有敬业精神,到哪里都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我始终坚持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来要求自己,不断鞭策自己,注重学习,与时俱进,并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点滴知识用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近年来,在经济类媒介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因为我相信我从事的是全天下最光荣的职业。我坚持以一颗真诚负责任的心认真履职,不辱使命,对企业负责,对宣传对象负责,对报社负责,无畏前路艰险,无惧风雨载途:我曾经在去企业途中迷过路忍饥挨冻;我曾经在采访途中一人度过难忘的中秋节;我曾经因为采访对象的不理解吃过“闭门羹”;我曾经因为天气原因在采访的归途中因飞机晚点在机场苦候一整夜,但我都咬咬牙挺住了,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份报纸,像冬夜里的火炉一样温暖我。我看好的是与我一起辛勤耕耘的亲密战友兄弟姐妹,我看好的是曾经给我带来事业春天的这个良好平台。老实说,如果换个地方,我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也许还可能获得一官半职,但我喜欢这个这张报纸,如鱼得水般在这个更加广阔华美的舞台上驰骋,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连我的母亲都为我对报社的执着热情深深感动,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奉献,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一直以来,我总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报社,回报我深爱的同仁,我深深地知道,正是有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我们才能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从重庆到成都一路风雨一路歌地走到今天,依靠集体的力量和众人的智慧喜迎风雨之后的七色彩虹。欣闻经理日报改名为企业家日报,看到一批“新鲜血液”补充进来,看到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脸,像我当年一样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报社能够继往开来,再续辉煌。希望企业家日报能够发扬经理日报人固有的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及拼搏精神,追求永远无限度,将报社的伟业发扬光大。

新的旅程已经起步!我热切关注着中国企业,为他们的进步而自豪与骄傲;我深深地热爱着中国企业家群体,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及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我将一如既往,积极传递企业信息,彰显企业家理念,为他们的利益诉求鼓与呼。期待通过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助力,为这个崭新的新时代奉献拼搏,我将矢志不渝、夙兴夜寐将自己以后的时光奉献给全新的企业家日报,愿企业家日报在经理日报的基础上,追风逐日,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犹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企业家日报身上!

办报贴近读者 服务走进企业

□ 本报记者 饶正宾

当《经理日报》即将离我们而去,《企业家日报》翩翩而至之际,正是我在报社从事一线记者工作走进第二十三个年头之时,在报社算是一名老兵了。这期间从《厂长经理报》到《厂长经理日报》再到《经理日报》,以及明天就要正式出版的《企业家日报》,报纸经历了四次更名。

这一路走来,回首往事却历历在目,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采访了无数优秀的,卓越的企业与企业家,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天山脚下,长城内外,亲身感受了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状大和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所见,所闻都让人备受鼓舞,为此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我在报社一直在第一线从事企业经济信息宣传工作,工作中的乐与苦只能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我能坚持到现在,有报社领导的关心支持,有报社同仁的帮助与鼓励,有来自企业对这张报纸的高度认同。在采访的企业与企业家当中有很多让我感动,让我铭记与备感亲切的人和事。

2000年4月我经过多次联系,第一次走进了江西省十大著名企业之一的江西月兔企业集团,接待我的是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丁剑,他是第一位与我见面的人,当他得知我是《厂长经理日报》的记者时,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接下来的交谈中他才娓娓道来,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订阅《厂长经理日报》作为自己每期必读的经济类报刊,并写了大量的读报笔记和信息摘要。说着他就在书架上拿出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和信息摘要让我翻阅,又指着墙角一大堆被开了“天窗”的《厂长经理日报》让我看,似乎是要告诉我“这些都是真的哈”。瞬间,让我感到办报人与读报人的心贴近了,心与心是相通的,情与情是相连的。我被感动了同时又有些自豪感,一张报纸就这样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了。在接下来的采访工作中得到了丁剑部长的大力支持,使我顺利采访了时任总经理梅志亮,完成了宣传报道工作,并在《厂长经理日报》成功推出三个整版,连续宣传月兔企业集团成立十周年大庆。多少年来我不断地跟踪采访月兔企业集团,月兔企业集团与报社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丁剑部长依然订阅着《经理日报》并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成为挚友,我已告诉他这次报纸的更名事宜,他表示将继续订阅《企业家日报》。

我所采访的企业中有订阅本报几百份的浙江金轮集团,有企业家相互赠阅本报的,有更多像丁剑部长对本报用情最真的读者。有这样的企业和读者对我们办报人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懂得办报要贴近读者,服务要走进企业,这才是报纸的生存之本。

斗转星移,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二十多年过去了,从当初每周两期对开四个版的《厂长经理报》到《企业家日报》,报纸每次更名都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才能领先时代,才能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全心全意为企业家服务

□ 本报记者 王道海

厂长 经理 企业家

是我的情人

18年了

因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写在《经理日报》更名为《企业家日报》之际

成就已远逝 辉煌在未来

□ 本报记者 赵占岭

自1993年初识至今,我与《厂长经理日报》结伴同行一起成长,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19年的风雨历程。19年来,作为新闻战线的战士,我手中的笔,已不仅仅是书写文字的简单工具。

今天,当《企业家日报》以崭新的面孔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时,我只想对我们的企业家读者说两句共勉心声:

未来风雨路,你我携手行。共谋强国事,并肩铸辉煌。

风雨无阻 痴情不改

□ 本报记者 宋延涛

来报社工作已经整整十年。看着珍藏的一张张刊发我作品,已经发黄的《经理日报》的时候,这份记忆,这份感恩让我的生命历程中多了一份属于我的《经理日报》情结,这份情结也注定让我和《经理日报》一同成长,也注定会和《企业家日报》一同奋进。

我是2002年正式加盟《经理日报》,成为报社驻辽宁记者。如今整十年。十年来,在《经理日报》这个平面媒体上,我收获着快乐,收获着对生活和事业美好的憧憬。因为正是《经理日报》20多年办报历程所累积下来的较高声誉,使得我这个驻外记者采访经常是满载而归。《经理日报》为我铺设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阳光大道,也让我收获了记者职场上新闻作品屡次获得中国经济新闻奖的荣誉。

2003年在辽宁省沈阳的采访令我体会到了做一名新闻人的重要。当年年初,《经理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沃尔玛在沈阳收取价格保护费的连续报道,就沃尔玛在沈阳收取不合理的价格保护费一事给予关注。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沈阳市总商会供应商商会的秘书车晓辉看到我的首期报道《沃尔玛沈阳遭唾沫》一文后,对本报给予的关注表示感谢,并约见记者希望本报继续将沃尔玛收取价格保护费的事情关注下去。随后记者深入采访又采写了《沃尔玛沈阳演双簧》,就是在本报的连续关注下,沃尔玛沈阳店终于承认他们在沈阳收取价格保护费一事有所不妥,并承认他们错了,于是我又采写了《沃尔玛沈阳认错》一文。至此,由于媒体的介入,使得这一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沈阳市总商会供应商商会的秘书长车晓辉说,感谢《经理日报》对此事的关注。通过这件事情,让我对《经理日报》记者职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坚定了我在《经理日报》发展的决心。

《经理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罕有的依靠自身滚动发展起来的经济类大报,他的出现,是中国新闻史的一面旗帜,虽然他的血统和地位不是很高贵。

十年,短暂又漫长的岁月里,我和《经理日报》一路风雨兼程,用心记录改革开放历程、精彩展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以高度的责任感传递政府的声音,企业的呼声,架起一座桥梁,成为一种纽带,《经理日报》在联系政府部门和企业界,承上启下,从而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推动着经济发展,为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特有的贡献。

在这样的时刻,应该祝愿《经理日报》。应该祝贺新的《企业家日报》新的崛起。唯有祝福,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

一份让我奋斗终身的

《经理日报》

□ 本报记者 宗毅

不曾想,岁月如梭,仿佛是一眨眼工夫,我在《经理日报》一呆就是20年,20年来,我从一个普通记者,继而在报社领导的关怀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首席记者。并从一名普通党员,在2008年当选为经理日报社党委委员。

如今,《经理日报》正处在更名《企业家日报》的二次创业时期,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报社的老同志,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报社二次创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企业家日报》这一崇高而光荣地新闻事业奋斗终身。

我与《经理日报》的情缘

□ 本报记者 李凤发

有一种缘分使人渴望,有一种理解不可企及,有一种思念天长地久,有一种感觉无法说出……我与《经理日报》的这份情缘经历了20多个春夏秋冬的见证。

“我爱《经理日报》”,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也是我与《经理日报》20多年难舍的情缘。

雨露滋润我成长

□ 本报记者 高倩如

每次回顾与经理日报一同走过的岁月,我内心都无法平静。

《厂长经理报》不仅开启了报纸走向市场的全新道路,为中国新闻作出了贡献,更是为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企业家的萌发起步、发展与成长,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国社会一个推动经济发展作用的宏大企业家队伍,一个伟大的中国经济精英阶层,其伟大的历史功绩及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写下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改革史上的多项新纪录,让我为她感到无比的自豪!

小小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放眼未来,我将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企业家日报》这一艘推动中国企业远行的巨型财经航母的航程中,为展示企业家成就、反映企业家呼声、保护企业家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尽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经理日报:我的良师益友

□ 本报记者 杨会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算来,我与《经理日报》结缘相伴的日子已经四年有余。四年来,从自己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见报,到现在成为报社一名正式在编的驻地记者,我感慨颇多。可以这么说,《经理日报》犹如益友,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她的备至关怀;《经理日报》犹如良师,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她的谆谆教诲!

人常说:“人是为梦想而活着的。”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报社的优秀驻地记者,与报社同呼吸、共命运。回顾四年来我与《经理日报》相伴的日日夜夜,我衷心感谢我的这位良师益友。同时,也衷心祝福《企业家日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风雨同舟二十载

患难与共永相伴

□ 本报记者 任二敏

初识《厂长经理日报》是在1994年的春天,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近20年时间。在这期间,我看到了报社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原来的《厂长经理日报》到后来的《经理日报》,再到即将更名改版的《企业家日报》,由以前纸张粗糙的套红报纸到目前印刷精美的彩色报纸,我见证了报社在这20年间所经历的风雨坎坷。在过去的20年里,我最大的成长、最大的收获不在于每月、每年的收入,我们更看重的是与报社在一块儿分享发展过程中的欢笑和喜悦、困难与艰阻。报社就像一列火车,每一个站点都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我不知道前行的时间还有多长,但是我希望自上车的那一刻起,我们都能一路相伴,一路前行,共同在这一段人生当中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风采。

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忆往昔,蹉跎岁月脚下过,看明朝,辉煌前景携手创。在经历过岁月风雨洗礼过的《经理日报》,未来的前景一定美好。让我们扬起胜利之帆,共同缔造《企业家日报》的辉煌明天。风雨中我们一路同行,坎坷时我们一同跨越!

一路上,有你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栉风沐雨二十载

我们一路同行

□ 本报记者 罗红耀

1988年,《厂长经理报》在全国发行,在当时网络及计算机还没有大量普及的年代,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各大企业都有订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政府部门领导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了这张报纸,不经意间浏览了一下,在报纸二版的中间位置,一则不显眼的通讯员招聘启事吸引了我。看到这则消息后,我立即按启事上的要求,填写了一份简历邮到了报社。谁知没有多长时间,就通过了报社的审查。

1993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报社在成都总部举办的首届新闻培训班,认识了当时的通联主任袁同发同志,袁主任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我们同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培训班上,与龙总有了第一次近距离亲密接触,能与龙总合影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至今照片一直珍贵收藏。后来连年参加报社组织的新闻培训和全国通联会议,积极撰写稿子,身份也由通讯员到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经理日报洛阳经理人商会中心主任,我清楚地记得,在做特约记者时,我倡导的宗旨就是“为人民办事,替百姓说话”,并把这个宗旨打印在名片上。仔细算来,目前我应该是报社首届培训班为数不多的人。多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一直同报社坚持联系,不离不弃。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从当初创办的《厂长经理报》到《厂长经理日报》再到《经理日报》以及即将更名的《企业家日报》,我见证了报社的发展。

新闻工作虽然很累并且危险,但我以此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是《经理日报》把我由一名普通的干部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是《经理日报》定格了我的一生,我从过政,但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则更适合做新闻工作。我愿做绿叶,去点缀红花,愿意耕耘,去记录历史,去赞颂美德,鞭打邪恶,弘扬正气。因此,我感谢报社,感谢报社领导,感谢报社同仁,是报社先进创新的用人体制,才使我能够走上引以自豪的职业,成为报社在1亿人口的河南大省为数不多的几个记者。

偶然瞬间,定格一生,使我成了一个半道出家、大家认可的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见证了报社20余载的风风雨雨。

信念赋予我无悔的人生

□ 本报记者 赵长远

弹指间,二十余年过去了,我收获了人生最美好的奋斗结果和生命中的锦绣年华。从业《厂长经理报》到《企业家日报》,我无怨无悔!

愿为新报再立新功

厂报至今二十余年,

不惧酷暑不畏严寒。

一身正气忠心尽职,

一腔热血披肝沥胆。

一年四季基层常走,

一身傲骨独步关东。

虽然身体已知天命,

精神领域依然朝阳。

二十多年作品百万,

无怨无悔傲立人间。

四次易名吾与时进,

愿为新报再立新功!

风雨历程

□ 本报记者 霍世林

岁月匆匆,忆往昔,不觉得就在《经理日报》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既艰苦又难忘,充实又紧张。多年来,在龙良贤总编辑的带领下,让这张报纸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险滩,实属不易!

我来到报社驻陕西记者站,始终不敢怠慢,由于勤奋努力广交各界,通过《追赶中的陕西》地方栏目与省长程安东的交往,让报纸成为省长办公的报架剪报之一,同央视的合作,与陕西省宣传部的活动《情系南泥湾》等,让这张报纸在陕西当地从企业到政府有相当的影响力。在采访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记者写报道决不是传播信息,更不只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用自己的笔发言,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而当记者的报道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决策的时候,他起到的作用自然会更大了,他在这个地方自然而然就有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记者不仅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记录者,还应该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当一个记者不容易,当一个名记者更不容易,当一个永远进取永跟时代的好记者更是不易之事。

二十年携手与共

期待明天更精彩

□ 本报记者 李代广

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世人瞩目,《企业家日报》正式出版万众期待。

在这个举国欢庆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创刊于1989年的《经理日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企业家日报》出版发行,这对于我国千千万万家企业和千千万万个企业家来说,真是一件值得纪念、值得庆祝、值得珍藏的日子。

能够从一个高中毕业、做临时工的农村青年,成长为经理日报在河南的首席记者,报社驻外党支部副书记;能够从一个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的偏僻农村,带领妻子儿女到河南省会郑州市安家落户,过上有房、有车的幸福生活,这是报社的关爱,带给我的这份改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自当竭尽全力去采写更多的稿件,为报社、也为自己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十倍、百倍的努力,来回报企业家日报对我的恩情。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纪律,严格规范行为方式,时时处处自觉维护好《企业家日报》的形象和声誉。

期待和祝愿《企业家日报》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群策群力 与时俱进

——回顾本报创办之初

□ 本报记者 李洪洲

那还是1987年的夏天,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10年,也是全国企业全面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第2个年头了。

时任重庆市《中外企业报》常务副总编辑的龙良贤出差到成都市,专门约我探讨办报的思路。记得那天下午,阳光灿烂,我与龙总二人在锦江宾馆旁的锦江河畔——林荫树下一个公共休息亭座谈。他当时想完全自己创办一份服务企业管理者阶层的报纸,征询我的意见时,我建议:因为刚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从未来发展的市场角度来说,可以办一份《厂长经理之友报》。当时,他觉得报名偏长了,他要好好琢磨一下再定。商量完毕后,已是晚上七点了,我们才到附近一家面馆吃晚饭,一人吃了一碗家常面,一碗两毛,总费用:四毛!那时的生活物资条件就是如此低廉,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创业的艰辛。

1987年12月,龙总回到重庆市后,在没有国家一分拨款的情况下,甚至在连买一瓶墨水的钱都没有的艰难环境下,他自己出钱,在黄花园北区路酱油厂里的办公楼里租两间房子,开始树起了中国率先走向市场化运营的先锋媒体大旗:她的名字就是《厂长经理报》!!!

《厂长经理报》的诞生,是在极为困苦的环境下拼搏创办起来的,也从此确立了《厂长经理报》人的拼搏之魂!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厂长经理报》历经磨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经历了一次次地“华丽转身”:由《厂长经理报》报名改为《厂长经理日报》;由《厂长经理日报》改为《经理日报》;由《经理日报》改为如今的《企业家日报》。报社办公地址也由重庆市迁往成都市,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个传奇。

如今,创办了20多年的老报,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名为《企业家日报》,必将成为一件大事而载入新闻史册。作为一名新闻战线上的老兵,我深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企业家日报》在龙总的带领下,只要全体同仁,满怀信心,发扬拼搏精神,群策群力,与时俱进,我们的《企业家日报》一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思想者,报纸会越办越红火,我们也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