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民营企业 后十八大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2-12-03 09:07:09 点击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得到持续发展(见表一),为中国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解决劳动力就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确实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协调较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GDP总量来看,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交纳税费总额已占我国财政收入的近60%,承担了大部分民生产品的生产,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经济运行越是处于艰难阶段,民营经济的作用就越显突出。

  顾文军

  民营企业 中国经济大半个天

  民营企业 面临三大外部困难

  从四川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民营企业也和全国一样,得到巨大发展,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四川省民营经济总量达10270.72亿元,同比净增1365.59亿元,增长15.1%;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1%,拉动GDP增长8.7个百分点。

  从单个企业规模看,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全国民营十强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1400亿左右,最大的沙钢和华为两公司超过2000亿;500强中最后一位的营收也达到60亿以上。

  四川地处内陆,但民营企业的发展却可圈可点。从单个企业规模看,在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四川在中西部名列前茅,共有18家入围。(见表二)

  从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看,我国民营企业也表现出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布的2011、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大半壁江山,民营企业的旗帜华为作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标杆,全球11万员工中研发人员超过5万,每年研发投入的比例都不低于营收的10%,一家的国际专利数占到全国所有企业的近三成。  

  从四川企业情况看,四川有6家企业进入2011、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其中5家是民营企业:包括科伦药业、龙蟒集团、新希望集团、国腾实业、迈普通信技术。这也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富有活力、内生动力和创新精神的部分,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竞争,每经历一次经济  

  变革和调整,民营经济都能通过创新和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取得新的发展。

  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虽然在今年世界500强的榜单上中国企业创纪录地达到了69家,但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民营企业,而华为更是6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

  民营经济面临三大外部困难

  民营经济的作用有目共睹,民营企业经营艰难也日益为大家感知,甚至在度过欧美金融危机的寒冬后,中国民营企业家不仅没有迎来明媚的春天,反而屡屡与跑路、自杀、倒闭联系在了一起,民营企业的数量不再迅速增长,个体工商户数量还有下降的表现。民营企业究竟遭遇了哪些困境?

  企业的发展,是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看,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以下主要困难:

  

  1.民营企业本质上还是被歧视,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安全感

  总的来看,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文件,如36条和新36条等。但配套措施、执行力度都不到位,使民营企业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遭到严重歧视甚至打击,突出表现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或政绩表现,非法侵占企业合法财产、强行推行所谓行业整合和企业并购,甚至剥夺企业家的自由权等等;在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以“明宽暗管”为特征的市场“假开放”现象,即某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营资本进入,但市场的“无形壁垒”森严、准入制度含混模糊,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受限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开始就受到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夹击,大多数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涉足较少的领域发展,并且未能享受到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致的待遇。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民营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涉及行业单一,产品单一的特点。相关数据显示,在国有企业准入的80多个领域中,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有60多个,而民营企业则只有40个。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将近4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业、教育与医疗业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的领域,呈现出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而在相对开放的领域,民营企业仍旧受到种种政策歧视,行政性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投资政策方面,审批环节繁多且条件苛刻。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比,民营经济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面临更多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的前置审批。

  

  2.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

  融资难的问题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的核心问题。据全国工商联统计,90%的规模以下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取得任何借款,95%的微小企业未从银行得到任何贷款。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要求,如2011年6月7日发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民盟中央的一份提案显示,民营企业融资还不及全社会的10%,银行对非公企业的拒贷率超过56%,而超过70%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

  3.企业用地困难,发展空间受限

  从笔者参与的多次调研看,企业用地受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土地储备量不足与企业迅速增长而引致的用地需求这一矛盾逐渐凸显出来。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政府对企业用地的满足,只能通过征地的形式来解决。而土地征用大多牵涉到农民利益,进而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征地过程“时间长,成本高,步骤多,难度大”,大大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与企业的生产产生较大的摩擦。取得土地使用证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也给企业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带来相应的麻烦,进而影响到企业担保融资的进度。企业无法抵押贷款,也难以享受到国家的有关扶持政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后十八大 民营企业发展五大新动能

  1.法治建设有望加速,民营企业家安全感会提升

  资本是最有嗅觉的。过去几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各种名目为掩护对民营企业经营权、财产权的非法限制、剥夺。这些政府的越界、强权行为,给企业家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招商银行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千万富翁投资国内房地产的热情下降,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受访者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18大明确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并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精神如果能够得到制度的配合和落实,对民营企业家立恒心,留恒产是很有作用的。

  

  2.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有望较大扩展

  过去,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倡导发展民营经济,但根深蒂固的所有制观念其实并未完全消除,在一些投资收益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证券、通信、石化、电力等行业几乎由国有资本包揽,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一般商业和服务业。一些外资可以进入的行业,民营资本也不能进入。18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一些对民营企业家关闭或设置“玻璃门”的行业可能开始逐步真正向民营企业开放。比如,18大后公布的温州金融改革实验方案就已经对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了绿灯。

  

  3.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融资难、拿地难等困难会缓解

  如前所述,融资难一直是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中碰到的最大困难之一,不少中小企业被迫背负高达30%以上的高额民间借贷成本,这对这些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18大再次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认定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可以预见,随着这些改革的落实,金融行业的竞争性将大大加强,合法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会雨后春笋般涌现,金融创新会逐步加快。同时,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从事的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属于需要加强和扶持的产业,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同时,中央把城镇化继续定位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很多信息、研究和案例表明,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农村土地问题特别是宅基地市场化问题不可避免。如此,超过城市建设用地几倍的土地可以部分入市,企业用地难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4.经济结构调整提速:创造参与产业整合、调整企业自身结构良机

  近几年,中国经济遭遇的外部环境巨变和内部形势的起起伏伏,再次印证了有良知的那些经济学家早就开始的呼吁,中国经济再没条件以过去的那种增长模式继续高增长下去:“转型不成功,经济硬着陆”。过去的增长模式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投资和出口驱动,要素成本竞争、创新能力低下、政府超强介入。中央领导层也非常清醒地看到这点,18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等方面来。并且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的四化目标,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转变。从学术和政策的角度来解读,就是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新的引擎,以“扩大消费”为战略基点、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两翼,以城镇化为抓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的服务业,告别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现代经济体系。

  经济结构必须调整,调整结构过程中经济不太可能继续保持过去那么高的经济增速,这两点的出现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这种形势可以为民营企业在三方面所用:

  第一,对于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特别是具有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即将出现的环境非常有利于这些企业积极参与整合,通过新设、并购、战略联盟等手段,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二,民营企业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在“野蛮生长”年代,进入了多个行业,在调整年代,这些企业可以主动尽快调整经营理念,放弃一些没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行业,赢得发展的基础;第三,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意味着竞争模式的调整。新的有效的竞争模式出现,民营企业先天具有反应快、决策快、实施快的优势。这些变化对民企来说就是机会。

  

  5.建设生态文明为“粗初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提供新动力

  继17大之后,18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一重大决策必将改变相关的某些体制机制,并深刻影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发展方式。

  我国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初级加工和以工业原料供应为主的上游行业,所处产业层次较低。重工业企业中,基本工业原料供应和自然资源开采型企业所占比重大。在四川前20强企业中,接近一半属于类似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将为这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或进入新的内需型、服务型行业等产业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