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企业战略实施的核引擎
[发布时间:2012-12-12 09:16:35 点击率:]

多年来,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公局”)在以董事长兼总经理弓天云为首的领导班子“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的引领下,在巩固传统业务,纵向向公路主业的上下游发展,横向向铁路、城铁、地铁、市政施工工程进军,同时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的方针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傲人成绩,并取得了一项特级总承包资质、一个设计资质和两项一级总承包资质,同时具有承接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等六个类别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的资格。他们以其深厚的技术、管理及文化积淀,在祖国大地、在异国他乡,镌刻了一串串信誉记录,筑造了一座座路桥丰碑。

  近年来,为实现“立足公路、稳站铁路、扩大市政、挺进机场、涉足水运” 这一“多领域、深开发、广覆盖”企业经营局面,中交一公局积极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在“积极稳妥、重点突破、加速转化、重在应用”的科技方针指引下,以技术应用创新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在各种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工艺结构复杂特大型桥梁建造、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等方面以及在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设等领域中,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铸就了大批技术创新的品牌工程,涌现出大量的企业优秀人才,这些都为中交一公局这条巨龙的腾飞翱翔助力添翼。

  

  科技尽展铁军风采

  

  有着40多年国内外公路修建历史的中交一公局,它的成长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这些年来,在祖国各地、异国他乡,中交一公局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质量铸就了一批批叫得响、夸得起的品牌工程,被称为“筑路铁军”。

  近年来,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交一公局提出既要巩固传统公路这一主营业务,又要引导企业实现有序转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以形成“多领域、深开发、广覆盖”企业经营局面。

  开发是龙头,技术是核心,要最终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技术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积极稳妥、重点突破、加速转化、重在应用”的科技方针指引下,中交一公局以技术应用创新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铸就了路面、隧道、高墩及斜拉桥梁等许多技术创新的品牌工程,体现出“筑路铁军”的风采。

  

  铺筑一流领先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是中交一公局的“拳头”产品,作为国内较早开始探索公路软基处理技术的企业之一,中交一公局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且交付使用的路面工程使用寿命超过设计使用寿命。中交一公局所承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段K14+500至K27+500自1990年交付使用后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沪宁高速公路A标交付使用8年后,维修面积不多,被业主认定为质量很好的标段。济青高速公路青州至潍坊段自1993年交付使用至2000年的养护费用为零。

  为了保持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国内领先地位,中交一公局始终依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制定技术攻关策划,进行技术研究,先后掌握了《SMA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技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工艺》等近20项沥青混凝土路面新技术。编写的《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已被国家录用为国家级工法,运用这些新技术承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等工程项目荣获了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鲁班奖,江苏连徐高速公路、天津津蓟高速公路等工程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在加大技术攻关的同时,一公局引进国际一流设备,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市场份额。凭借这一优势,一公局在西部公路建设中大显身手。陕西靖王高速公路在确保质优的前提下,创造了西部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快速度,被誉为“靖王奇迹”。在西部高原甘肃山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成功解决了昼夜温差特大的难题。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承建的路面工程都积累了丰富的西部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经验。

  作为“路面施工王牌军”的公路施工企业,一公局不断挑战新材料新技术,探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新的发展领域,拓展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广阔的前景。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实施橡胶沥青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中,一公局项目技术人员经过试验和施工,总结出“高温拌和、高温摊铺、高温碾压”的“三高”施工技术。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又为一公局路面施工谱写了新的篇章。

  河南许亳高速公路LM-7标岩改性沥青,被广泛应用到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中。江苏沪宁扩建项目(HN-LM1)在新老路面拼接施工技术上做了有益的探索,采用“半幅分段滚动、两侧拼接加宽”的施工方法,自我研制出一套老路新路拼接缝加热系统,在摊铺施工用其对拼接缝加热,然后设计合理的碾压施工方式,使老路新路更好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多年来,中交一公局所承担的路面施工项目都实现了精品工程目标,在国内打造了中交一公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品牌形象。

  

  攻坚复杂结构隧道

  

  自1998年起仅12年间,一公局共修建隧道工程272道,长164公里,由最初的一年1道345.4米长,发展到2010年一年50道35642米长。在进行常规隧道建设的同时,一公局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攻克了一个个隧道建设难题,建成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岩溶、浅埋、高寒区、高海拔等复杂地质、特殊结构的特长、超长、超大跨度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及地铁和车站,形成隧道建设种类齐全、品牌上乘的优势企业。

  1998年,一公局首次承建的同三国道主干线浙江段岵岫岭双线连拱公路隧道,成功采用单导坑中隔墙、双洞梯进开挖施工技术,开创了国内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面积最大的新纪录。之后相继在浙江、福建、安徽、湖南等地,成功建成了金丽温骨塘、京福过垄尾、三凯麻栗等10余座双线连拱隧道,形成了一整套连拱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

  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S4合同段两座长大隧道克服了穿越特长高风险岩溶,避免发生突泥突水等重大地质灾害;陕西丹界高速公路4标在孤独庙隧道施工中解决了洞顶地方丹竹路修建时人工破碎松散堆积体的穿越难题;山西阳翼高速公路11标主要为黄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变化频繁,施工摸索出机械配合人工掘进技术,超前小导管施工及有特色的上导、仰拱、二衬施工工艺,很好解决了黄土隧道容易出现的病害问题;青海拉脊山隧道A标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高寒地区隧道导洞扩挖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四个洞口冬季施工措施更加完善,导洞开挖安全得以保证,入口段导洞扩挖施工更具体实用。

  全长7.9公里是国内屈指可数、陕西第三长的特长公路隧道——安毛高速公路米溪梁隧道被有关专家和世界银行代表称为“全国在建高速公路中最复杂的工程之一”,一公局建设者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以及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探测钻孔等手段,准确地预判了前方围岩状况,并采取严格的进出口登记制度、抓好隧道爆破施工控制等措施,在质量、安全及技术措施方面通过实践摸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路子,先后解决了“软弱围岩段地质分析、二号斜井涌水治理、长大隧道快速掘进和施工通风、光面爆破、整体衬砌”等质量技术难题,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积累了丰富施工经验。

  

  勇架敢为人先桥梁

  

  在承建的大量国内外公路交通建设的重要工程中,中交一公局在斜拉桥、高墩桥梁、系杆拱桥等桥梁类型上通过科技创新架起一批技术领先工程,创造了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的多项“第一”和“之最”。

  江苏连盐高速灌河特大桥,为五跨钢-混组合梁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是我国同类桥梁中桥幅最宽、承台体积最大、第一次使用锚拉板结构形式的斜拉桥,也是苏北地区软土地基建造的直径2.5米钻孔灌注桩最长的桥梁。在施工中,避开了在钢桥面上直接铺设沥青这一世界级的建桥难题,并探索出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索塔施工等施工工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取得了“海相沉积软土中超大直径超长桩的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控制与研究”、“结合梁斜拉桥桥面板开裂控制与研究”、“锚拉板结构静力安全及疲劳问题研究”、“有效控制了大节段钢梁制作及拼装精度” 5项科研成果。

  2002年,当国内超百米高墩桥梁还不多时,一公局应用高墩翻模施工新技术,先后承建了陕西禹阎高速公路120米高墩太枣沟特大桥等几座超百米高墩特大桥,在高墩大跨桥梁施工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一公局还在重庆共和乌江特大桥、陕西封侯沟大桥等高墩工程中推广应用高墩翻模施工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质量、安全在全线名列前茅。

  高墩翻模施工新技术的成功应用,攻克了高墩施工技术难题,收获了研究成果,站稳了中交一公局在高墩桥梁施工领域的领先优势。

  一公局还在高墩、深水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济南黄河大桥A标段拥有直径2.5米、桩长125米、实际钻进深度132米的“亚洲第一百米超长桩”。 一公局建设者通过选择自重较重的液压钻机、气举反循环成孔等措施,使得百米超长桩顺利浇铸成功,并克服了传统压浆方法下出现的预应力施工的质量通病问题。

  在雅泸高速C8标段这个典型的山区施工项目中,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在地面30米以下就出现较大地下水的情况下,仍需通过人工挖成72米深桩基。一公局建设者充分考虑了护壁与通风,以确保施工安全,桩孔经受住了“5·12大地震”的考验,没有出现裂纹与垮塌,全部为I类桩,创造了人工挖孔的奇迹。该标段还有设计为钢管格构叠合柱的作为桥梁墩柱,其具有优越抗震性能,但施工难度极大,一公局建设者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安装钢管及构件、浇筑高抛混凝土、绑扎钢筋、浇筑外包混凝土等难题。

  一公局在宁波甬江、福建厦漳跨海大桥、椒江二桥等大桥深水环境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创新也颇有建树。厦漳跨海大桥南汊主桥跨越海门岛至漳州开发区的南汊海域,工程位于九龙江入海口,浪高潮急,最大潮差7米多,一公局建设者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顺利实施了海上栈桥及施工平台修建、深大直径钢护筒沉放、深大直径海上桩基施工、钢吊箱等施工。椒江二桥桥梁桩基直径2.8m,长度139m,为目前国内有记录可查的最长桩,中交一公局采用螺旋管工艺卷制桩基钢护筒,提高了钢护筒质量,还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投入大型打桩船仅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主索塔的钢护筒沉放,并充分利用钢护筒搭设施工平台,快捷高效地完成了深水基础大临工程施工。

  在系杆拱桥方面,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特大桥阳澄湖桥段中,其跨娄江部分为(70+136+70)米连续梁拱桥。由于工期紧张,该桥钢管拱安装如采用常规方案已不能满足工期要求。一公局技术小组通过对实地情况等调查,经过精心研究和比选,最终选用整体滑移的方案,钢管拱施工采用异地同步拼装、整体滑移就位的工艺,不仅提前了工期,而且确保了施工质量。

  

  强势扩展新兴领域

  

  在注重对产品结构上的不断优化的同时,中交一公局积极向铁路、市政工程等行业进军,使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飞跃。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为京广客运专线跨越黄河的特大型桥梁,是国内最长的公铁两用桥。全桥全部混凝土采用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施工中项目科技人员通过探索,成功解决了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差、泌水、施工浮浆问题,摸索出一套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的仙林大道绿化带上,环保要求高,包括一座曲线斜拉桥和国内自主研发设计的U型梁。由于此斜拉桥处于曲线段上,施工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项目科技人员通过提前预设主梁预偏量,为主梁定位提供保证,对索塔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优化分块布置,增加模板的通用性,创造出地铁小半径曲线斜拉桥施工控制新技术。

  近几年来,一公局还承建了盐城火车站广场改建工程、太原滨河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大同市同京路、御河东路、曹妃甸工业区钢厂北路等一批市政工程。

  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同时,一公局更加注重技术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仅仅几年,共应用科技成果162项,建立国家、集团、局级施工工法近150项、工艺标准130多项,并在全国公路施工领域广泛推广;自行研制并获得 25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发明专利;多次负责组织编写我国公路、桥梁、隧道施工等技术规范和科技书籍,成为我国公路施工的理论工具。

  

  人才助力企业腾飞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随着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产品多元化的格局对人才需求也提出新的课题。对此一公局启动了“三三制”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管理理念、操作方法、工作手段等各个方面采用科学、规范模式化管理,涌现出大量优秀人才,满足了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打造人才战略 提升管理水平

  

  2009年,中交一公局根据职工工作特点、综合素质、内在潜力、市场需求等的不同特性,把全体职工分为管理类人员队伍、技术类人员队伍、操作类人员队伍三类,每类分高、中、基三个层次,由局、局属单位、项目三级实施分类、分层、分级管理,有针对性地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开发、考察评价、激励约束、选拔留置五个关键环节的精细化建设,涌现出大量优秀人才,如党的十七大及十八大代表、省部级劳动模范、科技带头人、国际化优秀项目经理、全国技术操作竞赛获奖者等。

  截至目前,一公局拥有员工6073人,管理人才达到3067人,技术人员达到4565人,技能员工达到1508人。技术人才中中高级职称员工占到约13%。不仅人才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而且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批具有铁路工程技术、造价、清概、信誉评价等一批人才茁壮成长。为了适应企业的海外战略,一公局采取引进、培养等措施造就千名员工战斗在海外,一批具备海外工程结算、索赔、报关等技能的人才活跃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人才质量的提高助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企业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同时,为了提升人才管理水平,一公局对局机关正副处长、公司级正副职、项目经理作为战略资源加以管理和进行培养,每两年轮训一次,并开展理论学习、野外拓展训练,开拓学员视野。局每年举办一次管理论坛,已经举办了六期。还开办了《企业管理与实践》杂志,供管理者发表文章,交流经验。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养活动,全局战略性人才理论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近几年来,一公局评选出4位国家级企业家,38位国家级的优秀项目经理,136名局级优秀项目经理,有17人享受政府津贴。一大批中坚力量支撑着企业发展和壮大。

  

  多方调整人才结构

  建立多元薪酬体系

  

  为破解人才结构相对单一的局面,一公局采取多渠道并进来满足生产经营发展所需人才。在加大招收铁路、市政、爆破、地下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同时,逐步扩大接收研究生和投资、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毕业生数量,为进入新的市场领域进行人才储备;从社会直接聘用企业短缺人才,并加大对铁路、市政等系统的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技术专家、市场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之能够进入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动员企业现有人才转岗,成为企业新兴产品的专门人才。

  据了解,目前一公局外聘员工已占员工总数的54.1%,这些外聘人员大部分达到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为了使外聘的人才找到归属感,在岗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公局采取了工资奖金、社保、医保等福利待遇一致;一样参加评比先进等活动,享受平等的政治待遇;一样参加学习培训、职称评定;具备条件的可以选拔到领导岗位;对有责任心、能力强、有事业心的部分外聘人才正式调入5项措施来稳定外聘人才。目前,一公局的人才管理已经实现与社会接轨,解决了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人才不足的矛盾。

  2007年起,一公局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针对各类各层次人员设计不同的薪酬方案,最终实现员工收入由岗位薪点工资、绩效工资、经营承包兑现等多元化结构组成。在设计薪酬体系时,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出台的工资水平高于全社会同类企业的工资水平。不仅如此,而且员工工资随岗位、薪点、各个单位上年经济效益变动而变动。

  此外,针对技术人员还采取技术工作量化承包。通过公开竞标、协商、指定等多种形式,确定承包项目的内容、技术要求、费用等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合同明确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费用管理办法,使全体承包人员思想观念由你叫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技术工作量化承包,消除了只能走行政职务才能提高工资收入的死胡同。

  一公局还建立了专家特殊津贴,出台了专家管理办法,使技术核心人才纳入人才库管理。现已评选出13名局级专家,每年可以享受4万元的特殊津贴,有特殊贡献的还有其他奖励。各公司评选公司级技术骨干享受公司副经理的待遇,项目技术、管理专家享受项目副经理待遇。专家特殊津贴维护技术顶尖级人才的收入,深受广大技术员工的欢迎。

  近20年来,中交一公局共荣膺30多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桂冠,摘取了“全国公路工程优质工程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0多项省部级以上工程大奖和9项中国施工企业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成果奖,其中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6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3项、中国企业新纪录奖5项、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10项、“火车头奖杯5项,奠定了中交一公局在全国的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