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实际上,不止是汇丰控股,瑞士银行、黑石、凯雷等国际投行巨头也作出了类似的动作。欧债危机的阴影、中国保险业增速的放缓,迫使外资投行逐渐撤离中国保险业。
“最成功”的投资
12月5日,汇丰控股公告,将所持有的全部中国平安股份,约12.33亿股以每股59港元,总对价727.36亿港元(约合93.85亿美元)转让给泰国正大集团(亦称卜蜂集团),交易完成后,正大集团将成为中国平安单一最大股东,股份占比15.57%。上述交易需经中国保监会审批。
汇丰控股称,此次从中国平安退出是汇丰自身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中国平安是汇丰近1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2002年10月,借中国平安增持之际,汇丰控股向中国平安施以援手,斥资6亿美元认购2.47亿股外资股份,认购价约6倍PB。这一“天价”让人瞠目结舌,暗示汇丰控股认为中国平安市值超500亿元。此后在2004年6月、2005年5月,汇丰先后两次增持中国平安,似乎对中国平安信心十足。
而中国平安也没有让汇丰控股失望,近年来展业迅猛,并搭建出完整的全金融平台,目前市值超3300亿元。据中银国际测算,汇丰控股所持有的12.33亿股中国平安,加权购买价格为11.42港元,以转让价计算,资产增值416.64%。
因此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汇丰控股自诩“最成功”并不过分。此外借助中国平安的金融平台,汇丰在中国内地影响力得以提升,这为汇丰带来的价值增长,很难以确切的数值来评估。
外资投行的担忧
但即便是这样亲密关系,仍难免“分手”的厄运,汇丰控股对此的解释是“自身战略”调整。
另有媒体报道称,汇丰在出售中国平安以后,下一个目标将转向上海银行,此事未被公开证实。根据安信证券的统计,2011年以来,汇丰出售的非核心业务达40余项。
一直以来有分析人士认为,汇丰的谨慎是新任行政总裁欧智华的个人风格使然。实际上,其他机构也在不断远离中国的保险市场,一方面,这些机构面临着与汇丰同样监管要求和宏观环境;另一方面,中国险企自身的发展瓶颈,让越来越难吸引外资投行。
2011年以来,四大上市险企无一例外遭到了外资投行的减持。中信建投分析师缴文超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2011 年开始,外资投行已经陆续撤出中资保险股。瑞士银行、黑石、凯雷、金骏投资在港股先后对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进行减持,均对保险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幅度负面影响。
他认为,减持与中国保险业增速放缓有关。同时,整个行业面临结构调整,保费收入增长难以提速。无论是银保新政、代理人队伍整顿,还是保障倾向的引导,都不利于保险行业在艰难的宏观环境下出现超预期的增长。这也是2011年以来,中国保险行业持续被外资投行减持的原因之一。
2012年以来,上市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屡屡告急,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四大上市险企均做出了巨额的计提,以应对未来的风险,并且业绩均大幅下滑。虽然中国平安凭借银行业务维持了相对较好的盈利水平,但难掩整个保险行业的颓势。
中银国际分析师孙鹏、袁琳直言,虽然公司的业绩表现仍然在保险板块中相对突出,但是寿险行业面临的增长瓶颈同样难以忽视。虽然营销员数量依靠其强大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仍然获得一定的增长,但是产能和新业务价值的提升空间可能已经不大。
缴文超认为,2013 年中国寿险业保费增速不会出现明显提升,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
目前,保监会准备着手拓宽保险投资领域,希望能改善保险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不佳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举措是否能令机构投资者重新关注保险业,还尚未可知。
上一主题:中国投行“雄起”须迈过四道坎
下一主题:中国平安 再失元老高管管理层趋向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