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一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基地位于园区北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6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基地内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生产的企业有4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7家、5000万元到1个亿的企业23家,产业年平均增幅达50%以上。2011年,基地实现销售收入72.2亿元、入库税收3.35亿元,已经成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投资30亿元的飞翔新材料产业园、20亿元的新化、13亿元的科利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对整个园区的支撑和带动效应将更加突出。
二是产品科技水平领先。在40多家新材料企业中,上市公司有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8个。近年来,累计获得1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6个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拥有各类专利98件。基地产品涵盖了高性能氟系列材料、工程塑料、磷系阻燃剂、高性能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德纳CS-12产品属于环保新型材料,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9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是盐城企业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最大的一笔;清泉MACM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经它合成的聚氨酯等产品,具有多种优越的性能,国外只有德国BASF公司操控着整个市场,其自主研发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鼎龙单体PBO产品是新型高端高分子聚合材料,主要运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国外只有日本同类企业能够生产该产品。
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基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与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技术和人才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显现。目前,有近100名从事新材料的专家和2000多名大专以上科技人才为企业开展服务,先后建立了南京工业大学滨海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南京大学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滨海沿海工业园公共检测分析中心,加快了基地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研发、配套、销售一体化进程,为园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基地投资3.5亿元兴建的环保热电项目为基地企业实现了集中供热,使用了除尘效率为99.4%的高效率静电除尘器和具有脱硫作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每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8万吨;在南大、南工大等高校专家协作组指导下,加强了废水、废气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循环利用;建设了固废处理公司,对固体废弃物进行了集中焚烧,同时正在实施固废填埋场工程,进一步增强固废处置能力;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在产业链上尽量做到“吃干榨尽”,提高废物循环利用效率,实现废物的减量排放。
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既是关系基地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抓手,也是基地做大做强、做精做特的品牌工程。为此,滨海县将全力推进这一产业的发展,优化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档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壮大规模化经济、集成化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建设成为东部沿海重要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一,进一步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按照“4G”的方向发展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一是规模化。力争到“十二五”末,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实现投入100亿元、销售200亿元、税收15亿元,培育一批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的大企业,形成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的格局。二是个性化。突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主导性、特色性,走“科技领先、以特取胜”之路,实行差异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三是国际化。全力突破世界500强中的高分子新材料企业,以重大外资项目改变基地产业格局;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与国外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品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和资本合作,利用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和雄厚资本带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发展。四是高端化。引进更多的高端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技术;引进更多的高档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尽量往产业链高端做;引进更多的高尖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
第二,进一步抬高产业发展定位。一是抬高发展目标。突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支撑地位,进一步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江苏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二是抬高规划起点。依托基地现有产业基础,高起点规划建设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逐步建设孵化器、研发机构,全力打造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集群,从生产拉动型为主,逐步过渡为产、学、研、销一条龙发展模式。基地坚持低碳环保、科技创新、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产业聚集带动经济增长,以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三是抬高项目门槛。今后,凡是拟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项目,必须从投资规模、亩平效益、工艺水平、产业关联度、环境影响、管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综合评审,确保引进的项目都是优质项目,宁缺毋滥,不留遗憾。
第三,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做强产业链、改革工艺、管道封闭运行、加强“三废”回收利用、扩大管廊输送、推广隔墙供应、规范现场管理和开展企业合作等综合措施,做大做强循环经济,厉行节能减排,全力向着少排放、零排放的目标迈进。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打破旧的利益平衡,通过兼并重组、挂大靠强、股份合作、更新产品工艺、整体出售等途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使基地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体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生态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加大基础投入。督促企业加大环保安全投入,加速设备更新换代,加快专业人才招引,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通过宏观协调、科学选址和规划设计,建设集居住、餐饮、商贸、文化、教育、卫生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活服务区,为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服务环境。
第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招大引强”、“培大育强”、“挂大靠强”的要求,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和层次,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鼓励科技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加快产品研发和创新,形成产学研结合、技术和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力争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三是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放大基地产业集群效应,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省级政府部门颁发的权威品牌。企业做好主打产品的营销工作,巩固和扩大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尽可能在滨申报专利技术、在滨上市、在滨争创名牌产品。
第五,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平台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南京工业大学滨海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南京大学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运行,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等服务平台建设,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更高端、更全面、更前沿的技术支撑。二是优化服务配套。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用电、用汽等方面优先保障;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做大做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三是优化政策扶持。加大新材料研发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层次技术经纪公司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进入基地;对引进高水平研发和投资项目并在基地内成功转化或实现产业化的,由基地给予一定奖励。
上一主题:名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