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中印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损
●中印两国走向合作与双赢,折射出当前亚洲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向
●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让世界经济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中印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但两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也有很强的竞争性
●中国明智的企业家应抓住机遇,开拓印度市场的新局面
●中印两国巨大的经济互补性,推动了两国企业加快全面合作的进程
特约撰稿 刘学智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长库尔希德12月10日在印度国际研究协会的年会上致开幕辞时表示,印度必须接受中国在很多领域存在的“新现实”,并称中印之间的合作将决定21世纪亚洲的角色。
中印边界全长大概有1700公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边界问题一直是双方争议最大的焦点。印度外长抛开争议的正面表态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中印关系由“龙象之争”转入了“龙象共舞”。
2012年11月26日,中印战略经济对话(SED)第二次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印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保持和推进中印合作关系,经贸是中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印共筑亚洲世纪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本世纪将是全球最重大的事件。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大国之间的竞争,被誉为“龙象之争”。但是,“龙象之争”不如“龙象共舞”。中印两国只有携起手来,共同合作、真诚合作、创新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迎接亚洲世纪的真正到来。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的马加力认为,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和正在上升的经济体,中印两国最终摒弃恩怨,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合作与双赢,这种转变更折射出当前亚洲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向。
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铁路、软件、工业能效等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和总额为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据印度媒体预测,这些合作备忘录有望带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双边投资。此外,印度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该国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这次印度同意邀请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印度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双方还允许对方在本国设立金融机构,扩大商贸合作和企业投资,而印度也将在中国设立高科技研究中心。
在战略上,中国把印度作为美国之外唯一开展战略经济对话的国家,凸显出对印度这个新兴大国伙伴的重视和善意,这也正是印度所乐见的。这一态势有助于构建多极而和谐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文富德教授说,举行机制性的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对于协调双方的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借鉴对方的发展和改革经验,促进两国在经贸和产业领域中的务实合作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意义。
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以及两国的经贸合作不仅给两国带来实惠,更重要的是,在其他传统经济强国经济增长陷于停滞时,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让世界经济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中印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尤其两国同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和金砖国家,可以在多边合作机制的框架下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抵御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面。
未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收入的倍增,低端制造业向周边包括印度的国家转移,中印之间的贸易逆差可能缩小。如此看来,中印之间在经济上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而更多是互补关系。中印之间更理性抓住合作机遇而非进行所谓的“龙象之争”。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举足轻重的国家,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印两国只有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发展,才能迎接亚洲世纪的真正到来。
商机凸显 中印经贸加速
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近740亿美元,并正在向2015年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迈进。
11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与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鲁瓦利亚在签署协议后握手。
就经贸来看,2002年中印贸易不过49.46亿美元,到2010年已上升至617.60亿美元,2011年,中印贸易又增长至739.18亿美元。时至今日,印度已经是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论海外工程承包。2011年,印度已连续两年成为我国海外工程最大市场。2011年中国在印直接投资存量已达6.5738亿美元,三一重工、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的企业都经营得有声有色。
目前,落户中国的印度企业越来越多。2011年,作为全球IT行业的领头羊,印孚瑟斯公司宣布计划在中国增加员工至1万人,并投资1.5亿美元开设分公司。另一印度大型企业塔塔集团下属的TCS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招募5000名雇员。中印贸易的不断增长,大大促进了对物流的需求,有中国航空公司正考虑增加往来于中国和印度的航班。
在今后5到6年内,印度将投入数亿资金于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对中国企业在印发展提供了大量机会。印度政府允许投资工程产业的外资享有自由审批路径,并对相关进口设备给予减税政策。到2016年,印度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印度医药产业的产量目前位于全球第三,根据麦肯锡公司题为《印度医药2020:推动发展实现其潜在价值》的报告,到2020年印度医药产业规模有望从目前的240亿美元发展到550亿美元。
印度在太阳能专用集成组件产业中有一项优惠政策,即允许外国资本设备和原材料实行零进口税和零消费税。印度的道路和高速公路领域建设也快速拓展。其房地产业更为外商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投资机会。
中印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此外,中印同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和能源需求大户,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随着两国战略合作的深化,中印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步伐也正在逐步加大。
双方同意大力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合作,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共同致力于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符合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符合中国提出的“建设美好中国”。
中印双方签署了联合研究、铁路、软件、工业能效等部门间的合作备忘录和总额为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据印度媒体预测,这些合作备忘录有望带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双边投资。48亿美元的合作金额,可以说是空前的,相当可观的成果。
印度预计在未来5年内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印双方还允许对方在本国设立金融机构,扩大商贸合作和企业投资,而印度也将在中国设立高科技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向印度供应电子硬件、大型家电、建筑机械,以及输电设备,而印度企业则为中国提供拖拉机、工程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教育。
中印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中国基础建设是长项,印度在服务业和IT产业是长项,但是两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也有很强的竞争性。
国务委员戴秉国12月3日在北京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举行会谈。戴秉国说,中印互为邻国,也都是新兴大国,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历史重任。两国命运相关,利益相连。梅农表示,印度希望同中国继续加强高层交往,保持对话磋商,扩大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边境贸易。
印度统计部2012年11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三季度GDP增长5.3%。分行业来看,矿业和制造业活动依旧低迷。但低迷是暂时的。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十大经济体,不仅是全球范围内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更是全球资本流出和流入的重要国家。
相对而言,中国的劳动力效率高,而印度的资本效率高;中国的制造业相对发达,印度则是“软件大国”。中国已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则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未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经贸合作会进一步提升双方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与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区域国家经贸合作,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有助于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和巩固边疆的稳定。
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应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基于加强中印两国中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意义,中国将从全球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通过不断扩大对印度的进口和加快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我国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印度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对印度以及南亚多数发展中国家有利,中印两国还将深化双方在人文、旅游开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和印度在能源开发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如建设跨国能源运输管道,将印度的油气管道与中缅油气管道连接起来,将大大缩短中东和南亚油气资源到中国的距离。中国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障碍之一,就是陆上交通阻隔。加快推动泛亚铁路南部走廊项目的论证分析和共同建设,对推动中国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商机不能轻易错过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在本世纪将是全球最重大的事件。以印度为代表的广大南亚地区市场前景广阔,一个人口规模大于中国、经济发展正紧追中国的发展中地区所蕴藏的无限商机不能轻易错过。
“南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已向世人显示出无限商机与巨大合作空间。”文富德教授在分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经济形势后如是说。
由于双方的经济实力和潜力巨大,未来双方经贸发展空间仍旧非常广大。
印度蕴含的商业机会对中国在内的众多经济体来说极具吸引力。经济上的互补性意味着未来中印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根据中印两国商界人士的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将至少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不断增加,印度一些企业也在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印度还是中国对外承包的重要市场。中印经贸合作领域前景广阔,主要原因除了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对国际行为准则的认识具有共同性之外,还在于中国和印度经贸发展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的需求。
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省份包括西藏、广西、四川(含重庆)、贵州和云南,这些地区被沿海城市远远抛在后面,因为沿海从与贸易相联系的制造业投资及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而印度的东北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闭塞也遭遇了类似经历。
如果这两个毗邻地区同时得到发展,将成为一个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发电站”,双方不仅可以进行相互贸易,还可与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和尼泊尔进行贸易往来。
自然资源对中印都变得越发至关重要。同时,两国决策者也都意识到需要降低地区间的经济不平衡来维持社会和谐。近年来,中国一直敦促国际企业家把视野投放在沿海城市之外。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使摩托罗拉和英特尔等国际知名公司在成都设立分部。与此类似,印度也制定了“向东看”的政策。一条现代版的丝绸之路正在建设。
长期致力于中印经贸研究的文富德则指出:“注意到开拓印度市场的大好机遇,中国明智的企业家应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开创拓展印度市场的新局面。”
占先机还需善谋断
中印两国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推动了中印两国企业之间加快全面合作的进程。
中国沿海一带及内陆许多省份已经到印度设立办事机构,扎下根来与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开展合作。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深圳、大连以及内地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市区和印度交往越来越密切,捷足先登抢占南亚市场。
由于大批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开展合作,也使印度企业越来越看重中国市场。印度很多企业都在规划如何进入中国或扩大在华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显示出对建立中印经贸合作的特别兴趣。
然而,在非市场经济待遇问题解决之前(至2016年),中国仍然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中印经贸关系中,反倾销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企业要与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开展经贸合作,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实力,遵循国际规则,从多方面加强应对措施,才能取得合作双赢的效果。
注意对印度市场的调研,疏通信息渠道,实施灵活的出口策略。首先,要注意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的调研工作,疏通信息渠道,了解并掌握印度同行的生产能力、质量标准、市场销售量和价格水平;其次,制定正确的出口价格策略,做到心中有数,优质优价;再次,实行渐进式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此外,应特别了解和熟悉印度的反倾销立法规定、反倾销程序、印度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反倾销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中印两国之间的沟通。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在印度宣传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事实,在“市场经济待遇问题”不能完全解决之前,应尽量根据“替代国”选择方法,并提供合适的“替代国”选择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展览会及其他途径树立中国产品的品牌形象,让印度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产品,增强印度企业和印度人对中国产品的接受意识。
与商务部、涉诉企业、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进出口商会等以及相关机构均应保持良好的联系,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以解决双方经贸中产生的难题。
提高出口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企业必须练好内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减少对华反倾销的诱因。从目前来看,对于对华反倾销调查,一是许多企业不积极主动应诉,二是即使一些企业应诉也拿不出完备的资料进行抗辩,这势必把自己置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争取再次进入印度市场。在中国出口印度遭受反倾销调查而中方没有应诉或没有胜诉的情况下,中国的该产品就要退出印度市场。但退出市场并不意味着不能重新进入。一般情况下,最终征税的有效期为5年,在5年之内还可以通过复审,争取改变反倾销终裁,获得重新进入市场的机会。有关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复审机会,争取改变原裁决,以达到重新进入印度市场的目的。
中印边境贸易潜力巨大。随着双方相互了解的不断增多,今后双边的经贸合作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预计未来10年内,中印两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明智的企业家应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开创拓展双边市场的新局面。
上一主题:读出“新南巡”种种新意
下一主题:私人银行将成REITs类产品主要供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