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12中国经济
年度人物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董事长胡问鸣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
经济年度人物向实体经济靠拢
12月12日7点,中国经济“奥斯卡”——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央视新址揭晓,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等10位企业家获选。与往年不同的是,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具有同一种特性,既不是按照企业所有制属性评定的,也不是按照企业业绩的辉煌大小评定,而是按照企业经营方向是否能够代表“实业的使命”来评定。
今年10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当选,都紧扣“实体经济”的主题,涉及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充分体现了2012年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国企改革创新、互联网产业变局等多方面的特点。除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之外,其他获奖9人均为扎根实体经济的企业掌门人。
今年的颁奖还分别设立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创新奖以及新锐奖,分别被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纳入囊中。
回归实业
回归实体经济是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的一个热门话题。
“实体经济是一切其他经济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发展部部长侯永志表示,国民经济中的虚拟部门确实做出了贡献,但是从各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实体经济比较强的国家,比如德国就能够做到没有任何问题,实体经济较弱的国家则面临四面楚歌的处境。
在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看来,实业就是经济的“中流砥柱”。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无论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战略结构调整,都需要实体经济的科学发展。
获奖者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表示,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实业是经济的基础。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2012央视财经论坛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开门见山地表示,今年经济增速达到7.5%没有问题,但经济增速只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应当是目标。他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应当定在7%,不应当过快,因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是现在经济工作的重点。
他对2013年中国经济的期望也寄托在实体经济上,认为应提高实体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成思危还特别提出,要保证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实体经济是计算机硬件,虚拟经济是计算机的软件,没有硬件软件没有依托,没有软件硬件也没有用处。”
作为唯一一个主业从事虚拟经济的获奖者,张维功也不只一次指出,如果把经济比作大树,实业就是树根,它永远是基础和根本。
全球化大潮
对于实体经济如何突围,在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看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优。
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并购重组是一条高效快速之路。近年来,很多企业选择了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突围。今年的年度人物中,王健林的获奖理由就是万达集团收购了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而梁稳根的当选也是因为三一集团收购了德国的普茨迈斯特。
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如何让世界了解自己、公平对待自己,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说,在这方面他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
房地产调控将会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10位获奖者没有来自政界或者学界的,全部来自企业,其中,有两位获奖者供职的企业还以房地产作为主业,他们分别是王健林和万科总裁郁亮。
在媒体见面会上,他们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针对明年房地产调控的问题,王健林和郁亮都认为,调控还将会继续,房价远远没有回归合理水平。
郁亮还说,房地产企业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不能因为天气不好就不种地,不能因为调控就不进行企业的经营,目前公司有国际化的打算,向国外经营上百年的开发商学习经验。
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王健林表示,中国城市化率仍较低,在城市化率没有达到70%之前,房地产行业仍然会发展,中国房地产业的风险要低于一些高科技行业。未来10年中国房价会稳中略升。
“富二代”崛起
这次评选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大部分经济年度人物都是“老面孔”,比如梁稳根、马云、宁高宁、王健林等都曾经是央视的年度人物。
对于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许暗示中国经济这几年增长潜力下降,民营企业成长环境进一步困难和严峻,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境,很难再产生类似新一代的王健林、马云这样的明星企业家。
不过,随着“富二代”的崛起,今后的经济年度人物中将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面孔。
此次,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和万向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鲁伟鼎双双入选年度人物。其中前者获新锐奖、后者获提名奖,这两个人的入选说明“富二代”已经正式平稳接棒,彻底挑起了一个企业集团在当下波谲云诡的市场上奋力开拓的重担。(综合报道)
寻找困局中的实业重构 回答经济发展七大猜想
■ 董梦颖 马燕
每年与央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同样受瞩目的,是与颁奖盛典同一天举行的央视财经论坛——上午的论坛、晚上的盛典,分别作为智慧的盛宴与经济奥斯卡风向标交相辉映。
12月12日上午,这一名为《寻找全球困局中的实业重构》的论坛盛大开幕,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德国著名管理大师《隐形冠军》作者赫尔曼·西蒙,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等财经名流参加论坛,并回答了主持人陈伟鸿提出的有关中国、全球经济发展的7大猜想。
中国经济能重回“8”时代
但需要改变经济结构
这七大猜想包括:全球经济增速能否触底复苏?中国经济的增速是否可重回“8”时代?欧元区会不会解体?美国财政悬崖将往何处去?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愈演愈烈?发达经济体的就业率能否持续回升?中国资本市场能否由熊转牛?
其中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最受人关注。前世行行长佐利克给出肯定答复:中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才智重回“8”时代,但需要改变经济结构,如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变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土地、劳动力、社保、创新性等问题做出新动作。他还认为中国将对世界产生更重要影响,中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但前提条件是不断改变。
佐利克认为,目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而且速度很快。如世行发布的中国2030年报告预测,中国的城市化将从50%上升到70%,南亚的城市化将从30%到2050的50%左右。而欧美日过去一直占据经济主导,但现在世界经济三极都面临困难,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重大机遇。成思危也认为,尽管今年中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但全年增长完成7.5%没有悬念。预计明年经济会比今年好,但可能出现经济转型到效益和质量上的阵痛。
中国金融压抑太多
首先应尊重居民财产权
结合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2012年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将主题确定为“实业的使命”,呼唤实业的回归与振兴。本次财经论坛,围绕着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专家们也各抒己见。
作为实业界的代表,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出实体企业今天确实遇到很多困难和麻烦。“最聪明的学生都去华尔街了,最高的工资全是证券公司和银行的。连县城都建金融中心了。”
“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有“寄生性”。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又反作用虚拟经济。二者的关系像硬件与软件。所以应当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有利作用防止破坏作用。前世行行长佐利克则认为:任何行业一股独大都不适合,实体与金融行业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吴晓灵辩证认为,“世界经济危机从金融危机发起,玩得太过了,制造了泡沫,以致引起实体经济的困难。但在中国,企业的困难,除了要调整自己的市场外,还难在我国金融的压抑。中国的金融压抑得太多了。”她建言,首先就是尊重居民的财产权利,其次是放活资本市场,再者是引导小额信贷。她认为,这三点是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
“什么叫尊重居民的财产权呢?金融本身是居民的财产权的体现,我愿意把我的钱借给别人用,还是愿意把我的钱去投资,这是居民的财产权利。”第二,是要放活资本市场;第三,要引导小额信贷。
“我说的小额信贷是小额信用放款,没有任何抵押让他获得一次借款的机会,这样可以释放本身人力资本的能量和积累信用,这是世界上开发扶贫非常重要的渠道”。她表示认可宁高宁的观点,金融其实是在配置资源,没有金融,实体经济不可能提高效率,没有天使资本,就没有微软的今天。
“金融惹祸,不惹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工具上,惹祸惹在多次衍生品,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自我循环的金融。”所以千万不要单纯把金融看成魔鬼,当它真正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本位的时候,它其实是天使。
希望明年A股能涨
货币供应量不能增太快
至于明年A股会否“熊转牛”?宁高宁很巧妙地说:“希望明年能涨。”成思危则建议总体上注意三点:保持实体经济在整个GDP里占主要的地位;适当地减少投资增速,而把重点转移到全要素生产率上来,转移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从GDP崇拜转向劳动生产率崇拜;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的金融要和经济协调发展,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防止货币的过量供应,防止产生影响金融稳定的各种因素。”
从“年度经济人物”
看中国经济加油路径
■ 石述思
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这些熟悉的名字尽管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企业家的最高水平,也足以折射当下中国经济的全貌和企业的生存现状。
很多获奖者已经处于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成为世界级的商界领袖,比如联想已经超越惠普,成为全球PC之王,万达集团完成漂亮的跨界突围,并购全美第二大院线AMC,为中国文化产业进军世界埋下重要伏笔。
但众多熟面孔也说明在中国经济面对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务艰巨的今天,靠科技创新完成崛起的新锐依旧寥若晨星。小米固然可圈可点,但放眼全球智能手机领域,却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中国制造在整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低端,核心竞争力依旧相当脆弱。
2010年世界制造业迎来新的王者——中国。此前,制造业世界第一的“宝座”由美国从1895年一直保持到2009年。从中国加冕王者第一天起,来自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的隐患就如影随形。
外患之一: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西方发达国家迫于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摆脱经济危机的引擎,尤其是受困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始了一次强势回归——再工业化。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甚至预测,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而且入世以来,“中国制造”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头号目标,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外患之二:随着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并开始成为“承接转移”的生力军,它们对传统中国制造形成釜底抽薪。
就内部因素而言,其一,也是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上升迅速。中国政府关注劳工权益,制订完善劳动法规,法定最低工资的水平加快提速,还有十八大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势必大幅度增加劳动所得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整体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体从开放之初的100倍,收缩为目前的10倍;再进一步收缩为5倍甚至3倍,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专家估计的还要快。因此,“中国制造”面临资源环境和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产业利润率明显偏低,甚至有“去制造业”或“去工业化”的恶性循环倾向。
其二,转型升级缺乏内在基础。处于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的中国制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靠传统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形成了巨大生存惯性,行业恶性竞争频发,“山寨”成风,难以完成真正意义的品牌塑造,无力完成自身科技管理创新,有的甚至走向破产倒闭边缘。专家提醒,目前中国制造在关键生产环节与核心部件上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是一大隐患。
本次榜单上,真正能持续扮演中国实体腾飞引擎的企业并不多见。因此,捍卫市场、尊重个体、守护民营依然任重道远。
而当务之急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所有企业大胆做研发投入。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加速目前劳动密集型民企升级改造,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二是政府积极扶持完成市场化改造的大企业,持续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积极参与跨国竞争、并购。
即使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优势依旧相当突出,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高、中、低端产业链条相对比较完善的少数国家之一,并且有快速发展带来的雄厚实力做坚强后盾。
中国经济加油——以法治市场的名义,以科技创新的名义,以实体腾飞的名义。
上一主题:企业社会责任知识讲座
下一主题:房地产风光渐淡 新能源集体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