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企二代”聚会:诉苦“掌门”难当
[发布时间:2012-12-27 09:51:02 点击率:]

  日前,近百位来自内地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二代’齐聚在香港一家低调的会所,他们在这里寻求机会、增长见识、相互诉苦,并探讨关于‘继承’的话题!他们是‘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的会员,多数来自中国民营500强,包括三一重工、拉芳集团、汤臣集团、立白集团等。

  ■ 稿件撰写 齐文婷

  

  在外界眼中,“富二代”是他们甩不掉的标签。随着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始人逐渐步入老龄,未来这些年轻人中将有很多成为企业的下一代接班人,他们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拨开外界的看法,这些年轻人正在走着怎样的成长轨迹?

  

  人脉“圈子”

  凌超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创始人之子,除了在上市公司担任要职外,他还自己创业并投资于多个领域,对环保、科技、文化等皆有涉足。

  他说,外界常认为“富二代”是奢侈、腐化的代名词,其实是因为父母总会希望儿女生活得好一些,因此会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但是这些人本身来讲还是比较勤奋努力的,他们自己在寻求好的项目,也愿意积极跟人交流”。

  凌超说,这些家族企业的未来传人多数来自传统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发展很难,因此希望引入一些新的模式,通过在各种商业组织里交流来不断探索。

  “很多人谈到了整合资源,实际上目前各种商会、组织,都是在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如果我的行业在江苏省内的市场是有限的,通过认识外围的一些朋友,就能利用他们在其他地区的市场信息、人文环境熟悉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他说。

  事实上,虽然一年只见几次面,但只要在协会里混个脸熟,会员之间普遍愿意互相帮助。因为入会有严格的资质审核,这确保了他们在身家、实力上有能力互利互补。此外,这些会员的父辈偶尔也会参与这样的活动,给他们以指导和帮助,使这个由青年组成的人脉圈子更加牢固。

  据了解,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主要成员是“第二代企业家”,既包括传承家业、将企业发扬光大的民企接班人,也包括白手起家、投身新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青年创业者。

  目前参与该协会的企业家二代,60%-70%有海外留学背景,很多人甚至从小就在欧美国家长大,因此受到的西方文化影响非常大。

  凌超表示,目前企业家二代们普遍面临的压力是,是否真正愿意继承家族企业,以及是否有能力继承。

  

  “掌门”难当

  “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板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继承、掌控企业,但是有些人确实不愿意继承,希望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就算是真的想继承企业的人,也会面对很多阻力。”凌超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二代告诉记者,例如某企业家二代在其父退休后,升任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但公司的元老却并不认可他的地位。

  “这些人对他父亲的话愿意听,可是如果他去讲,他们会觉得听一个小孩的话很难,他还不够资历去传递一些东西。而且,由于在行业里面沉淀的时间还不够多,他对于一些环节的关键点是什么,也不是特别明白。”他说。

  国内的民营企业虽然多是大老板“一言堂”,但是企业成长起来却离不开其核心团队,如部门经理、财务总监等创业元老,这些人往往掌握着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外围资源,因此企业家二代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无疑存在隐患。

  前述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父辈的期待非常高,因此企业家二代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做同样一件事情,我们要承担更多。如果一件事失败了,父母会想,已经给你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了,你为什么还是做不起来?与同龄人相比,别人承担的是物质压力,而我们承担的是精神上的,为了将来给长辈接班,很多人要去企业里锻炼,公司的厂区在全国分布很广,他们在全国各地奔波,不仅身体上劳累,而且还要与自己的家庭分离。如果是普通的打工者,可能只需做好份内的工作,但我们却无法推掉身上的责任。”他说。

  

  传承“谋变”

  根据此前的一项调查,目前中国家族企业超过300万家,其中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这些民营企业的典型特点是 “寿命短、长不大”,其中,接班人问题就是关乎企业寿命的一大因素。

  在当天论坛上,一些家族企业的未来掌门人探讨了关于企业传承的问题。

  立白集团董事长助理陈展生表示,“企业家二代对于父辈的传承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企业家精神的传承需要接受者在心智上做好准备,否则过大的物质传承对接受者只会是无形的压力。如果第二代不具备接受能力,或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好,那么让别人来帮助企业发展、扩张会是更好的选择。”

  其后发言的柳青是高盛集团(亚洲)执行董事,其作为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女儿的身份也是众所周知。她表示,目前国内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是第一代创业家,而在欧美已有很多百年家族企业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族传承,已经形成了系统机制来进行选择投票。“在中国的很多行业,早期创业时有利润可图,但这种模式未来不一定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业文化未必要带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