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民营经济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发布时间:2013-01-07 09:55:23 点击率:]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空间,民企景气将进一步提升

  ■民企看到了公平参与市场经济的更多机会

  ■只要能够实现公平,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将会创造辉煌

  ■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让“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是激活我国经济再发展的不二选择

  2012年12月26日上午,以“凝聚力量、实干兴邦、拓展民企发展新空间”为主题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在杭州开幕。峰会凸显“关怀、自信、经验、视野、愿景、动力、转型、辉煌”主题,超过2000名民营企业代表到会。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十年间,它已成为民营企业自己的交流平台,成为一年一度民营企业的大团聚、大交流。

  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12月29日上午在成都结束,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对四川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

  许多省、市都在强调重视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民企进入企稳向好回升期

  目前,中国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都不容乐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心中也藏了不少“委屈”。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不公平,不管民企还是国企,在中国的企业都应该是“国企”。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峰会谈及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了“委曲求全”四个字进行总结,可谓一语中的。

  民营企业生存危机也同时存在。随着世界经济由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民企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主要出口市场外需不足,企业产能相对过剩、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约束增强等挑战。成本上升、需求不足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困难。

  对于众多辛苦奔波在实业路上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即将过去的一年是生死轮回的一年。

  生命力顽强的民营企业总是在寻找生长壮大的机会,并期盼一个更好的环境。

  民营企业发展面对挑战,也面临机遇。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空间。根据调查,民企最大的期盼是深化体制改革和优化创业创新环境,60%的民企对未来5年企业发展环境充满信心。多数企业对经济景气状况判断较为乐观,发展心态指数四季度大幅反弹,2013年一季度会有良好开局,民企景气将进一步提升。

  坚守实业

  是民营经济的使命

  走过了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2012年,民营企业家的心中都有一言难尽的甘苦。但大家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坚守实业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也是民营经济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如果大家都不去搞实体经济,不创造财富,今天这个社会就麻烦了。十八大提出要实现两个翻番,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营企业肩负的责任重大。

  民营企业其实不是企业家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企业做大了,企业家依然坚守实业不放,是责任使然。每一个新动作,都是在实业之路上迈出的新脚步。

  实业创富,实干兴邦,实业兴国。

  十八大报告给了民企巨大的鼓舞,让民企更加充满信心,民企看到了公平参与市场经济的更多机会。

  民营企业寄望“公平”

  到2020年,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更好时期,民营企业甚至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更大的分量。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是中国的企业,民企的财富名义上是私人的,但自己不可能吃得完花得光,这些财富最终都是社会的。

  受经济形势下滑影响,很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在峰会上,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表示,现在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太差,民营企业税负太重,不管大小企业,项目审批繁琐。他认为,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不公平,不管民企还是国企,在中国的企业都应该是“国企”。

  相对国有而言,民营经济的主要不公在:一是资金成本太高,尤其是利率,比日本、台湾、美国等国家都高;二是税赋太高,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给税收部门下任务,各种名目的税赋让他压力很大;再者就是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最大的不公平,是在金融资源的分配使用上不成比例,国有企业都有国家信用作背书,所以在融资方面的成本就低,而中小企业则恰恰相反。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预计在接下来的8年里,中国的总投资额将超过300万亿元,其中大部分的投资将会由民营经济完成。只要能够实现公平,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将会创造出一个辉煌的未来。

  改革为民企赢得新空间

  改革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激发市场活力,转变增长方式,大力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民间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融合发展,全面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民营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呼声甚高,但是被社会仇富心理掩盖,最近因为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移民再度成为话题。

  民营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投资环境?按照宗庆后的话说,民营企业面临四大难题:投资环境太差,税负太重,企业面临找项目难、审批进程慢等问题。分析起来发现就是两个根本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家的身份问题。这是一个有严重政治意味的称谓,是由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没有哪一个市场化国家像我们这样民营和国营壁垒分明。我们是由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演变而来,缺少工业化的基础,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几百年历史,中国的工业化由于旧时代落后,山河破碎,正是有“民营企业家”们筚路蓝缕,几乎没有“国营”企业。

  然而,我们的“国营企业”正在而且是越来越垄断化。垄断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要克服的大敌,垄断的危害是使市场失去活力,使市场秩序遭到破坏,使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市场的发展就是和垄断作斗争的过程。要使这个特色的市场经济深化发展,有必要为“民营”企业家正名,那就是所有企业都是民族企业,都应该实行一样的政策标准,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国家待遇和公民待遇。打铁需要自身硬,发展好自己,才有希望抗衡国外资本的入侵,做大做强民族企业。

  二是中国企业的赋税重。十八大也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都在注意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民营企业家峰会,这个呼声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由此建立服务型政府,打破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形成百舸争流,让“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优势互补,是激活我国经济再发展的不二选择。

  民营经济传递“正能量”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政府、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些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互动形成了民企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个生存环境恶劣与否,是否充满阳光雨露,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宏观调控作为政府一项经济干预手段,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民营企业在市场中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仍然需要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上付出更多代价。

  诚如“玻璃门”、“弹簧门”,钢铁、电力、石化、铝……在国有企业大规模进入到这些产业的同时,民营企业却依然阻滞重重。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只能依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然后决定其行为,囚困于宏观调控上的“硬”和地方政府在投资上“硬”的力量漩涡中。不难发现,即便是民营经济占有国家经济总量大半江山的今天,民营企业在享受国民待遇上,其面对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差。

  从2012年初开始,政策的暖风频吹:6月底,电信、铁路、能源等20多个行业出台了“新36条实施细则”,一些以前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逐渐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下半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种种积极信号表明,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加强力的支持,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不过,对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宏观调控过程仍然是一个炼狱的过程。有人说,只有经历了寒冬存活下来的企业才是好的企业,民营企业应该做好迎接寒冬的准备。

  不可否认,直到现在,民营经济所处的环境依旧复杂,幸好还有这股正能量的指引,它所蕴含的积极、向上、创新、不屈、果敢品格,都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去拼、去闯、去转型、去升级。其实,归根结底,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生态环境就取决于它能在市场上和政府、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成为真正的主体,但当前方荆棘满路的时候,如果能够怀揣着正能量,至少在目前的困境中,依然可以度时艰、迎春来,而民营企业真正的标竿,也终能破茧而出。

  当今中国,大工业的飞速发展,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变革形成如今技术型的新型发展思路,不断的思变改革给众多民营企业家带来新型的转变模式。有些思想比较开放的民营企业家不断学习西方的思路,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技术转变管理模式。

  当代的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和现代工业发展路线不能接轨。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红利逐步退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与挑战。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一味地只为金钱所魅惑,不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去开拓新的管理路线,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去发展,最终市场只能被别人取而代之。

  当代民营企业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之根本,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所在。所以,在发展的上众多企业家还应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融合到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

  民营经济的未来值得期待

  2020年对于民营经济乐观,以后,国有资本主要向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数量不多,但是会体现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民营企业则会出现一个大发展,数量增多,质量也会提高。

  据社科院专家预测,未来八年,社会的投资会达到300万亿元,主要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完成,今年的投资年将会达到40万亿,到2020年则会达到300万亿。民营经济会成为投资主体,未来会占社会总投资的70%到80%。此外,民营经济还会成为社会就业主体和创新主体。

  政府将要深化财政改革,减少税收,让利给企业,同时还要进行金融改革,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要想发展还要打破产权封闭,做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竞争”,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生产要素会向民营企业开放,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公平的标准”,直接切中时下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害。

  基于当前生态,民营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也更加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并形成了新的发展标竿。

  民企助推整体经济转型

  目前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阶段,十八大之后,经济转型发展,已被提到日程上,新阶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从制造向创新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辅助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变成了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刺激民营经济不断前进与改革创新,致力于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新步伐。

  从我国经济结构上看,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助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家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为下一个十年我国经济的更高层次飞跃,贡献企业力量,将有更多的企业家,为助推经济良性转型,不断努力;为规划新的经济发展架构格局,不断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对于民营经济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广大民营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发展规律、有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已有一批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在近几年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多数都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显示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但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属于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真正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形势还很紧迫,任务还很艰巨。

  民营企业一定要下大力做好、做足、做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从依赖规模扩张推动企业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带动企业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资源节约和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产业低端低附加值生产方式向现代产业高端高附加值生产方式转变,从家族为主的企业运营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转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追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追求更趋科学的产业结构、追求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这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民营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开创新局面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也是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

  年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研究了今年经济的大体增速和新增就业人数等宏观指标。

  为实现上述预期,中央在宏观调控、农业基础、调整结构、城镇化、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等六个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特别强调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了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政策举措中,贯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政府的角度,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出台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具体实施细则,特别是通过加大发起人制度改革力度,多设立一批小微金融机构为其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要注重把握全球技术革命新趋势,积极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差异化的新兴业态;有条件的企业应该积极制定跨国经营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和并购,逐步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勇于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我国民营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局面。

  民营经济将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