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四川“药王”文化遗址
“药王”孙思邈入川遗迹
巴蜀自古盛产药材,境内峨眉山、青城山为佛教道教名山,唐代贞观年间,孙氏曾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目前遗址有两处:
(1)峨眉山牛心寺。在牛心寺后的山脚下,为药王孙思邈隐居遗址。至今仍可见孙氏炼丹遗址——丹砂洞,洞口高5米,宽2米多,深5米有余,洞底和洞口有明显烟薰痕迹。
(2)青城山药王山、药王庙。位于青城山镇,为药王孙思邈晚年隐居青城山时的活动遗址。青城山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药王青城识川芎”的故事。此次汶川大地震有部分毁损。
四川境内的药王庙
除峨眉山、青城山的孙思邈遗址外,四川各地多建有药王庙。
(1)新都药王庙。位于新都泰兴镇,该庙始由知县曹焜修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至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同治三年培修。占地三亩,有正殿二幢,殿后建有高6米多、宽约50米的经楼一座。
(2)蓬溪药王庙。位于县城东门,内设前后两殿。前殿正中,有泥塑的高约两米“坐虎针龙”的药王金像,两旁塑有其弟子清风明月像。后殿内塑有“南无消灾万寿药师”佛像,并供奉有张仲景等名医牌位。
(3)广元的药王庙。建于凤凰山上(现为凤凰山公园),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俯听辨江声,却立睨石壁。藤萝自太古,松竹列新植。暑簟旧新风,寒樽对佳容。”的题咏。可以想见当年的幽雅景致。其后殿有一洞,相传为乡民所砌的药王洞。
(4)什邡市云西镇“药王庙”。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场所。药王庙(药王宫)占地30余亩,由四重大殿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川西地区仅此一座。每年农历4月28日,川西地区10万人赴会朝拜药王,祈福健康。云西镇药王庙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已成为什邡市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汶川大地震有部分毁损。
四川“药王会”文化活动
农历4月28日为药王孙思邈的忌辰。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医药学家,四川中医药界人士每年届期都要举行药王庙会,祭祠药王。全省药王会庆祀活动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以后,方告中止。
(1)青城山药王庙会。定于农历4月28日(药王生日)为庙会时间,在药王山上的药王庙举行祭祀药王活动。从古至今,前来赶庙会和朝拜药王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说:“4月28这天,在药王山上随便扯一根草都能治病”。足见民众对药王的信赖之深。
(2)雅安“药王会”。雅安地处茶马古道之上,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集散地。“药王会”是雅安医药界一年一度的盛事,由来已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雅安“药王会”曾在“文革”期间中断,直至改革开放后,“药王会”才得以恢复。由于雅安的药王庙早已被损毁,所以“药王会”暂时在澄清庵举办。
(3)什邡云西“云西药王会”。什邡市云西镇“云西药王会”始于明朝,每年农历4月28日,川西地区10万人赴会朝拜药王,祈福健康。这也是人们对救死扶伤、普救众生的药王的崇敬。云西药王会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药王文化。
四川中医药典籍
东汉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四川境内的医药事业和学术也代有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统计,截至民国年间,各种医学著述700多种。其中学术价值和影响较大的著述不少。这是体现四川中医药发展水平,昭示中医药文化魅力的有力见证。其中一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典籍有:
1、反映四川对我国中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典籍。五代时期的《海药本草》六卷(为定居四川的波斯人李珣编写)、《蜀本草》(共二十卷)(由四川人韩保升编写)在中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宋代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四川人唐慎微编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23卷(四川人陈承著编撰)等专著均早于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且是该书重要资料来源;清代的《晶珠本草》(德格县藏医德玛·丹珍蓬卓撰著)集历代藏药本草之大成,被喻为藏族医药学中的《本草纲目》。
2、代表四川中医学发展水平的典籍。唐代的《产宝》(成都人咎殷撰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西汉末期的《针经》、《诊脉法》;唐代的《经效产宝》、《道养方》、《食医心监》;清朝时期的《医理真传》四卷、《医法圆通》四卷、《伤寒恒论》十卷、《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本草药性配合阐述》、《韩氏医通》2卷、《杨梅论治方》1卷、《海外奇方》、《血证论》、《中西汇通医书万种》等等医学专著。这些都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医药史上有重要影响。
四川中医药学名家
四川医药学名家众多,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1、传说中的医药名家。在一些史志杂记、仙道神谈和集异志怪的书籍文献中,常记载有一些与医药有关的“仙神”异人等神奇事迹,如果剥去神秘的外衣,就会发现多与医药服饵、养生修炼等有密切联系,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医药发展状况。如《列仙传》等记述的服食中草药“得道”的山图,葛洪《神仙传》所载的蜀郡(今四川成都市)能够免灾却疫的栾巴和《神仙传》记载的“学道于蜀中”、为人消灾治病的沈羲,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进行深度发掘后,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游的重要资源。
2、史料上有翔实记载的四川名医。在《山海经》中有被称为“神医”的巫彭、巫咸等医家,在《华阳国志》和《后汉书》中有关于涪翁、程高、郭玉师徒和李助等医家事迹的记述。而在中国医学史上,诸如唐代名医昝殷,北宋名医唐慎微、清代泸州人韩懋、清代中江人郑钦安、华阳著名女医曾懿以及我国中西医汇通派早期代表人物彭县人唐容川等均是留有学术著作、享有较高地位的著名医药学家。在民国时期,有跻身京城四大名医之列、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并任院长的三台人肖龙友,有行医沪上,善治疑难杂症的华阳人刘复和曾执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任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研究院院长的成都人祝味菊,有行医昆明,名著滇昆,曾创办云南中医药专科学校的会理人吴佩衡,有行医台湾,发起成立台中市药用植物研究所并任首届理事长的三台人吴国定等,还有建国初期,先后奉调进京,分别在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主管或担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声誉卓著,传为美谈的冉雪峰、蒲辅周、杜自明、李重人、沈仲圭、叶心清、王朴诚、王伯岳、龚志贤、任应秋、方药中等全国中医药界的重量级人物。他们代表了四川中医药学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及在全国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其生平奇闻趣事及活动遗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文化资源。
四川名医名药馆
著名中药店堂
从古至今,四川地区中药店堂的开设可说是遍布城乡,随处可见。仅据民国五年(1916)的不完全统计,全省计有中药店堂17,872家,其中成都一地就达305家。现存的百年老店仅有两家,由于稀少,因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成都同仁堂
该店创办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07),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是成都现存最古老的一家中药堂号。创办人姓陈,所以店号旧名“陈同仁堂”。今之“成都同仁堂”,即“陈同仁堂”原址。最具特色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同仁堂率先在国内办起了“药膳餐厅”。其著名药膳食疗品种,早已弛誉全国,走向世界。
泰三堂
位于成都市暑袜北街上,铺面古朴,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店号。其所经营药物,一直以讲究“道地药材”、“遵古炮制”为其宗旨和特色。“泰三堂”至今仍保持了老中医坐堂应诊、代病家碾制药粉和加工制作成药的传统作法。近年又新开设了药品邮购业务,故在广大病人心目中,“泰三堂”一直享有“便民药店”之誉。
著名中医药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占地4500平方米,共有中药博物馆、医史博物馆、人体奥秘馆、校史馆和科技成果陈列馆等五个分馆、21个展厅。中药分馆有10个展厅,内有中药3000多个品种、50000多瓶珍贵标本;医史博物馆记载了巴蜀先民留下的医药遗产和早期的医学活动;人体奥秘馆从生命之旅、人体之旅和人体趣闻等角度,生动展现了神秘的生命发育、复杂的人体构造、独特的经络学说、奇妙的生理节律等奥秘;校史馆展示了该校自建校以来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科技馆则以图片和实物形式展示了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累累硕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是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不可缺少的资源。
道教养生、佛教养生、
彭祖长寿养生文化遗址
四川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历史上蜀中高道甚多,还有许多仙真修道的福地。众多的仙山宫观星罗棋布,装点着秀丽的巴山蜀水,供人们欣赏、朝拜。这些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有:道教名山、名宫,如:青城山、鹤鸣山、成都青羊宫、梓潼县七曲山文昌宫等;佛教名山、名院、名刻,如峨眉山、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乐山大佛、文殊院、宝光寺等;长寿养生遗址,主要是四川彭山的彭祖祠、彭祖墓、拜碣石等。
上一主题:白酒回收市场降温 年关或难现涨价潮
下一主题:健康专家聚首米易 论道养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