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战略,成就梦想
“金晶”品牌总是给人以不断超越之感,尤其当品牌赖以发展的平台从山东玻璃集团扩展为金晶集团之后。
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2001年,当王刚力拓的“纯真、卓越、全球化”企业核心理念一经推出,金晶集团迅即在激烈竞争中谋好局、布好子,“金晶”品牌随之以全新形象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之后,有关“金晶”的几个战略步骤铺展开来,成为行业甚至全国性营销现象与话题:
——2002年8月15日,以优良资产吸纳科研院所,组建的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并于2007年8月赢来股票增发成功,一举募集十数亿资金。“玻璃”上市,令许多人连想也不敢想!业界盛赞:金晶完成了一桩不似乎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3年7月,金晶与世界玻璃巨头美国PPG公司合作,国内首条国际先进技术的600吨级超白玻璃项目隆重奠基,并于2004年11月顺利点火投产;
——2005年7月,在中国第一片平板玻璃诞生101年后,中国第一片超白玻璃再度在我国玻璃发源地淄博下线;
——2007年,金晶超白玻璃进入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
——2005年和2007年,先后有两种“金晶”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金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晶”超白玻璃荣获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重点新产品证书;建设部颁发的创新奖、中国建筑最佳供应商大奖和绿色建筑推荐产品。“金晶”牌压花玻璃以其过硬的质量荣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成为全国压花玻璃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
…… ……
近年来,金晶集团不但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稳步前行的同时,王刚审时度势,不断积累着品牌价值的提升能力,凭借自主创新研发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28项技术,在国际、国内为中国玻璃行业露了脸、争了气,“金晶”玻璃产品从此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上,不仅亮相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工程,而且在国内铁路动车组、国家大剧院、北京国贸三期,以及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的迪拜塔等国内外百余项标志性重点工程上无一不闪烁着“金晶”玻璃的光芒。
于是,人们惊讶地看到,在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波及国内之际,作为受冲击最大的建材、房地产以及出口行业,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困难,效益下滑,歇业甚至倒闭,而金晶集团却迎来一个充满张力的内涵发展时期,怎么看都有点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
而回首过去,30年前的金晶集团却是从街道小厂生产平板玻璃开始起步的,未享受过一天“计划内”恩惠,全靠“计划外”自己解决,过着找米下锅的日子。第一座三机窑三年一个窑期下来,号称800职工的“平板”,成了人均负债一万的“万元户企业”。
面对当时濒临倒号的窘境,年轻厂长王刚和老厂长刘同佑一道以破釜沉舟的胆识带领全厂在12年间相继实施了“三改四”、“四改六”、“六改六”、“三大系统”改造等工程。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将无槽引上工艺推上了世界行业的峰巅。几年后,拥有“五窑十三机”的玻璃厂,一跃成为山东业内的龙头老大,昂首步入淄博市十大集团行列。
“要想干玻璃,必须上浮法”,这在当时成为一个不二的选择。可建一条400吨级浮法线需要至少3.2亿的资金,这对当时一年仅赚5000万的金晶集团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此时的王刚力排众议,坚决上浮法,并为此制定出解决资金的挣、贷、融、借、集、省、赊、廉八字方略。王刚一马当先,北京、上海、济南、青岛,他的小车一年跑了10多万公里,正是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拗劲,浮法玻璃如期上马。
到后来,不管是成功上市,步入资本市场;还是牵手国际巨头,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玻璃产品的问世;从“小平拉”、“有槽引上”、“无槽引上”至“普通浮法”再至“优质浮法”,一路走来,历经四级工艺变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工艺也越来越先进,金晶集团也一步步迈进中国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行列。王刚带领金晶人不仅见证了中国玻璃产业的结构调整,见证了中国玻璃产品的梯次升级,更是在不同的阶段抓住发展机遇,成功实现自身的蜕变。
“颠覆”,始于对历史使命的执著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今天回顾金晶集团的风雨征程,一向从容淡定的王刚也难掩心中的激情。30多年前企业的全部家当仅800万,在全国33家同行中的排列倒数第二;30多年后,金晶集团的资产达50多亿,在全行业300多家(含规模以上深加工企业)名列前茅。这一乾坤巨变,毋容置疑地证明王刚领导企业的成功。
通过对金晶集团所经过的历程进行分析和探究,人们会发现,金晶产品在市场的优异表现正是源于王刚和他的管理团队制定的缜密有效的发展谋略,构筑起金晶集团强大的核心竞争实力。
客观来讲,我们不能说有了王刚才有如今金晶集团的辉煌,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金晶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王刚和他带领的团队用卓越的智慧、付出辛勤努力的结果。
理念是思想的结晶,思路是理念的使者。搞企业要有明确的思路,做大做强更需要深刻的理念、卓越的智慧。多年来,王刚富含哲理的理论素养,让人看到了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企业家。他总是认为,曾经的辉煌与文明,以及玻璃故土复兴的渴望,倾心致力于振兴民族传统产业。成为金晶集团使命征程上背负的遗产,也是金晶集团矢志不渝的理念。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理念的内涵之力,推动着金晶集团在中国和世界的行业大道上迅跑。
100多年前,光绪皇帝御批100万两白银,在淄博博山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制造平板玻璃的工厂,并聘请德国技师指导生产,中国的玻璃之光一时间闪耀东南亚。然而,由于科技落后,国运不昌,列强欺凌,外国技师偷偷溜走,短短三年这家工厂便“一命呜呼”,百万白银付之东流。
从这块历史的“平板玻璃”,折射出民族产业的积贫积弱,反而激起了“山东大汉”王刚复兴故乡玻璃工业、重振民族传统产业的壮志雄心。从此,在中国玻璃的“光驱”之中,听从使命召唤的王刚,决心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融入这份光荣的事业。如果说青春、热血、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三大支柱,再加上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了。
“发展是才硬道理”是指导“理念”的旗帜。作为金晶集团的“理念旗手”,王刚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了面向新材料、面向太阳、面向海洋的、面向现代服务业“四个面向”战略方针,以“高品质、多功能、低成本”的经营策略,全力打造“节能、环保、新能、安全、健康、时尚”的产品。
事实证明,王刚在金晶推行的“小调大、大调优、优调特”的发展思路,使金晶集团成就了今天的佳绩。“小调大”是生产规模通过调整由小变大,生产技术通过调整由弱而强,进一步增强规模优势,实现节能降耗。“大调优”,是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扩展产品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优调特”,是以优质生产线生产超白玻璃、防紫外线节能玻璃、太阳能温室玻璃、LOW-E玻璃、自洁玻璃、太阳能利用材料等功能玻璃,形成优势主业与核心主业。
而面对今后发展,王刚坚持认为,焦点将是软实力的比拼。拥有足以输出人才、技术、制度、管理、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强大软实力,是实施低成本扩张,实现几何级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构建与有形资产相匹配的软实力,增强支撑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在功力,从而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在王刚的力倡之下,金晶集团创立了独特的“三脑论”, 即在研发战略上,金晶用以打造人才队伍的三个途径——买脑、借脑、育脑。所谓“买脑”,即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借脑”就是联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工业项目产学研的合作开发;“育脑”则是以研发中心为平台,大力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与技术骨干。
今天,金晶已经把“育脑”放在首位,全力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加大落实“百十计划”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六小”创新活动,积极申报专利,多创自主知识产权,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确立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地位。
与此同时,金晶还将从加强制度治理与ERP对接、人力资源机制建立、文化落地与品牌运营四个方面的软实力建设,从而夯实基础,练硬内功。 2007年11月,金晶集团与SAP中国公司合作的“ERP项目”正式启动,金晶用信息化来确保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可以预见金晶的内部管理也必将更加科学。
目前,金晶已经成长为一个以玻璃及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为主业的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九个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材料基地骨干企业。主要生产超白及优质浮法玻璃、压花玻璃、深加工玻璃、玻璃纤维、纯碱等五大系列百余种产品。主业浮法玻璃总产能突破3000万重箱/年,规模列全国同行前茅,压延玻璃规模国内第一,产品销往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80余个国家或地区。
毫无疑问,金晶集团的发展实践和显著业绩,见证了改革开放确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金晶集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当然,王刚带领金晶集团全体干部员工自始至终高举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筚路蓝缕,求实创新,也是金晶集团成功的关键所在。
“打造百年企业,不是永远第二,甚至不是国内冠军,金晶的目标是‘与狼共舞’,世界争雄。”王刚说这句话的时候,让人看到了他那淡定自信的目光,自豪睿智的闪亮之中,绽放着一种历史的深邃和时代的激情。就凭王刚这种气定神闲的状貌和大车以载的内力,人们就清晰地看见了金晶未来的贝阙珠宫……
行者,并非总是孤独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经历也锤炼出了王刚这位卓越的企业家,并以骄人业绩获得一系列殊荣,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中国玻璃行业年度新闻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王刚头上顶了无数,名誉固然重要,但人们更为关注和更加认可的却是他带领他的团队正在破解了这样一个中国经济难题——在没有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外玻璃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怎样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里,解决中国玻璃工业发展,振兴民族工业的问题。
作为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刚更为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关心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热心公益事业。继第九届二次全国人代会上王刚联名提交了“关于安全玻璃立法”的提案得到响应、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制定并通过了《建筑使用安全玻璃条例》后,在十届全国人代会上他提交了“关于节能玻璃立法的议案”,当即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紧接着,王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完善法规、强制推行建筑节能门窗使用的建议》的提案。
在倾情国事,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王刚还积极呼吁企业界,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自觉投入治理和保护环境,并身体力行,在企业内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能环保型企业的规定》,引导企业把节能环保视为企业的使命与责任,视为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不仅如此,王刚还十分关心社会和谐发展,热心公益事业,每年拿出200多万,帮助地方学校改造、扩建,支持教育事业,连续十年,为当地考上前10名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前10位特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同时,在赞助大学研发、帮扶贫困农村、修路架桥、修建水利设施、旅游景点、支持社会治安、残疾、儿童事业等公益事业活动中慷慨解囊。多次被评为淄博市支持社会保障事业、支持见义勇为事业、支持工会工作、再就业工作、慈心一日捐等先进工作者。
从1992年开始领导金晶,王刚可谓是二十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没有丝毫的放松,对待工作几近痴迷。作为一个为事业执著追求的行者,王刚有时可能会备感孤独。但并非总是孤独,虽然每天他都要日理万机去处理企业内外各种事务,而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界对金晶的关注,似乎也让王刚没有太多时间去享受“孤独”。
规模拓展、档次提升、上市融资、与PPG三度握手、三度中标“国字号”工程、获得中国名牌等等,王刚带领金晶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出了气势,也打出了市场。金晶玻璃凭借自己的独创技术击败国外竞争对手,解决进藏铁路两大致命难题的事实给金晶带来了巨大的“订单效应”。
如今,金晶承揽了国内动车组车窗玻璃的供应,几乎垄断了该领域,现在镶嵌在列车上的“金晶”玻璃奔驰在全国各条高速干线上。同时,随着一大批国内外标志性经典过程的承接,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今天,“金晶”已经成为行业标杆性品牌。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在很多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所以,人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金晶集团,具备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人才优势和网络优势,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树立了全新的企业形象,积聚了发展的动力,在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成果,怀揣“绿色”情怀,梦萦“循环”经济,在“纯真、卓越、全球化”理念和“面向新材料、面向太阳、面向海洋、面向现代服务业”方向指引下,王刚将会带领他的玻璃航母向着现代化、综合性跨国集团的宏伟蓝图阔步前进!
行者本无疆!羽翼颇丰,站在行业制高点的行者王刚,如今已是动力无限,将会一路驰骋,没有终点!
▲Ⅰ人物档案Ⅰ
王刚,1959年11月出生,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金晶集团董事长,兼任国家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平板玻璃协会副会长。1995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荣获全国创业企业家称号。
自1992年上任以来,王刚同志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以高度的责任感,牢记“振兴故乡玻璃工业”的信念领导金晶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不断实施产业布局调整,走“高品质、多功能、低成本、低能耗”的新型企业发展之路,确定“面向太阳、面向海洋、面向新材料”的企业战略定位及“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时尚”的产品发展方向,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引领企业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升级。同时对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四个方面的结构调整,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运营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的现实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规模与效益由全国同行业倒数第二位跃居第二位。
如今,金晶集团两种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金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金晶超白玻璃成功中标国家大剧院和奥运工程“鸟巢”、“水立方”,2007年金晶集团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并荣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
上一主题:狄仁杰真相:狄公教你阳谋、谋心
下一主题: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