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成为人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些食品添加剂带着自己的“坏名声”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塑化剂白酒、打蜡苹果等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嗤之以鼻,可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有害吗?日前,记者就此类问题采访了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系副教授袁江兰。
“没有食品添加剂
就没有食品工业”
生活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有防腐剂、甜味素和各类食用香精;而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必须要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
袁教授指出,以苯甲酸钠为例,它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食品中使用,可以防止食品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添加此类食品添加剂不仅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滋生,还能减少食品浪费。普通老百姓认为添加了防腐剂会对人体有害,却不知如果没有食品防腐剂,保质期有限的食品在形态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发生了变质,而这类危害对人体的影响会更大。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用油含抗氧剂,盐含有抗结剂,酱油、醋也有防腐剂。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那么食品工业运行起来会十分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要求。例如《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和《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等,选用法律法规中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消费者认识“无添加”有误区
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缺乏了解,在其食品饮品上打出“绝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标识,此做法是不对的。一方面,“无添加”的标识会让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更大的认识误区,误以为“无添加”的食品才是无害的、最好的。另一方面,商家所说不含任何添加剂有可能是使用无菌包装或新型包装材料,因而具有生物防腐功效,但要想食品口感好,还是离不开正确地使用食品添加剂。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迄今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却成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归根结底,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除了不良商家非法添加,另一原因是老百姓相关知识缺乏。
走出认识误区靠科普和宣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公众严重的心理恐慌和思想混乱,老百姓不知道还能吃啥了,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孙宝国认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认识,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排斥和恐惧。
事实上,关于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已经很多,但民间的误读似乎并未因此消除,反倒一再加深了。
这种“深刻”的误读,其实是比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更让人担忧的问题。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但民众若形成了对食品安全的非理性认识,并形成思维定式,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整体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更会对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看来,要想为食品添加剂“昭雪”,除了要求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还得做好食品添加剂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等“正名”工作。(长江商报)
上一主题:北京市消协呼吁建设节约型餐饮经济抵制浪费
下一主题:我们的食品安全惩罚是不是太“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