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2013货币供应量M2破百万亿无悬念
[发布时间:2013-02-18 10:10:34 点击率:]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货币发行量M2逐年增长,至2012年末已达97.42万亿元,列全球第一。依据货币供应理论推算,2012年我国货币超发2.6倍,10年间超发均值1.8倍。超发的货币,并没有推动A股上涨,转向推高地产、大宗交易商品的价格,引发通胀的忧虑。

  货币超发的危害

  

  据媒体公开报道消息,2012年,我国货币发行量M2达97.42万亿元,全球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由于货币政策的乘数效应,泛滥的流动性带给国民唯一的后果就是人民币贬值。在股市连续多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富裕的货币不断地流向地产、大宗农副产品等流通领域,造成生产资料、各种要素价格虚高,形成经济高增长的泡沫假象。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之前曾表示过,“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M2占GDP高比值带来高CPI的特征明显。企业家日报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12年,M2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2,一路攀升至2012年的最高值1.88。在2010年至2012年三年时间里,M2/GDP的比值均在1.81以上,与之对应的是三年CPI值分别为3.3%、5.4%、2.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201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显示,我国人均GDP为6094美元,排名84位。以14亿国民计算,人均M2占有量为6.96万元,远远高于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万元。

  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亦曾直言,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暗示经济的发展并非来源于生产力推动上涨。有报道指出,大量超发的货币流向国家财政收入,央行利用货币特权,让本币主动贬值。更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超发的实质是一种“偷”钱行为,国家把全国人民当作提款机。

  

  货币仍将继续超发

  

  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照此解释,2011年GDP从47.1564万亿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万亿,经济增长了4.7758万亿,央行应该供给货币量为4.7758万亿,而实际从2011年到2012年,M2供给12.2608万亿,超发2.6倍(见表)。

  1月11日,央行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央行2013年工作重点之一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合理运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暗示M2在2013年仍将适度增长,至于增长的比例,则不得而知。统计数据显示,在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估算出的超发倍数计算,10年间超发倍数均值为1.8,如果照此推算,2013年M2的供应量或将突破百万亿。

  

  A股持续性上涨存疑

  

  任何资本市场的上涨,都离不开流动性支持。今天,A股市场里,大大小小的投资者们,又将紧张而忙碌。

  经过一周的休息调整,令投资者反思的是,年前的反弹上涨,能否得以持续,年后,A股是否会犯长假综合征,上涨乏力?

  2013蛇年春节前,A股在金融股、地产股的推动下,曾放肆地从1949点奢华般地上涨至2440多点。沪深两市成交量能的逐渐放大,震荡行情来临,不少投资者纷纷表示,虚涨的指数,并没有带给投资者实际的赚钱效应,不少散户仍然面临着大面积的亏损。

  “一花独放不是春”。屈指可数的几个板块上涨,能否点燃A股的反转,值得观察。而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从整体上看,在流动性充裕的2010至2012的三年里,A股并没有显著性上涨,反而下跌。造成这种结果的唯一原因,只能是与资本市场疯狂扩容圈钱,不具备赚钱效应有紧密的关系。而美国的无限期QE、日本10万亿日元购买资产刺激经济计划,均推动本国资本市场显著性上涨。

  在充裕的流动性推动下,外围股市也是一地的形势大好。自2009年3月止跌回升的美国道琼斯指数,一举攻破14000点大关。日经指数也摆脱多年的震荡下跌趋势,在11000点上积蓄上涨能量。英国富时100也突破前期阻挡位6100点,上升至6300点。

  乐观情绪在全球资本市场里蔓延开来。得金融者得天下,更是被各国顶礼膜拜。与资本市场赚得钵满盆满的投资者相比,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增长缓慢。原本为刺激实体经济的超发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流向资本市场。

  某分析师指出,股市没有起到“蓄水池”效果,主要在于股市过度扩容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引发投资者对股市的厌倦,进而选择退出市场,而超发的货币只进入流通消费领域,抬高流通成本,对实体经济生产领域的伤害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