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商家竟然在政府斜对门公然打出“回收超市购物卡”的招牌,这不是商家歪门邪道的走火入魔,而是商家的嗅觉太灵敏,“生意经”太精。
长期以来,“礼品回收”生意兴隆,商家狠赚一把。然而,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剑指“礼品回收”,让行贿送礼人学精了,于是“腐败经验”也与时俱进。信奉:“逢年过节要送礼,送礼就送一卡通!”成为行贿者的最佳选择。因为过去送礼送烟酒和高级物品实在太显眼,弄不好“猫眼”看出破绽,于是行贿送礼人将现金和礼品折现为“一卡通”,身份证般大的各种“卡”携带方便,随手递上一个“小意思”既好看又不显眼,送者“方便”,笑纳者也少了“麻烦”。
商家一双慧眼,看到赚钱的契机, “礼品回收”纷纷改行为“回收购物卡”。其实这些“购物卡”是“万能卡”,不仅能随心所欲地购物,还能及时变现,既少了麻烦又实惠,可谓“一卡在手,腐败信天游”。“礼多惹人眼,卡多人不见”,商家摸准了脉搏,在“收购卡”上做文章。
商家“新业务”实则是腐败新动向,值得警惕。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曲径通幽”,是规避各种监督视线干扰腐败的“在线升级版”,“屏蔽行贿”的绝招。这无疑向我们提出一个严肃的社会命题:即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严峻,反腐败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创新。监督的眼光不能只盯住那些送礼的大包小包的看得见的腐败,还要用发散性思维,用反腐败的“放大镜”“千里眼”来紧盯“卡腐败”。
要用制度和监督机制之“锁”锁死“卡腐败”,“卡死”行贿送礼的渠道,监督的视角向“腐败多元化”延伸,用“法治之茅,攻其之盾”,给各种腐败卡“上磁加密”,让送礼者虽然送得出,但却被及时“锁定”,受惠者轻易打不开,失去其使用价值,这需要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创新,诚如是,不失为是反腐败的一件大功告成。
上一主题:拒绝“开门炮”一样“开门红”
下一主题:落实带薪休假:七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