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十年前,沈阳机床在全球排名第36位,全集团只有13亿元的营业额;2011年,沈阳机床已实现180亿的营业额,成为经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企业。巨变从何而来?
■ 稿件撰写 王臻
近年来,沈阳机床集团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数码机床自主创新方面,已大踏步地走在了同行乃至世界的前列。作为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经常常感慨:中国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没有核心技术,中国装备制造业就要永远受制于人。
十年创新换了“人间”
“‘大而不强’是我国机床行业发展无法回避、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关锡友回忆,“我2002年到集团任总经理时,正好参加了芝加哥展。沈阳机床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厂进不了主馆,被安排在地下室。人家说多交钱也不行,你没资格。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当我们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世界顶尖的位置。”十年后,关锡友和他的团队做到了。2012年再赴芝加哥,沈阳机床不仅占据最显眼的展位,而且当场斩获500万美元订单。
从地下走到地上,沈阳机床走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沈阳机床在全球排名第36位,全集团只有13亿元的营业额,2011年,沈阳机床已实现180亿的营业额,成为经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企业。
2010年是沈阳机床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阳机床自主创新的“低成本、国际化”水准的“新五类”产品引起业界轰动。此举标志着沈阳机床从此不再模仿别人,中国机床企业首次以展族自主创新品牌,全方位进军世界中高端机床领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锡友对此深有感触。日本法那克,只生产数控系统,他一家企业获得的垄断利润抵得上整个中国机床产业。每次参加国内外机床展,都能深刻体会到同台竞技的残酷性。“必须遏止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的态势,突破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是我们的使命。”关锡友暗下决心。
从2007年开始,沈阳机床每年投入数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研发带头人关锡友形容自己那段时间是“闭着眼睛走夜路”。2011年底,经过近5年的潜心研发,沈阳机床终于打开了数控系统的“黑匣子”,彻底攻破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成功自主研发出飞阳G系列数控系统。2012年4月,搭载了该系统的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在沈阳机床率先诞生,取名“飞阳”。
“解决了飞阳数控系统的产业化问题,就解决了机床产业‘中国制造’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价,“这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次出现智能化机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从“制造核心”转向“市场核心”
“以前,国产机床无法提供技术服务,所有核心部件要从国外买,售后服务等于为别人做嫁衣。现在我们敢说向服务商转型了”, 关锡友说,“其实智能化就是给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按照关锡友的解释,企业不仅要卖机床,还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要有金融性的服务,还有二手机床回购,机床再制造,机床及其他工业品销售、工业设计、工业品营销咨询、生产管理咨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过去简单卖机床,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05年8月21日,沈阳机床集团成立了中国机床行业第一家机床“4S”店,围绕“客户中心”开展组织性、系统性变革。“以前我们是制造型企业,生产一线占据70%比例。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工业服务商,营销、服务、研发人员会占到全员的50%。”关锡友说。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已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四大区域成立了18家特许销售中心、特约服务中心, 并在德国、土耳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组建了销售服务中心。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50至70家4S店,销售网络全面覆盖中国工业的各个细分市场。
“我们一直在追问我们的客户除了机床还需要什么?”关锡友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沈阳机床集团将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由偏重于规模扩张向创新能力凝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由埋头生产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延展竞争力,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经营结构的战略性大调整,引领制造业转型大潮向,代表中国一流冲击世界一流。
上一主题:女企业家崛起 商海一道靓丽风景线
下一主题:杨受成:从《争气》看香港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