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中国不缺好导演,也不缺好的设备和资金,缺的是好的创意,缺的是好的故事和构思。
中国电影绝对不乏有才华的导演,像姜文、贾樟柯,他们的风格和才华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总是为了显示才华而让作品变得比较特殊、比较另类,这是我们中国导演现在的问题之一。李安还有一个好的启示,他更让我们这些慢慢进入到成熟期年龄的导演,更耐得住寂寞去做一些事情。
美国电影最强的一点是他们的电影是工业化的,以生产能力为最明显的导向。所以前些年奥斯卡完全是一种生产能力的体现,《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这样一直下来。但问题是到了这几年,工业这条路已经突飞猛进到比如3D、IMAX,视觉效果做得都已经非常到位。这种情况下,奥斯卡的艺术标准也要跟着提高,又在追寻另一种艺术境界。
我们反观中国电影业,我们也是在奋起直追,完成了巨大的逆转,影片的数量很高,票房达到两亿美元的电影一年有三四部,这些事情都是在最近两三年完成的。但是美国电影现在又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了你跟他比大片的时候,他不比大片了,跟你比谁看世界的角度更深。奥斯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做小片的能力,《逃离德黑兰》投资不大,照样可以拿到最佳电影。所有人都把今年奥斯卡的焦点放在李安身上。国内对李安还是有些误读的,大家会觉得李安在国外混得很好,其实这个观点还不是特别准确。李安在世界影坛其实大半辈子混得还不是特别好,他不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导演。在欧洲比较苛刻的艺术电影市场里面,李安的电影又明显显得过于中庸,探索性各方面都是不足的。
去年年底我去台湾,看到李安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地方,就是在台湾海峡附近专门搭了个景,一个给李安他们做饭的师傅还讲到了拍摄的细节。《少年派》我看了两遍,无论在造型上、故事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片子里没有什么我们所说的道理,而是讲了一个带有寓言色彩的、魔幻的故事。一个中国导演把一个加拿大作家的小说放到这里拍摄,经过好莱坞的加工,能够在中国卖到几亿的票房,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我认为表现出了华人的智慧与能力。
李安是把中国的古典文化,用东西方结合的手段,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卧虎藏龙》在美国票房也到了一亿多美元,这说明中国的文化资源一旦被开发出来,世界是能够接受的,他也为华人电影竖起了一面旗帜。
我注意到李安在获奖感言中说到要感谢原作者加拿大小说家扬·马特尔。李安毕业后在家写了6年剧本,他知道一个好的创意故事的重要性,任何导演都必须依赖文学基础。然后就是表现手段,用大量的特技。李安是把资金投到制作上,而不是把资金投到明星上。
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李安是一个代表人物,他把好的东西“搅和”在一起的能力是特别强的。他是一个带有中华式乡土情结的人,到美国去求生,很好地融入了那个环境。他身上最强的一个标签就是他国际化的能力。
谈到《少年派》这部电影,他也没有说这是一部代表中国观念的电影,而是用印度的文化在体现,但又包含很多层面,有作为一个华人导演很中庸的思考。不过,《少年派》在表达之余其实还是有很多遗憾,比如这部电影中的锐进和其他电影节的一些作品比还是有些问题。他没有向你表达他对这个世界是一种什么观念,而是把这个观念开放地留给观众去理解。所以我说李安性格里确实有一部分还是挺面的,不温不火,这是我自己的一种感觉。
在整个华人导演中李安是很值得骄傲的,确切描述,他是一个合格的、劳模型的、兢兢业业的电影人。李安有一点好处,就是他的执行能力极高,他拍的武侠片就比别人的武侠片更到位;他在执导南北战争题材影片的时候,对美国方言俚语的掌握都是非常精确严格。我认为这是美国职业化对他的影响,这一点也是中国电影人最缺少的。
看李安的《十年一觉电影梦》,基本上是我们小导演励志的圣经。本来我自己觉得李安拿不到最佳导演奖,因为李安这样的电影更适合欧洲的电影节,更文艺的电影节。但没想到奥斯卡把最佳导演给了李安,那说明奥斯卡又在另外一方面平衡,可能需要综合一部分艺术电影的思考进去,使这个奖变得更加平衡。
上一主题:电影品质与导演丰碑
下一主题: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之APP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