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质量源于设计”给中国制药“补课”
[发布时间:2013-04-13 17:07:14 点击率:]

 “自2013年1月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将一律要求仿制药的开发与生产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FDA将对仿制药所采用API(原料药)DMF(药物管理档案Drug Master File)的审评要求进行较大修改,如原料药的研究与DMF文件制作要求、归档程序变化、基于问题的审核(QbR)、对API进行审评等。作为API生产大国,尽管中国期待进一步提升制剂出口份额,但产业界对理解和应对这一变化,以保持API和仿制药国际竞争力还有观望心理,希望国内企业能重视相关工作。”日前,北京康利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光向记者透露。

  

  质控思想革新

  

  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证明思想解放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而QbD这一略显抽象的概念在FDA的推动下,也像一场药品监管思想的革新。

  用恒瑞医药负责海外注册的药政部总监徐坚博士的话说,国际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制药行业要适应国际质量控制理念由“药品标准检验控制”到“cGMP生产工艺控制”再到“研发设计控制”的跨越,在包括原料药合成工艺确定、车间设计、药机设备开发、制剂工艺研究等方面,都要迎头赶上,弥补不足和差距。

  在药品出口方面有多年经验的远大集团控股浙江仙居仙乐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海内外药品注册的经理杨迎欣也指出,FDA此举是监管理念的提升。据杨迎欣分析,目前国内做国际业务的仍以原料药企业居多,真正将药物制剂出口到美国的公司还不多,而目前FDA对原料药还没有直接做QbD要求,而是通过加强对仿制药生产企业的资料审核,强化原料药管理,但未来会将QbD实施到原料药的注册管理中。

  刘春光向记者介绍,为推动各国企业深化对QbD的认识,美国药学科学家学会(AAPS)和美洲华人药学会(ACPA)将于5月在华盛顿联合举办“美国FDA原料药注册、审评与技术要求培训班”,旨在向与会者深入系统地讲解美国FDA对于原料药及其产品质量要求方面的一些最新的重要议题。针对这些议题,来自FDA和相关机构法规、注册、质量和产品研发方面的专家将在会上分享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前瞻性看法。会议结束后,代表团还将访问FDA和相关机构。但据刘春光的粗略统计,很多与他联系的仍是过去已经在国际化业务中有所积累的企业,新面孔不多,这让他感觉业界对此仍未给予足够重视。

  一半利润来自药品出口业务的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秉钧则向记者表示,诚意药业主要与跨国公司合作,为其提供原料药供应,尽管FDA实施新的管理办法,但诚意药业的跨国合作伙伴已经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和数据资料,可以达到FDA的要求,不需要企业再去做研究并解决问题。

  而对于重视国际认证的企业,任秉钧相信这必然是一个利好,就像欧盟对进口原料药提出质量认证新要求后,国内药企也面临同样问题。而这种国际药品质量管理新规则对新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企业会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他们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研究原料药DMF制作,符合国际认证归档要求,对新产品,尤其需要更多偏差处理和质量追溯研究,还必须有研究成果支持企业对药品残留、溶剂、降解产物等非药成分的解释和处理。当然,任秉钧也认为,药品走向国际、申请国际认证非一日之功,但随着国际原料药利润下降,向更高附加值的制剂出口转型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资料显示,随着近年来一大批原研药专利集中到期,通用名药物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国内扶持药品制剂出口也有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对医药工业提出了要求,要抓住全球通用名药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将培育国际市场新优势列为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加快国产药物国际认证步伐,实现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

  

  转变正在发生

  

  走国际认证道路并不容易。尽管恒瑞在2012年有4个药品通过FDA认证,2013年还有十几个产品准备申报,但回想起来,徐坚对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仍不禁唏嘘。恒瑞在国际认证技术团队组建上投入巨大,仅美国恒瑞就有十几名当地专家在紧张工作,国内还有近80名技术专家及工作人员。这也是国内企业难以走进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大笔投入在短时间难以实现良好的回报,扛不扛得起,考验着企业的承受能力。但面向未来,徐坚认为,一个产业要兴盛,需要有更多像恒瑞、海正、华海、以岭、石药等这样的企业携手去闯国际市场。

  徐坚相信,实施QbD审核后,药品生产质量风险会更小,但对前期的研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长远看,对中国制药行业会有影响,今后药品开发生产难度会提升。在徐坚看来,包括FDA在内的各国监管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发展,比如FDA实施QbD、稳定性试验要求延长、要求申报材料补充更多试验数据等。对这些改革,工业界也会有反对声音,FDA也在努力平衡之中。反观国内市场竞争,徐坚认为,整个行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要看到SFDA也在逐步提高监管门槛,中国制药业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基础。

  任秉钧也认为,随着国际贸易和信息交流的增多,国内制药界的整体提升正在悄然发生。如原料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身边一些国际通用名药巨头,如梯瓦(Teva)、阿特维斯(Actavis)在当地的投产,也带来了国际管理理念和技术。国内企业如诚意药业也在考虑做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准备国际注册,减轻原料药环保要求带来的成本压力。相信新版GMP认证对国内企业迈向国际市场是一个新的促进,而政府对国际认证和新版GMP的产业鼓励政策,也会引起更多企业的重视。

  对国际药品质量控制规范的转变,杨迎欣有更深入的认识,国外对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药品政策越来越严格,这可能要追溯到近年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无疑,提升监管要求对监管者和产业运作来说,工作成本都会提高,毕竟更多的现场检查需要更多的社会人力和财力。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来说,杨迎欣认为,可信赖的自律带来的产业成本才是最低的。

  当然,也有不少企业虽然听说了相关政策的变化,但企业具体的反应措施则还停留在“研究研究”阶段。

  对于行业整合优势力量,形成国际认证合力,已有介绍。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也支持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国际认证沟通机制,以在国际药物制剂市场上树立中国药品质量正面形象。当然,在更长远的未来竞争中,如果企业长期不具备走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实力,市场发展带来的兼并重组将难免发生。

  随着国际贸易和信息交流的增多,国内制药界的整体提升正在悄然发生。政府对国际认证和新版GMP的产业鼓励政策,也会引起更多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