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规划》对于大渡口区来说,可谓是“迟来的礼物”。然而,在重钢集团完成环保搬迁后,大渡口区仍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重钢对大渡口的功与过
重钢之于大渡口,如其生母。资料记载,该地区原以农业为主,由于此处江宽水缓,行船平稳安全,且有大路径杨家坪至重庆府。江南方圆数十里农民在此渡江,将农副产品运往各地去出售。故名为大渡口。1938年,为支撑抗战钢铁需要,以汉阳铁厂为主的3.7万吨钢铁厂主体设备迁入该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最大的钢铁基地。
汉阳铁厂的落户带动了大渡口的繁荣。1965年三线调迁时,鞍钢第二中板厂成建制地迁入重钢,更让重钢进一步壮大,为配合重钢的工作,[1965]川民字第0163号文件决定将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划出九龙坡区,成立“大渡口工业区”。大渡口由此成为重庆市主城区的第六个行政区。
可以说,没有重钢,即无大渡口之今日。大渡口区在重钢供职的人占了大渡口总人口的半壁江山,在大渡口城区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属或亲戚是重钢职工。
然而,大渡口区随重钢兴,也随重钢衰。由于老国企生产体制的落后,工人数量过多,从1994年到1999年,重钢连续6年亏损,1999年的亏损金额就达2.37亿元人民币。在工厂转型期间,不少职工因此下岗。数据显示,重钢集团原有近5万名职工,企业采取多种措施转岗分流的辅助人员数量即达三分之二。数量巨大的失业人口严重影响到大渡口区的消费力,并使得大渡口区一度成为重庆主城最贫穷的区域。
此外,由于重钢集团地处大渡口区中心区域,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大渡口区跟中国许多老工业区相同,是所在城市中市政建设最落后的区域。即便在1997年重庆直辖后,其城市面貌也是九个主城区中最为落后的。
2000年,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的大渡口区仍仅有跃进村、新山村、九宫庙、茄子溪四个街道。其余均是乡镇。而且,这四个街道的建成区,均位于一条名为钢花路的双向两车道两旁。钢花路是大渡口区唯一一条干道,公路两旁全是被重钢的高烟囱熏成灰黑色的七层楼房,鲜见90年代后的商品房。发展速度之缓慢可见一斑。
重钢集团集重工业、重化工污染于一身,是全重庆市当之无愧的“污染大户”。虽然重钢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重钢厂区的主体仍维持建厂之初的格局,从抗战时期建厂至今一直未更新过,污染因此巨大。许多大渡口区居民都印象深刻,在烟囱排污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的阳台、窗台等都会被一层厚厚的黑色污渍所覆盖,苦不堪言。
消息显示,2010年的废气排放中,由重钢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及粉尘排放量均占大渡口区半数以上。大渡口区的空气质量也因此长期在主城九区中垫底。2007年,大渡口区的空气污染天数达136天。
有人总结了大渡口区的城市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七十一条街(其实一条街)”。这几乎是大渡口长期以来留给重庆老百姓的印象。而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因重钢集团所造成的。大渡口区可谓成也在重钢,败也在重钢。
老工业基地“后时代”的烦恼
重钢集团搬走后,也为大渡口区带来了新的“烦恼”。毕竟,重钢集团的产值占大渡口区工业总产值比高达50%以上。
2006年,重钢上交利税6.4亿元,其中区级税收1亿元,分别占全区税收52.5%、区级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的23%。重钢集团的离开,不仅将带走大渡口区50%的工业产值,还有人口、工作机会、相关配套产业,大渡口区极有可能因此陷入产业空心化的尴尬局面。
对此,当地政府在重钢搬迁以前就开始合计打造新的工业园区和新的产业,以填补重钢集团搬迁后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当地政府认为,对于大渡口区这样一个长期靠工业为生、第三产业发展尚不健全的区域而言,没有产业就没有税收、就业和消费,即没有发展。
产业空心化
大渡口从2007年开始便着手建立“建桥工业园区”,围绕市政府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陆续招商引资天安数码城、富士康SMT等项目,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两江新区和沙坪坝区的笔记本电脑主机厂配套。此外,该园区还有大部分材料、重工、食品、汽摩产业链上的企业。
截止2011年底,进驻建桥工业园区的企业共有82家,累计引资372.9亿元。按照政府的规划,大渡口区将实施汽摩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等5个百亿级产业规划。建桥工业园的天安数码城建成后,预计产值将超过200亿元,税收30亿元,仅此一项,从经济上就可以弥补重钢留下的经济空白。但是,这仅仅是政府的愿景而已,许多成绩,仍停留在图纸上。
相反,目前建桥工业园仍面临着入园企业质量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配套服务不完善等种种具体问题。
建桥工业园区最严重的问题则是未形成一条能够产生“蝴蝶效应”的产业链,规划面积仅10平方公里,却拥有材料、环保、安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种门类完全不同的产业,十分繁杂。而且,园区中不少有头有脸的企业如长鹏、秋田齿轮都是零配件制造商,仅能为外区的主机厂作嫁衣,没有一家到如当年重钢集团那样起到支柱作用。
相反,据长寿区政府士介绍,新重钢一期项目建成后,就为长寿带来350亿元的工业产值,约100亿元的GDP,以及20亿元的增值税。此外,重钢长寿新厂区的投产,可直接承纳2万余人就业,并间接创造约4万个服务业岗位,带动约4万人就业。
这些人年均增收可达3万元以上。待重钢的主业、副业和下游产业完善后,估计累计可为长寿提供8万余个就业岗位。
对于享受过“重钢红利”的大渡口区而言,环保搬迁之后翻倍的红利却花落别家,难以不感到垂涎。
三产不温不火
据重庆当地政府发布,2012年上半年,大渡口区的工业经济增速为4.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主城九区中,增速仅高于九龙坡区。总量为74.67亿元,除渝中区外,远低于另外七区。不过,类似于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三产早已十分发达。
然而,大渡口区尚需工业“反哺”三产。实际上,大渡口区人口不足30万,尽管2011年大渡口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6元,高于重庆全市20249.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但由于人口总量有限,消费力十分薄弱。在重钢集团搬迁后的转型期,商贸、物流的不济更有可能加剧抑制该去三产的发展。
2004年,大渡口区委为截住外流消费,将重庆陶瓷市场片区搬迁,打造九宫庙商圈。目前,步行街一期二期已开街,经过几年发展,在招商引资上也已小有成就,引入了沃尔玛、新世纪百货、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卖场,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HM、优衣库、欢乐迪等知名品牌入驻。
大渡口区政府曾豪言,要将九宫庙商圈打造成主城第六商圈。然而遗憾的是,自2006年步行街一期开街以来,商圈的消费力却始终显得不温不火。
2011年1到12月,大渡口区商圈实现销售总额超过18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然而,数据显示,重庆传统五大商圈2011年的商业销售总额均破100亿,其中解放碑和观音桥分别超300亿和200亿,这两个商圈黄金周的商业销售额即可达到大渡口九宫庙商圈的水平,九宫庙商圈连这五大商圈的零头都赶不上,要并驾齐驱,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工业基地“返老还童” 政策依然重要
深究其原因,大渡口区转型后时代面临的诸多问题,仍是其“辐射力”不足之因素。虽说大渡口区打造了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城区,但由于其在重庆人心目中几十年所形成的固有印象,以及区位偏远的现状,加之重钢离开后无新的龙头产业可吸引大批量人口来此地工作和居住,使人们找不到一个理由落户该地区。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在重庆主城九区中,除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渝中区以外,渝北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的大学城片区等“偏远”区域的“得势”,仍主要靠市政府和国家的大政策支撑。
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同属继浦东、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并拥有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沙坪坝区有西永综合保税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分别位于九龙坡区和南岸区。唯有巴南区和大渡口区无国家级的政策与扶持项目。
不过巴南区拥有员工上万的几家大型工厂以及广袤的土地。大渡口却不仅被拿走了重钢,后续“养生”还只能“自给自足”,甘当“国家级开发区”的“配角”。
事实上,老工业基地转型问题繁杂,相比农转非后建立起来“新区”们,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关怀”。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此次大渡口区“入围”《规划》中的规划范围,但《规划》第四条《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中所提及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布局等,大渡口区实际上颇为超前,大多已完成或正在实施。
而且许是由于全国各地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对于改造后的老工业基地如何更好避免“产业空心化”,并实现重生,除一些优惠政策外,《规划》并未给出更为详细的实施步骤。
但无论如何,《规划》的出台,无疑是对老工业基地释放出“春天将至”的信号。对于老工业基地“返老还童”,接下来的几年里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当然,如何“返老还童”,还要看具体政策以及各级部门如何结合与实施。
环保搬迁
看“环保”
在此次《规划》中特别提到,规划范围内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改革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大,收入水平低;国企改革相对滞后,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难题首当其冲,因此,着手改造乃当务之急。
污染促使环保搬迁
2007年,重钢集团历时四年的环保搬迁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继首钢之后,中国钢铁工业集团旗下第二家实行环保搬迁的大型企业。环保搬迁,“环保”二字首当其冲。据相关人士介绍,重钢集团迁往长寿区江南镇之后,其新厂区已完全淘汰老厂区能耗高、装备水平低、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
据称,重钢新厂区的生产过程达到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89-2006),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新厂区最为人称道的则是大规模使用循环能源与清洁能源,譬如通过回收工业余能进行发电,并通过太阳能24小时供应热水。此外,重钢新厂区的污染及固体废弃物零排放,厂区绿化率达25%,可谓通过几道关卡锁住能耗与污染。
据重钢集团相关人士介绍称,重钢新厂区目前可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吨钢综合能耗将下降15%以上;固体渣全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70%以上;余热、余压发电量占厂区总耗电量的65%;废水循环利用达97%。对长寿区而言,当年重钢污染大渡口区的历史早已不在。
迁走污染源的环保大渡口
重钢集团环保搬迁后,重庆主城消除了60%的污染源,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减少了40%,并为大渡口区节省2600余万吨新鲜用水和200万吨以上煤炭,全区总能耗和单位能耗均大幅下降。此外,重钢集团搬迁后对大渡口最为利好的是留下约8100亩的空余土地,34公里长江江岸线,总建设规模达950万平方米。
该地块的部分老厂区将被利用改建为重庆工业博物馆,效仿德国、英国等老旧工业区,打造“后工业时代”的创意产业。此外,该区域还将建设两处大型公园,利用滨江地区建设4个绿廊公园。
许是由于长期遭受重度污染的“诟病”,让当地政府也憋屈不已,在重钢搬迁以前,大渡口在打造新城区时便十分重视绿化与环境卫生。大渡口区委曾在2010年表态,大渡口区103平方公里的城区规划了42座大型公园和148个社区公园。
目前,大渡口已建成9个城市公园、9个文化广场,49个社区公园,建成区绿地率比6年前增加了一倍。记者在其新城区新山村街道与2002年新成立的春晖街道了解到,6.87平方千米的城区中便已建成双山公园、大渡口公园、中华美德公园三座大型公园,占地面积分别为1200亩、120亩和300亩,且十分受当地百姓欢迎。
据统计,2012年大渡口辖区森林覆盖率为42.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9.95%,道路绿化率98.64%,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23.92平方米。其中绿化率在重庆市主城九区中仅次于渝北区。2011年,大渡口还曾以“公园大渡口”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殊荣,与曾经的“钢城”概念大相径庭。
上一主题:升级城市化 老工业基地改造“第二春”
下一主题:“高新”老工业基地 “今日黄花”何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