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大道至简 天人一心
[发布时间:2013-05-07 09:09:55 点击率:]

 近期,我国多地发现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引发广大群众热切关注。据新华网消息,截至5月2日,我国内地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死亡27例,康复26例。

  尽管新一轮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得到了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控,尚未出现人群中聚集性的病例爆发,但是,回想并不遥远的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SARS疫情,人们似乎警觉,一张穿越人畜两界的病毒之网似乎仍在笼罩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有句俗话,“好了伤疤忘了疼”,病疫当前,寻求切实有效的救治策略和药物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是,仅仅满足于药物层面的救治而缺乏文化的反思则是远远不够的,联系SARS疫情爆发之初,在遍寻西药没有显著疗效之际,有着治疗温病悠久历史的中医药走进国际专家视野,并在治疗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来自伊朗的中医博士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就曾亲眼目睹了中草药发挥的神奇疗效。

  华盛顿的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心前主席项斯令医生将中医治疗概括为四个字:扶正祛邪。那么,如何从中医文化的视角,把脉这场跨越人畜两界的病毒之战,从根源上寻求防治之道,无疑是切实和必要的。为此,本报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来自伊朗的中、西医双博士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教授,希望通过他们的文化解读,对当前公众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疫情,加强自身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有所启示。

  主持人:和人一样,动物也会感冒,猪得的流行性感染叫“猪流感”,鸡得了流行性感冒叫“禽流感”。通常,人不会感染动物的流感,动物也不会得人的流感,所谓“物种屏障”, 但现在看来这并不绝对,有些禽流感病毒开始发生人感染病例,那么,从中医文化的角度,您怎么解读这种人畜病毒传染现象?

  张其成:如果说“文化”的内涵是“人文”、“人化”,那么“文化”的最大作用、终极目的就是“化人”——“教化人心”。近代以来,伴随科技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越来越失去敬畏之心,人类对大自然横征暴敛、肆意掠夺,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上1300万至1400万物种中,有5400种动物正在消失之中。我们知道,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母体滋养下发展成长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那就是“和”,“和”,体现了中医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显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无论是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还是这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可以说是这种生态失衡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就是“和”,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就是指阴阳不和。那么,如何防治?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

  主持人:这样概括会不会有点过于简单化了?

  张其成:我国历史上有“医易同源”、“医源于易”之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越简单的东西可能越接近事物的本质。简而言之,中医文化的本质就是“致中和”,即追求阴阳中和。中医判断一个人的健康标准就是和谐,要达到三个“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叫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叫人我合一,人自己心身的和谐,这叫形神合一。达到此三“和”,才是健康的人。

  因此,中医文化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如《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理阴阳,“以平为期”,就体现了阴阳和谐的理念。当前这场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惩罚,按照中医文化,SARS、H7N9禽流感,都是一种邪气,中医文献记载为“瘟疫”、“疠气”、“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瘟疫论·原病》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H7N9禽流感即属于温病范畴,中医治疗以祛邪为要义,首先根据患者症状、体质等信息,辨别出不同的“症”,然后配以疏理透达的药物加以治疗。

  主持人: H7N9禽流感发生后,不少有关病情的谣言广泛流布网络,给公众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恐慌,作为来自伊朗,又曾亲历SARS中医药治疗实践的中、西医双博士,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公众首先应该克服对于H7N9禽流感的恐慌心理,SARS爆发时,我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博士研究生,在当时遍寻西药无法有效治疗SARS的时候,中医药在萨斯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当时在西直门一家医院实习,我亲眼看到了中医师们用非常简单的中草药有效控制和治疗SARS的成功案例。尽管西医成就非凡,但对治疗这类病毒性疾病的帮助还不是很大,中医是有几千年历史的科学。中医从汉代就开始了对称之“疠气”的此类传染病的治疗,历代中医在治疗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治人,西医治病”,对待疾病,西方人惯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强调找出敌人,并用有效武器消灭之,中医更强调整体治疗,主张通过加强人体本身的机能来克服病毒的侵袭。

  主持人:那么,从中医文化角度,您对公众预防这种病毒性疾病有何建议?

  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中医强调疾病可知、可预防。“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灵柩·九针十二原》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主张未病之前,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顺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了以提高正气抗病能力为主的摄生观点。在此意义上,中医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养生文化,就是引导我们养成“天人合一”的健康生活方式。简言之,吃好,睡好,锻炼好,就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就为抵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根本保障。如中医强调每天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每晚十一点前,衣着要“春捂秋冻”,饮食方面也有具体建议,如春秋季将大枣或红枣和生姜、菊花、蜂蜜泡水喝,天天喝,食材简单,只需生活中加以注意,就能达到预防流感的疗效,这也是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主持人:“药食同源”,会吃可以吃出健康,不会吃则会导致疾病,禽流感的再度发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检讨人类肉食的习惯,素食主义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欢迎,张教授对此怎么看?

  张其成:佛家认为众生平等,以慈悲为怀,不忍杀生,主张素食,中医文化并不排斥肉食,中药也大都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等为原料,不过,中医认为五味能治病也能致病,如《灵柩·五味》篇认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因此,正确饮食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又言:“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中医认为不同季节应选择食用不同味的食物,以顺应自然,调养身体,减少疾病。

  主持人:研究显示,不良饮食习惯,如大鱼、大肉,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暴饮暴食等,是酿成生活方式疾病的基础。作为接受过中、西医学严格训练的专家,胡曼博士对此如何看待?

  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根据法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30%的癌症病例与饮食结构有直接关系。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是预防生活方式疾病的关键。日常饮食应注意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锌和铁的摄入。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营养全面,富含“维C”,被称为“水果金矿”,其维C含量是等量柑橘中的五至六倍。研究证实,猕猴桃含有一种抗突变成分谷胱甘肽,有利于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的突变。

  主持人:那么,中医文化对猕猴桃的养生保健功效又如何看待?

  胡曼(DR.Amir Hooman Kazemi):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绘猕猴桃的形、色时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中医认为,猕猴桃性寒,归肾。胃经,具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利尿通淋、和胃降逆的功效。猕猴桃又称“长生果”,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介绍猕猴桃的功效为“调中下气、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