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看养菌大王张均的艰辛创业路
[发布时间:2014-10-09 09:15:48 点击率:]

 曾经的打工仔,到年收入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他的创业之路,几乎是一串汗水与艰辛的故事;

  他的成功,带动村里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他,就是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食用菌种植基地法人代表张均。

  

  一次买菜经历开启创业之路

  

  张均曾经是一名在深圳打工的打工仔,说起当初为什么种植香菇,张均说,这还得从他的一次买菜经历说起。

  2010年春节,张均回家过年,他在买菜时发现,家乡的蘑菇卖得竟然比肉还要贵,而且大家都还排着长队等待购买。在与销售香菇的老板交谈中,张均得知,左右本地市场出售的食用菌,大多是从外地进货的,本地人种植的很少。

  可谓是讲者无意听者有心,早已有回家创业念头的张均,下定决心,辞去深圳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香菇种植。

  

  一段汗水与艰辛点燃创业梦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对于创业来说,并不只有开头难,过程也十分艰辛。张均在创业初期和合作伙伴王维刚起早贪黑搭建大棚,从附近农户买来树木和竹子经过一个星期的搭建,一个个简易的香菇种植大棚在两人和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搭建完成。一个星期下来整个人瘦了一圈。然后进入试种阶段,由于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没有做好灭菌消毒工作,生长出来的香菇寥寥无几,长势极差。恰又遭遇一场大雨,没有做好排水工作的大棚菌种被水淹没,香菇几乎绝收。张均和王维刚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瞬间化为乌有。此次沉重打击之后,张均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毅然决定变卖自己在市区的唯一一套房产,再向亲朋好友借钱,以破釜沉舟之势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香菇种植中。他先后向当地政府申请资金及其技术指导,当地政府看到张均实干精神和实际困难,政府决定帮助他们联系科技技术培训机构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经过一个月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两个多月的基地实践培训,张均终于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

  有了专业的技术,张均的香菇长势良好,香菇房里一天可以摘2000斤左右的成品菇。张均开始为销售作打算,考虑到自己刚入行,为了稳定合作关系,张均采用批发价销售、送货上门的服务方式拓展业务,即批发商头天晚上打电话预约香菇数量,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张均便将货物一一送到客户手中。

  “开始那一段时间,白天在大棚,晚上备货,早上天还没亮就要挨家送货,几乎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张均告诉记者。

  终于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加上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张均的香菇销路非常好。

  采访中,张均透露,他和合作伙伴王维刚在香菇种植基地投入了200万元,预计两年内收回本钱,并逐渐盈利。

  

  一个创业之举带动千万百姓致富

  

  记者了解到,张均的基地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区,气候适宜,温度、湿度均适宜香菇的生产。基地于2012年9月28日建成并生产,种植面积达200亩。

  基地的建成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基地新建道路,开辟销售运输通道,还进行基地大棚的更新升级。基地以前全是木架大棚,现政府为基地更换钢架大棚。

  基地所使用的菌种从浙江引进,以纯青杠木屑为原料制作菌种坯,生产过程中无施加农药、化肥。生产的香菇绿色、环保、无污染,口味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产品销往重庆各大型超市、观音桥、重庆双福等大型农贸市场,供不应求。

  据张均介绍,基地已具备日产香菇2000斤,年产300吨香菇的生产能力。现欲扩大生产规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吨。

  基地长期务工人员30人左右,到香菇采摘期务工人员多达60至80人。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村闲置人员就业,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看到张均种植香菇发家致富了,金桥镇以及附近村屯的很多群众都到他的蘑菇种植基地参观、咨询。每一次,不管工作多忙,张均都无偿地耐心教授。他希望能够带领周边群众一起发展香菇种植,让大家一起致富。

  为了拓宽产业链,进一步带领农户致富,张均决定把种植品种由单一的香菇转向凤尾菇、木耳等多品种,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考虑到香菇保鲜时间短等弊端,张均还打算发展烘干等深加工,进行深加工经营。他对基地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看到张均久违了的灿烂的笑容,我们为他默默地祈祷,祝福他们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