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钻石工程”背后的人才“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4-10-16 08:59:56 点击率:]

 对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化建”)青年职工张小民来说,能在短时间内,从一名年轻大学毕业生蜕变为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得益于公司对青年职工的重视和培养。在公司“名师带高徒”活动中,师傅陈岳刚“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让张小民的技能进步“神速”,很快成为了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并荣获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和许多施工企业一样,四化建曾一度面临严峻挑战,工人素质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凸现。如何解决技术工人“够不够、行不行、优不优”的问题,四化建注重搭建青工成才平台,打造“人人能成才、人人争上游”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每位职工都成了行家里手,才能把每项工程做成‘精品工程’,人才培养就会释放更大效益。”四化建党委副书记何玉文说。

  

  给舞台,“人才孵化”加速

  

  2009年大学毕业后,张帆进入四化建华南分公司担任设备技术员。作为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技术员,张帆要克服工作经验为零、实践操作生疏等众多难题。

  “公司重视年轻技术工人的培养,开展技术培训、名师带徒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青工的技能增强了,经验也丰富了。”在张帆看来,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成长舞台,让年轻职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2月开始,张帆进入广州市“江高-石井”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部担任设备技术员。而此时正值雨季,污水处理池经常积水,大部分设备需要在污水处理池底安装,施工难度大,对技术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安装,张帆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冒雨测算,对130多台设备进行调试和安装。最终,该工程顺利完工,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此后,张帆先后负责了公司在福建、湖北等地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

  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张帆在前不久四化建“优秀技术人员”评比表彰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了“优秀技术人员”。

  “公司‘人才孵化’加快了企业创新的脚步。”何玉文说,公司组织开展的青年职工技术创新和岗位成才活动,被喻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加速器”。公司每年评选10名优秀技术人员,对优秀技术成果进行重奖,并通过岗位竞赛活动评选劳模、明星班组和个人等。

  “名利双收”的诱惑,让技术工人尤其是青年技工参赛热情不断高涨,技术人才和创新成果涌现。近4年,四化建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国家级工法6项。

  

  给地位,青年成才有奔头

  

  因为善于钻研施工技术,在项目管理上又表现突出,如今,31岁的吴世庆已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快速成长为四化建重点工程的项目经理。

  “公司给优秀职工足够的地位,让职工人尽其才。只要肯下功夫,干出个样来,一线技术工人的晋升空间会特别大,更会受尊重。”吴世庆说。

  2009年,吴世庆在宁波化工区阿克苏项目部担任工艺技术负责人。面对外资企业对工艺技术的严格要求,尤其是对焊接工艺的重视,吴世庆经常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对新进口的焊接软件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钻研,吴世庆终于掌握了焊接软件的整套技术,并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升级,出色地完成了项目施工任务,得到了外资企业的信任。

  正因如此,吴世庆很快成为了四化建的重点培养对象。2010年,吴世庆被聘为四化建华北分公司副总工程师。现在,吴世庆又勇挑重担,远赴四化建青海格尔木盐湖项目部担任项目经理。

  吴世庆的成长轨迹,是四化建众多优秀青工“有地位、有奔头”的真实写照。近几年,四化建先后制定了《技术人员考核奖励办法》、《技术成果考核奖励办法》、《职工荣誉津贴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职工技术等级和岗位晋升进一步规范。

  通过逐步建立起了技术工人“凭职业资格上岗、凭技能水平晋升、凭自身贡献享受待遇”的激励机制,一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根据施工企业的特点,公司把每一项工程当成一次技能比赛,把每一个项目做成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的实训基地,让更多职工接受锻炼和提升。而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益。5年来,公司承建的近40个工程项目获得了部级以上工程质量奖,成为“钻石工程”。